遵义章
作者:黄石公
以明示下者暗,有过不知者蔽,迷而不返者惑,
以言取怨者祸,令与心乖者废,后令缪前者毁,
怒而无威者犯,好众辱人者殃,戮辱所任者危,
慢其所敬者凶,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私人以官者浮,
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念旧而弃新功者凶,用人不得正者殆,强用人者不畜,
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决策于不仁者险,
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
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49
[典]以明示下者暗。
[注]圣贤之道,内明外晦。惟,不足于明者,以明示下,乃其所以也。
[译]在下属面前过分显示高明就会愚昧不明。
[评]才学虽高,不能修于德行;逞己聪明,恣意行于奸狡,能责人之小过,不改自己之狂为,岂不暗者哉?。
[鉴]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作为领导者,要对全局洞若观火,明察秋毫,但更要明于内而晦于外,心中了如指掌,表面上又不动声色,不把自己全部的、真正的意图全部显现出来。所谓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者,皆是小才。
[悟]今天才明月,大智若愚,难得糊涂的道理。为什么很多一把手看上去都不如副职有才华,也没有副职头脑清醒,原来糊涂都是装出来的。但这种装要装出水平,一是装的精辟之处不在愚,而在若;二是装的目的不是为了推卸责任,而是为了应变;三是可以将事情放手交给下属处理,但在用人方面不可糊涂。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0
[典]有过不知者蔽。
[注]圣人无过可知;贤人之过,造形而悟;有过不知,其愚昧蔽甚矣。
[译]有过错而不能自知就一定会受到蒙蔽。
[评]不行仁义、及为邪恶之非;身有大过,不能自知而不改。
[鉴]最聪明的人是看到别人的过失,引以为鉴,主动克服自身的类似不瞳;比较聪明的人是自己犯了错误能够自我反省改正;三等人是有了错误被别人指出来,然后改正;最下者是自己犯了错误却执迷不悟,一错到底,这样的人必须蒙蔽。
[悟]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问题在于有了过错怎么办。孔子说:过则勿惮改。士会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1
[典]迷而不返者惑。
[注]迷于酒者,不知其伐吾性也。迷于色者,不知其伐吾命也。迷于利者,不知其伐吾志也。人本无迷,惑者自迷之矣。
[译]走入迷途却不知返回正道,就一定会困惑。
[评]日月虽明,云雾遮而不见;君子虽贤,物欲迷而所暗。君子之道,知而必改;小人之非,迷无所知。若不点检自己所行之善恶,鉴察平日所行之是非,必然昏乱、迷惑。
[鉴]酒不醉人人自醉,色不迷人人自迷。人心本自清净,意志不坚,经不住向外之物的诱惑,为自己的所好而迷,迷则乱心性,乱心性而后远离道。一个人要想不迷就要不断地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所好也不可过度。
[悟]现实中能让人迷的事物很多,但归根结底是由心贪而不加防护引起的。据调查吸毒者大多数是出于好奇而又对自己的意志力过于自信而造成的。迷就是近乎痴的一种状态,是爱的深的表现。人的可贵之处不是不曾迷,而是迷而知返。孔子说的,发乎情而止乎礼。人与人交往,最难把握的是尺度,不仅是异性之间,同性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亲而不密、爱而不迷,时而联系,不即不离。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2
[典]以言取怨者祸。
[注]行而言之,则机在我,而祸在人;言而不行,则机在人,而祸在我。
[译]因为言语不当得罪别人是祸根。
[评]守法奉公,理合自宜;职居官位、名正言顺。合谏不谏,合说不说,难以成功,若事不干己,别人善恶休议论;不合说,若强说,招惹怨怪,必伤自身。
[鉴]老子说:多言数穷,不如守中。高行言微才是君子之道。舌头是人之利器,也是人之祸害。俗话说,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悟]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上帝仁慈怀,知道人的舌头会闯祸,就在舌头前面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在开口讲话之前多加思虑。上帝造人时,还考虑到口会惹是非,故意设计成两只耳朵,是让人多听少讲。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3
