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心情随笔
从《国子监》想到国子监

从《国子监》想到国子监

作者: 本末源 | 来源:发表于2017-02-07 10:11 被阅读0次

    读到汪曾祺的《国子监》一文,勾起了些许回忆……

    那年陪老公去京答辩,呆了一阵,游走了几个地方,其中一处就是国子监,“监”字一开始以为读第一声,后才知此处为第四声,府邸之意。国子监是古代的大学学府,培养人才之地,建于元代,但现今看到的大多是清代修建后的痕迹。据说古代有“左庙右学”的说法,才有了这左边的孔庙右边的国子监相邻相伴。

    还记得里头有几棵老槐树与老松柏,从其粗壮的体型和树皮的裂痕大致可猜测到它们的年龄。北京的许多古建筑中都有类似的古树,比如天坛的“九龙柏”,有次和好友前去,见着一位上了年纪的大爷在树旁摆出一副站桩的姿势,手心相对,由远至近缓缓拉伸,仿佛手掌间有着某种磁力,按他的说法这是在汲取能量,来回做几次,就会感到手心发热,树越有年头能量越大。我不信,找了个离树近的位置,也试着来回摆弄,不知是受了暗示还是果真其然,手心的确有种烫烫的感觉,而离树远了再试却失效了。后把这一妙招传授