[典]令与心乖者废。
[注]心以出令,令以心行。
[译]政令与思想违背,做事就会半途而废。
[评]掌兵领众,治国安民,施设威权,出一时之号令。口出之言,心不随行,人不委信,难成大事,后必废亡。
[鉴]说一套,做一套,口是心非,当面是人,背后是鬼。这领导的人这样行事,没有不失败的。春秋战国时因胡服骑射闻名于后世的赵武灵王,是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领导,可他在王位继承问题上反反复复,举棋不定,最后引起内乱,自己也被困于沙丘,活活饿死。
[悟]每一项政策出台,都要符合大多数人的利益,更要符合人性。否则,这样的政令必然违背人心。作为政策的制定者,要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这样的政令是否与民心相背。比如眼下城区对电动三轮四轮车限行的地方政令,这些年普通百姓的幸福指数几乎全靠科技进步来提升,出台电动车禁令的一定不开电动车,才要禁行电动车。普通群众能开个三轮四轮车,确实方便出行,接送孩子,走亲访友,就觉得皇恩浩荡,幸福生活万年长了。可为官者何曾体会到普通百姓的疾苦,把交通事故道路拥挤的原因归结到这些穷人们的电动车上,共产党领导人民打天下就是给穷人谋幸福。这种政令的出发点是保障人民的幸福,还是专门与人民为敌?假如那些开电动车的都是你的爹娘,你的伯叔,你的舅姑,你的祖宗,你还会如此叫嚣着让电车禁行吗?看不起穷人,别忘了,你才摆脱几天农民的身份,数典忘祖,别忘了,共产党的天下是穷人打下的!!!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4
[典]后令缪前者毁。
[注]号令不一,心无信而事毁弃矣。
[译]政令前后不一,做事就会失败。
[评]号令行于威权,赏罚明于功罪,号令既定,众皆信惧,赏罚从公,无不悦服。所行号令,前后不一,自相违毁,人不听信,功业难成。
[鉴]朝令夕改,出尔反尔,下边的人就无所适从,任何政令都无法执行。无论发布什么命令,都要三思而后行,保持政令的一贯性,不能言不由衷,令出即改。
[悟]领导下命令的目的是让下属去执行的,而不是显示领导权威的工具,朝令夕改是为政者的大忌。可现有的很多当权者,说话像拉稀,反正自己的嘴巴大,掌握着话语权,信口雌黄,从段时间网上传出一个视频,内容是五年前央视著名主持人张绍刚和一帮所谓的专家信口侮蔑一位具有天才思维的农民,他说自己发明了引力波,被这群流氓嘉宾当作神经病嘲笑,五年后,美国科学家宣布发现了引力波,那几个所谓的专家看到后不觉得脸红吗?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5
[典]怒而无威者犯。
[注]文王不大声以色,四国畏之。故孔子曰:不怒而威于呋铖。
[译]发怒而没有慑服人的力量, 一定会受到触犯。
[评]心若公正,其怒无私,事不轻为,其为难犯。为官之人,掌管法度、纲纪,不合喜休喜,不合怒休怒,喜怒不常,心无主宰;威权不立,无无惧怕之心,虽怒无威,终须违犯。
[鉴]威严并不取决于声大声小,也不取决于外在的表达方式,而是来自于其内心的公正和日常行为的一贯正直,来自于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凭着这种无形的力量就可以实现不怒自威的效果。
[悟]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毛驴将统治这个世界,马景涛将成为CEO。治国如此,反映在家庭教育中也是如此,很多男人,当然也包括我,都是叫驴性格,一遇到问题就知道怒吼,孰不知越吼越没有威,越吼孩子越逆反,一个连自己老婆孩子都领导不了的人,怎么能胜任治国平天下的重担呢?当代心理学奇才曾奇峰的话更绝:爱发脾气就是乱伦!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6
[典]好众辱人者殃。
[注]己欲沽直名而置人于有过之地,取殃之道也。
[译]喜欢当众侮辱他人,一定会有灾祸。
[评]言虽忠直伤人主,怨事不干己,多管有怪;不干自己勾当,他人闲事休管。逞著聪明,口能舌辩,伦人善恶,说人过失,揭人短处,对众羞辱;心生怪怨,人若怪怨,恐伤人之祸殃。
[鉴]每个人都是一面镜子,随意地侮辱他人其实也是在侮辱自己,动不动揭人之短,无事嘲笑他人的人,非但不能为自己树立起良好的外部形象,反而会充分暴露无遗自己的愚昧和无知,甚至,还会因此而招来灾祸。
[悟]骄傲来自浅薄,狂妄出于无知。一位老领导经常讲,人都是同时进化的,谁又能比谁多长几个心眼呢?只不过,有人爱逞强,有人不好说而已。农村有句俗话说的很形象,就你比别人尿的高?看透不说透,还是好朋友。辱人者自辱也!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7
[典]戮辱所任者危。
[注]人之云亡,危亦随之。
[译]肆意杀戮和侮辱自己所任命的是非常危险的。
[评]人有大过,加以重刑;后若作用,必生危亡。有罪之人,责罚之后,若再委用,心生疑惧。如韩信有十件大功,汉王封为齐王后,信怀忧惧,身不自安,心有异志,高祖生疑,不免未央之患;高祖先谋,危于信矣。
[鉴]迫害自己作用的人,别人倒霉了,自己也不会有好结果。
[悟]大明之亡,不是亡于清军勇猛,而是亡于朝廷昏庸,听信小人之言,不信任股肱之臣,戮辱所任。中国历史上最冤的不是窦娥,而是袁崇焕。明天启六年,努尔哈赤父子亲率十三万清军攻打宁远,袁崇焕以万人之众奋勇抗敌,三次击退清军进攻,又乘清军气馁之际开城反攻,追杀数十里,壮志难酬的努尔哈赤身负重伤,羞愧愤懑而死。次年,皇太极又攻辽宁,又被袁崇焕打败而回。崇祯三年,清军避开袁,绕道内蒙,逼进京城,袁崇焕闻报,率部进京勤王,于广渠门再败清军。清军自知不可胜袁,便用借刀杀人,重金贿赂宦官,密告袁私通敌国,疑心重的崇祯帝不顾将士吏民请求,将一代忠臣良将处以千刀万剐之刑。从此,明再无力抵抗清军。领导们应从中吸取教训,下属不是用来侮辱的,你的事业与功名是靠他们来完成的。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8
[典]慢其所敬者凶。
[注]以长幼而言,则齿也;以朝廷而言,则爵也;以贤愚而言,则德也。三者皆可敬,而外敬齿也,爵也,内敬则德也。
[译]怠慢、轻侮应该受到尊敬的人,一定会招致凶险之祸。
[评]心生喜庆,常行敬重之礼;意若憎嫌,必有疏慢之情。常恭敬事上,怠慢之后,必有疑怪之心。聪明之人,见怠慢模样,疑怪动静,便可回避,免遭凶险之祸。
[鉴]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意思是人要敬畏上天,顺应天命,同时也要有敬畏的人。在封建时代,畏天命,畏圣人,对于保持社会公序良俗的运行,有一定的积极作用。至于君子须有所畏的大人,既是品德端重,能用直言指出自己错误的长辈或朋友。北宋年间,宋军与西夏交战兵败,神宗震怒,下令将运输粮草的漕官处死,宰相蔡确故意拖延不执行,神宗问蔡,蔡说:宋代自太祖开国以来,没有斩过文人的先例,臣希望陛下不要开这个头。神宗说那就在他脸上刺字发配边疆吧,副相章惇说,那还不如直接杀了他,士可杀而不可辱。神宗发脾气说:难道我想做一件快意的事都不行?章毫无惧色地说:这样的快意事,不做也罢。
[悟]孟子说:天下有达尊者三:爵一、齿一、德一。通俗说,就是高官、高龄、高德。放在今天这句话也不过时,一个社会提倡什么样的价值观,就会形成什么样的风气。敬老,即是仁。尊爵,就是礼,尚德,就是义。一个人没有敬畏心,就会失去做人的底线,什么坏事都做的出来。在家里不孝亲,在单位不服从领导,在社会上不懂尊贤,这样的人必然会遭凶险之祸。这样的社会必不文明,这样的国家和民族也必然会落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口号喊了多少年了,可现实真的做到了吗?你看看身边的那些教师们都知道了,有人这样形容老师的生活:起的比鸡早,睡的比狗晚,吃的比猪差,干的比牛多,一点都不夸张,本应该是受到全社会尊重的老师们,收入比农民还低,甚至还会受到流氓家长的欺辱,这样的国家能不受别人的欺负吗?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59
[典]貌合心离者孤,亲谗远忠者亡。
[注]谗者,善揣摩人主之意而中之;而忠者,推逆人主之过而谏之。谗者合意多悦,而忠者逆意者多怨;此子胥杀而吴亡;屈原放,而楚灭是也。
[译]外表亲密内心不合的人必定会孤立无助;亲近谄媚、疏远忠诚的人必定会招致灭亡。
[评]赏罚不分功罪,用人不择贤愚;相会其间,虽有恭敬模样,终无内敬之心。私意于人,必起离怨;身孤力寡,不相扶助,事难成就。
亲近奸邪,其国昏乱;远离忠良,不能成事。如楚平王,听信费无忌谗言,纳子妻无祥公主为后,不听上大夫伍奢苦谏,纵意狂为。亲近奸邪,丧国亡家。
[鉴]据统计:5年之内,90%创业者的公司会倒闭;10年之内,剩下的10%的创业者的90%也将会退出市场,只有不到1%的创业者会幸存下来。创业者的死亡率为什么如此之高呢?有人分析主要是创业过程中,管理者之间意见不一致所致。事实上,人力资源才是创业成功与否最关键的要素。创业者之所以多数破产,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他们缺少一支优秀的创业队伍。如何搭建一支优秀的创业团队呢?首先要有团队凝聚力,如果丧失凝聚力,团队上下貌合神离,就会像一盘散沙。要提高凝聚力,作为领导人,在给予每位成员自我发挥的空间的同时,要破除个人英雄主义,搞好团队的整体搭配,形成协调一致的团队默契;同时还需让团队成员懂得彼此之间互相了解,取长补短的重要性。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团队就能凝聚出高于个人力量的团队智慧,随时都创造出惊人的团队表现和团队业绩。
[悟]有人说,这个时代是个拼团队的时代,这话不假。但什么样的团队才是卓越的团队呢?当然不能比团队的大小和规模,也不能仅仅比团队中的学历和能力,而是看整体的协调能力和凝聚力。貌合神离是团队的大忌,表面上称兄道弟,亲如一家,内心却各怀其志,彼此有意见又不敢说出来,积怨就会越来越深,必然互不信任,甚至离间关系,使团队最终分崩离析。人都有私心,都有好恶,如果仅靠情感维系团队,情感也会越来越淡的,能够引领团队的除了利益,还要有制度,当然还要考虑人性的基本需求。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0
[典]近色远贤者昏,女谒公行者乱。
[注]如太平公主,韦庶人之祸是也。
[译]亲美色远贤臣的君主必定昏庸无能,女子干预朝政必定引起动乱。
[评]重色轻贤,必有伤危之患;好奢纵欲,难免败亡之乱。如纣王宠妲己,不重忠良,苦虐万民。贤臣比干,箕子,微子,数次苦谏不肯;听信怪恨谏说,比干剖腹、剜心,箕子入宫为奴,微子佯狂于市。损害忠良,疏远贤相,为事昏迷不改,致使国亡。
[鉴]“设想英雄垂暮日,温柔不住往何乡?”这句话道尽了千古英雄之不幸。当权者贪色,内宫干政,就会利令智昏,江山难保,中兴大唐,太平公主和韦皇后,一个想学她母亲,一个想学她婆婆,结果把唐王朝搞的一塌糊涂。汉成帝刘骜在位26年,不理朝政,荒淫无度,宠幸赵飞燕赵合德二人,只活了45岁,连一个儿子也没有留下,都被宠姬弄死,自己也死在温柔床上。
[悟]自古红颜多祸水,但祸并不在女色本身,而在于当权者对女色的贪恋上。女人长的漂亮有什么过错?美食、美言、美色、美酒、美景,是这个世界的亮点,也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和向往,对每一个人都有吸引和诱惑,不同的是,圣贤能够做到把握好度,而一般人会迷失自己。以最近几年的落马高官为例,多数和女色有关,可见,追求美色和追求美食一样是人的本性,也是人类走向文明的趋势,现代人比古代人享受到更多的美的成果,这一点无可厚非。但问题是,美色的背后往往隐藏着贪欲,古人不让女人干政,绝不是女人智商不行,而是女人的心胸与格局问题,女人一旦当政,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为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和自己爱的人)谋私利,很多落马的高官本身并不贪财,但他身边的女人却贪得无厌,把不少党培养和教育多年的干部从功臣变成阶下囚。这并非性别歧视,天地有常,男女有别,女人的天职其实就四个字:相夫教子。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1
[典]私人以官者浮。
[注]浅浮者,不足以胜名器,如牛仙客为宰相之类是也。
[译]私下将官职派送给别人,政局就会出现乱相。
[评]心里爱喜的人,多赏则物不可在;于官位委用之时,误国废事,虚浮不重,事业难成。
[鉴]鸡跟世仇黄鼠狼发生了战争,家犬和野鸡为争当战争指挥权发生争辩,告到鸡王面前,家犬说:黄鼠狼最怕的是我,让我为首领可以灭掉黄鼠狼的威风。野鸡说:我来自森林,黄鼠狼没见过我,见到我的外表和翎毛就会吓得投降,我应当为指挥官。鸡看野鸡是自己的同类,就让野鸡当了指挥。结果全军覆没,成了黄鼠狼口中的美餐。
[悟]官位是国家保持正常运行的关键,不可让缺少才德的人来担任,权钱交易是致乱之源。李嘉诚在一所大学时曾讲道:如果你任人唯亲,你的企业一定会受到挫败。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2
[典]凌下取胜者侵,名不胜实者耗。
[注]陆贽曰:“名近于虚,于教为重;利近于实,于义为轻。”然则,实者所以致名,名者所以符实。名实相资,则不耗匮矣。
[译]欺凌弱小而获胜的人必定会受到侵犯,名不副实的人力量必定会逐渐衰耗。
[评]恃己之勇,妄取强胜之名;轻欺于人,必受凶危之害。心量不宽,事业难成;功利自取,人心不伏。霸王不用贤能,倚自强能之势,赢了汉王七十二阵,后中韩信埋伏之计,败于九里山前,丧于乌江岸上。此是强势相争,凌下取胜,返爱侵夺之患。
心实奸狡,假仁义而取虚名;内务贪饕,外恭勤而惑于众。朦胧上下,钓誉沽名;虽有名、禄,不能久远;名不胜实,后必败亡。
[鉴]作家张爱玲半世纪前曾发出呼声: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悟]农村有句俗语,屎克郎Kao蚂蚁,全仗着个子大。说的就是这个理,有的人在上司面前唯唯喏喏,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即使遇到侵害百姓利益的政令,也不敢辩驳,一切唯上司马首是瞻,压抑自己,曲意奉迎,可一旦到下属和石百姓面前,立马变得凶狠残暴,拿鸡毛当令箭,吹开沙土找裂缝,罗织罪名,邀功媚上,宁可枉杀一千,不让一人漏网。信口雌黄,满嘴喷粪,这样的人,就是典型的狗官,即遇见强者是哈巴狗,见到弱小者是呲牙母狗。这样的人必然没有好下场,国因为狗改不了吃屎的本性,穿上人民公仆的外衣,本质还是狗。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3
[典]略己而责人者不治,自厚而薄人者弃废。
[注]圣人常善救人而无弃人;常善救物而无弃物。自厚者,自满也。非仲尼所谓:躬自厚之厚也自厚而薄人,则人才将弃废矣。
[译]忽略自己的缺点,却对别人求全责备,这样的人不可能治理好天下,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的人,必定会被别人抛弃。
[评]功归于己,罪责于人;上无公正之明,下无信、惧之意。赞己不能为能,毁人之善为不善。功归自己,众不能治;罪责于人,事业难成。
功名自取,财利己用;疏慢贤能,不任忠良,事岂能行?
[鉴]如吕布受困于下邳,谋将陈宫谏曰:外有大兵,内无粮草、黄河泛涨,倘若城陷,如之奈何?吕布言:吾马力负千斤过水如过平地,与妻貂蝉同骑渡河有何忧哉?侧有手将侯成听言后,盗吕布马投于关公,军士皆散,吕布被曹所擒,斩于白门。此是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成功,后有丧国败身之患。
[悟]揽功诿过,官之大忌。在一个团队里,每个人的资历能力不等,作为管理者,要想方设法,扬长避短,充分发挥每个人的优势与长处。才能实现团队效益最大化,而不是一味埋怨手下这不行那不行,如果他们啥都行了,还今会甘愿为你所用?上不与下夺利,下不与上争名,这是底线,大家推选你当领导,是对你的信任,你莫要把大家当傻瓜耍,人都是同时进化的,谁也不比谁高明多少!拿别人的忠诚当弱智,最终损失最大的不是别人,是耍小聪明的人。在此提醒,也不枉作朋友一场。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4
[典]以过弃功者损,群下外异者沦,既用不任者疏。
[注]措置失宜,群情隔息;阿谀并进,私贲并行。人人异心,求不沦亡,不可得也。用贤不在,则失士心。此管仲所谓:害霸也。
[译]因为别人的过失便弃置别人的功劳,一定会损失。部众产生异心且投靠外国,国家必定沦亡。既然用人却不信任人,最终必将导致关系疏远。
[评]曾立功业,委之重权;勿以责于小过,恐有惟失;抚之以政,切莫弃于大功,以小弃大。否则,验功恕过,则可求其小过而弃大功,人心不服,必损其身。君以名禄并其人,臣以忠正报其主。有才不加其官,能守诚者,不赐其禄;恩德爱于外权,怨结于内;群下心离,必然败乱。用人辅国行政,必与赏罚、威权;有职无权,不能立功、行政。用而不任,难以掌法、施行;事不能行,言不能进,自然上下相疏。
[鉴]唐太宗高瞻远瞩,目光敏锐,知人善任,量才录用,使他有个得力的文武大臣组成的领导班子,上下同心,共同创造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孔子的学生子贱奉命担任某地方官吏,到任后,却时常弹琴自娱,不管政事,可所辖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民兴业旺,他的前任不解,向他请教说:我每天起早摸黑,也没把地方治好,你是如何做到的?子贱说:你只靠自己的力量,当然辛苦,我却是借别人的力量去做事,当然轻松。
[悟]团队成功的关键因素是彼此信任,相互包容,经常警省,开诚布公的开展批评与自我妣批评,不回避矛盾,这样的团队才有持久的战斗力和竞争力。可有些领导好大喜功,听不进半点反对的声音,专执于小人的谄媚之词,偏听偏信,疏远排挤直言之士,决策出于个别人,不以大局利益为重,搞小圈子小团体,乱打感情牌,凡事不依章循规,只顾一时舒服,不看长远利益,这样的团队能立于不败之地吗?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5
[典]行赏吝色者沮,多许少与者怨,既迎而拒者乖。
[注]色有靳吝,有功才沮,项羽之元印是也。失其本望。刘璋迎刘备而反拒之是也。
[译]论功行赏时吝啬小气,形于颜色,必定会使人感到沮丧。许诺的多,兑现的少,必定会导致别人的怨恨。起初竭诚欢迎,末了又拒之门外,这是背离常道的。
[评]嘉言美色,抚感其劳;高名重爵,劝赏其功。赏人其间,口无知感之言,而有怪恨之怒。然加以厚爵,终无喜乐之心,必起怨离之志。心不诚实,人无敬信之意;言语虚诈,必招怪恨之怨欢喜其间,多许人之财物,后性悭吝;却行少与,返招怪恨;再后言语,人不听信。
[鉴]韩信是刘邦取得胜利的关键人物,而韩信原来是项羽的部下,为什么会弃项归刘呢?一次他和刘邦的谈话中说:项羽这个人,威风凛凛,他一发起怒来,谁与不敢再吭一声。他对人也恭敬慈爱,同人说话,平易近人,如拉家常;谁要有了疾病,他会急得流泪,将自己的饭送给病人。可是,当别人立了大功,应该封官赏爵时,他把封赏的印鉴都刻好了,放在手上摩弄的印角都磨没了,还不舍得交给人家,实在是太小家子气了。
[悟]论功行赏,是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即便这个下属滨淡泊名利,也要坚持行赏,毕竟人都不能活在真空中,员工都得养家糊口,不求赏封是人家的德行,按功行赏是领导者的底线,当领导的最忌鞭打快牛,会干的不如今会献的。口口声声,要招贤轴纳才,可一旦按贤才招揽过来了,又担心他们的才华和影响力盖过了自己,不敢放手让他们展示能力,这样的格局,必然让贤才生怨,最终离你而去。人的成功,不在于当多大的官,管多少人,挣多少钱,而是影响了多少,成就了多少人,你把手下人都托举成功了,你就是最大的成功者!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6
[典]薄施厚望者不报,贵而忘贱者不久。
[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覆之、载之、含之、育之、岂责其报也。道足于己者,贵贱不足以为荣辱;贵亦固有,贱亦固有。惟小人骤而处贵则忘其贱,此所以不久也。
[译]给予别人的很少,却希望得到别人的厚报,结果一定大失所望。富贵之后就忘记了贫贱时候的情状,这样的话地位一定不会长久。
[评]恩未结人心,财利不散于众。虽有所赐,微少、轻薄,不能厚恩、深惠,人无报效之心。身居富贵之地,恣逞骄傲狂心;忘其贫贱之时,专享目前之贵。心生骄奢,忘于艰难,岂可长久?。
[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的童年贫穷而不幸,十四岁那年他借钱买了一条小船,偷捕牡蛎,被抓去做劳工。后逃亡流浪到阿拉斯加,加入到淘金者的队伍,他结识了不少朋友,多数是劳苦人,虽然生活困苦,却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他有一个叫坎里南的朋友,他的辛酸经历让杰克经常潸然泪下,杰克决定写淘金者的生活,在坎里南的帮助下,他不断看书学习,24岁那年出版了第一部以淘金者生活为主题的小说集《狼之子》,大获成功。刚开始,杰克还不忘记那些患难的淘金朋友,经常去看望他们,一起喝酒,一起聊天,渐渐地,杰克开始追逐金钱,忘记了那些穷朋友,这些穷朋友也永远地离开了他。离开了朋友,杰克的思维枯竭,再也写不出一部像样的作品。16年后,杰克在金钱和精神的双重危机中,用手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悟]人最大的背叛,是忘本。人最大的背叛,是忘本。穷是富的基础,贱是贵的根本。一个人的成功,个人努力固然很重要,但一定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懂得感恩是做人的底线,人发达了,就要回馈身边的人,让他们也分享你的成功,切不可自己香车宝马,披金戴银,对身边的穷人熟视无睹,漠不关心,即便他们对你没有实际的帮助,也是你创业中的陪伴者和助威者,中国人尊崇的侠义,就是有难同当,有福同享。有难了,你身边的人未必会来同当,但有福了,他们一定会来同享的,谁让你能力比他们强呢,做人要大器,对当年那些穷伙伴们,还是多赏几杯羹吧!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7
[典]念旧而弃新功者凶。
[注]切齿于睚眦之怨,眷眷于一饭之恩者,匹夫之量。有志于天下者,虽仇必用,以其才也;虽怨必录,以其功也。汉高祖侯雍齿,录功也;唐太宗相魏郑公,用才也。
[译]念及别人旧恶,忘记其新立的功绩,必定是一个凶残成性的人。
[评]赏功行政,虽仇必用,罚罪施刑,虽亲不赦。如齐桓公用管仲,弃旧仇,而重其才;唐太宗相魏征,舍前恨,而用其能;旧有小过,新立大功。因恨不录者凶。
[鉴]取大节,宥小过,而士无不肯用命矣。
[悟]念旧而弃新功者凶。总觉得这句译的不贴切,古人再愤惜字如金,也不会为舍一字而误句,如旧指旧恶,何不说念旧恶弃新功则凶?而且旧恶又什么可念的?我以为素书的原义是念旧情以关系按资排辈,而不是以功论赏,这样的人必有凶胡相。意思是奖罚要分明,制度要健全,什么事情都得有个规矩,不能凭情绪作决策,感情用事,没有章程,会给事业带来灭顶之灾。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8
[典]用人不得正者殆,疆用人者不畜。
[注]曹操强用关羽,而终归刘备,此不畜也。
[译]用人如果得不到直的人,会有危险。勉强用人,是留不住人的。
[评]官选贤能之士,竭力治国安民;重委奸邪,不能奉公行政。中正者,无官其邦;昏乱、谗佞者当权,其国危亡。贤能不遇其时,岂就虚名?虽领其职位,不谋其政。如曹操爱关公之能,官封寿亭侯,赏以重禄,终心不服,后归先主。
[鉴]一个人的道德有严重的缺损,则在现实生活中就容易行小人之事,这样的是不可重用的。如果在重要的岗位上重用了小人,无疑将会给事业带来巨大的危机。
[悟]用人不得正者殆。我以为此句不是说要使用正直的人,而是要人正确的一面。每个人都是多方位多角度的,有其长必有其短,作为英明的领导者,用其长而避其短,让人才发挥其优势,而不是求全责备,当然也要有颗包容的心,给人才适当的自由空间,否则,这样的人才是留不住的。农村有句俗语,有性就有活。意思是智商高,或有一技专长的人往往有点悟怪脾气,个性强,这样的人才需要特殊的尊重和照顾,用其正,可建奇功,用其强,可成栋梁,强迫他曾遵守一些繁文缛节,这种千里马要么跳槽,要么溜之忽也。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69
[典]为人择官者乱,失其所强者弱。
[注]有以德强者,有以人强者,有以势强者,有以兵强者。尧舜有德而强、桀纣无德而弱;汤武得人而强,幽厉失人而弱;周得诸侯之势而强,失诸侯之势而弱;唐得府兵而强,失府兵而弱。其于人也,善为强,恶为弱;其于身也,性为强,情为弱。
[译]如果为他人挑选官职从中谋利,那么大乱就要开始。任何事物失去支撑其强大的主要因素就会衰弱。
[评]能清廉立纪纲者,不在官之大小,处事必行公道。如光武之任董宣为洛县令,湖阳公主家奴杀人,不顾性命苦谏君主,好名至今传说。若是不问贤愚,专择官大小,何以治乱安民?欺贤人,必无重用之心;傲慢忠良,人岂尽其才智?汉王得张良陈平者强,霸王失良平者弱。
[鉴]唐代的府兵分布在长安四周,战时为军,平是为民,以此来对付地方藩镇,加强中央集权。贞观年间,确实起到一些作用,后来升平日久,府兵骄逸涣散,安史之乱时,一触即溃。
[悟]择官,都想干个肥缺儿。如果手下人都想争着那几个有油水的岗位,这个单位和闲团队必然士大乱,因为人心不在工作上,而在权利上。强和弱是相对的,强者必有强大的支撑因素,如果这些因素一旦失去,强势就会变成弱势,君子应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不回避矛盾,不护丑短,不断洗心荦革面,保持强烈的进取心,让事业走的更远。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0
[典]决策于不仁者险。
[注]不仁之人,幸灾乐祸。
[译]作决策时向残忍无情的人问计,就必定会有危险。
[评]不仁之人,智无远见;高明若与共谋,必有危亡之险。如唐明皇不用张九龄为相,命杨国忠、李林甫当国。有贤良好人不肯举荐,恐挣了他权位;用奸谗歹人为心腹耳目,内外成党,闭塞上下,以致禄山作乱,明皇失国,奔于西蜀,国忠死于马嵬坡下。此是决策不仁者,必有凶险之祸。
[鉴]1898年,在光绪帝的支持下,以康有为、梁启超为首的维新派,在中国掀起轰轰烈烈的新变法运动,光绪帝想借助变法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打击慈禧太后势力,在关键时候,康、谭都轻信了袁世凯,结果变法失败,中国历史上多了一个六君子事件,少了一次富国强兵的机会。。
[悟]决策于不仁者险。团队在做决策时,往往会找一些智商高的人参谋,这里面是有凶险的,因为智商高的人中不乏不仁之士,一旦平采纳了他们的意见决策,就会出奇招损招怪招,这些招术能带来短期利益眼前利益,但从长远看,却有很大的隐患,最终今会损害团队的利益,此谓圣人所言:君子慎其所处也。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1
[典]阴计外泄者败,厚敛薄施者凋。
[注]凋,削也。文中子曰:多敛之国,其财必削。。
[译]秘密的计划泄露出去,一定会失败。横片暴敛、刻薄寡恩,一定会衰落。
[评]机若不密,其祸先发;谋事不成,后生凶患。机密之事,不可教一切人知道;恐走透消息,反受灾殃,必有败亡之患。秋租、夏税、自有定例;废用浩大,常是不足。多敛民财,重征赋税,必损于民。民为国之根本,本若坚固,其国安宁,百姓失其种养,必有凋歼之祸。
[鉴]孙子曰: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
[悟]阴计不是阴谋诡计,而是秘密计划,放在今天就是商业机密,这是要严格遵守倧保密的,与人相交虽然要诚信为本,但计划还在制定阶段,并不宜公开,而且知道的人越少越好,很多企业倒闭都和商业机密外外泄有关,决策计划是核心竞争力,也是使企业永保不败的关键,俗话说家有千主,主事一人,股份制仑企业中无论股东多少,真正作决策的只能是核心的几个人,都参与决策,那不是民主,也不是集体智慧,而叫乱插KUO。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2
[典]战士贫,游士富者衰。货赂公行者昧。
[注]游士鼓其颊千舌,惟幸烟尘之会;战士奋其死力,专捍强场之虞。富彼贫此,兵势衰矣!私昧公,曲昧直也。
[译]奋勇征战的将士生活贫穷,鼓舌摇唇的游士安享富贵,国势必然会衰落。。
[评]游说之士,以喉舌而进其身,官高禄重,必富于家;征战之人,舍性命而立其功,名微俸薄,禄难赡其亲。若不存恤战士,重赏三军,军势必衰,后无死战勇敢之士。恩惠无施,仗威权侵吞民利;善政不行,倚势力私事公为。欺诈百姓,变是为非;强取民财,返恶为善。若用贪饕掌国事,必然昏昧法度,废乱纪纲。
[鉴]从古至今,官场徇私舞弊之事从未断绝过,是人性的弱点所致。从理论上讲,当官是为了天下百姓和苍生,事实上,初为官者也能做到,但久居官场后,由于放松学习和自律,逐渐被外界的环境和诱惑污染,走上贪腐之路。
[悟]战士贫,游士富。意思是会埋头若干的不如会耍嘴皮的,古今中外,概不能逃。特别是体制内的单位、企业,真正的骨干力量,酬薪不如经常在领导跟前拍马屁的高,这种局面一旦形成,必然导致衰败。作为明智的领导,一定不要让干活出力的人吃亏,形成正气,才会宍实现集体利益最大化!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3
[典]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所任不可信,所信不可任者浊。
[注]暴则生怨。浊,溷也。
[译]知道别人的优长却忽略不管,抓住别人过往的错误不放,作风必然是粗暴的。所任用的人不可信,所信的人又不能任用,必然头脑浑浊。
[评]闻有贤善好人,略时间欢喜;若见忠正才能,暂时敬爱;其有受贤之虚名,而无用人之诚实。施谋依随;忠直良言,不肯听从。然有才能,如无一般;不用善人,必不能为善。
齐之以德,广施恩惠;能安其人,行之以政。心量宽大,必容于众;少有过失,常记于心;逞一时之怒性,重责于人,必生怨恨之心。
疑而见用怀其惧,而失其善;用而不信竭其力,而尽其诚。既疑休用,既用休疑;疑而重用,必怀忧惧,事不能行。用而不疑,秉公从政,立事成功。
[鉴]德才兼备的人永远都是少数,所以有才的可用其才但不能信赖他的人品,相反,有的人品德完全值得信赖,但才能却有所不足,所以不能委以重任。
[悟]闻善忽略,记过不忘者暴。对于别人身上的优点和高尚的品德,常常忽略,不弘扬,不褒奖,而对别人的过错抓住不放,小题大作,大会小会上讲,好像只有他一个人最高明,而且永远是对的一样。这样的领导就是个暴君,一定会失去民心,古语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允许下属犯错误,并给其改正的机会,这才是对人才资源的保护和历练。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4
[典]牧人以德者集,绳人以刑者散。
[注]刑者,原于道德之意而恕在其中;是以先王以刑辅德,而非专用刑者也。故曰:牧之以德者集,绳之以刑则散也。
[译]依靠德政治理百姓,百姓就会团结;一味地用法律约束百姓,百姓就会离散而去。
[评]教以德义,能安于众;齐以刑罚,必散其民。若将礼、义、廉、耻化以孝、悌、忠、信,使民自然归集。官无公正之心,吏行贪饕;侥幸户役,频繁聚敛百姓,不行仁道,专以严刑,必然逃散。
[鉴]在古代,圣明的君王在不得已时才使用刑法,目的就是为了辅佐道德礼制的建设,并不单纯是为了惩治人。秦末农民起义,就是典型的绳人以刑者散。在单位,要牧人以德,给予员工的不仅仅限于狭义上的金钱,精神上的激励也很重要,比如归属感,使命感、成就感以及社会认可。
[悟]管理团队,以德治人,为上策,用法律制度来惩罚人,是下策。刑者,不得已而用之。得人心者得天下,所谓得人心,不仅是是自己德行高洁,还要宽厚待人,努力满足他们的内心需求,牧人一词,貌似不雅,倒也形象。就像人赶着牛走路,要让牛听话,无外乎有两种办法,一是在前面放一把草,这是利益引诱,二是在后边扬一只鞭,这是逃避惩罚。这两点,都是符合人性的基本特点的,趋利避害是任何高级动物的本能,人也不例外,德者,合道也。牧人以德,就是按人性去管理人,使用人,这是自然之道,并不复杂,可很多人都没做到。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5
[典]小功不赏,则大功不立;小怨不赦,则大怨必生。赏不服人,罚不甘心者叛。赏及无功,罚及无罪者酷。
[注]人心不服则叛也。非所宜加者,酷也。
[译]小的功劳不奖赏,就不会建立大功劳;小的怨恨不宽赦,大的怨恨便会产生。奖赏不能使人心诚悦服,处罚不能让人甘心,必然会引起叛乱。奖赏无功的人,惩罚无罪的人,这是残酷苛刻的表现。
[评]功量大小,赏分轻重;事明理顺,人无不服。盖功德乃人臣之善恶;赏罚,是国家之纪纲。若小功不赐赏,无人肯立大功。
志高量广,以礼宽恕于人;德尊仁厚,仗义施恩于众人。有小怨不能忍,舍专欲报恨,返招其祸。如张飞心急性躁,人有小过,必以重罚,后被帐下所制,便是小怨不赦,大怨必生之患。
[鉴]荀子说:勉之以庆赏,惩之刑罚。韩非子说:凡治天下,必因人性人情有好恶,故赏罚可用。
[悟]大锅饭可能是中国独有的分配方式。儒家学说就倡导平均主义,夫子言:不患寡,患不均。一个团队中如果有人立了小功,不去奖赏,他就不会再去立大功,因为没有动力了。一个人对团队或领导者,有了意见,不去想法沟通疏导,这种怨就是演变成仇恨。所以,沟通在人际关系中很重要,张良也就是只用了这一句,让刘邦及时化解和下属的矛盾和冲突,适时满足他们的要求,立了功及时赏,犯了错,马上罚。让手下们看到跟着刘邦干有前途,才纷纷离开项羽,合楚汉之争出现了逆转,最终奠定大汉400年的基业的。
寻经问典之《素书》句76
[典]听谗而美,闻谏而仇者亡。能有其有者安,贪人之有者残。
[注]有吾之有,则心逸而身安。
[译]听到谗言就感到高兴万分,听到忠谏之言便心生仇恨,必然灭亡。拥有他应该拥有的,就会心安理得;贪图人家所拥有的,就会残暴不仁。
[评]君子忠而佞,小人佞而不忠。听谗言如美味,怒忠正如仇仇,不亡国者,鲜矣!
若能谨守,必无疏失之患;巧计狂徒,后有败坏之殃。如智伯不仁,内起贪饕、夺地之志生,奸绞侮韩魏之君,却被韩魏与赵襄子暗合,返攻杀智伯,各分其地。此是贪人之有,返招败亡之祸。
[鉴]唐朝诗人宋之问,有一外甥叫刘希夷,很有才华,一日希夷写了一首诗,到宋之问家中请舅舅指点。当听到“古人无复洛阳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年年岁岁花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时,宋之问连声称好,忙问此诗可曾给他人看过,希夷说刚刚写好,没人看到,宋之问道:你这诗中年年岁岁二句,让与我吧。希夷不肯。宋之问翻来覆去念这句诗,一心想据为己有,竟然命手下将外甥害死,后宋之问获罪,先被流放,后被赐死,天下文人无不称快!刘禹锡说:宋之问该死,这是天之报应。
[悟]珍惜自己现在所拥有的,而不是贪恋别人所拥有的。虽然大家都知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道理,可在现实中,人的本性还是希望良药不苦,良言也听着舒服些更好。这事实上也是一种贪心,从中医角度上讲,味道本身也有疗效,苦味本身就能治病,甜言蜜语让人迷失,逆耳的忠言才能让人觉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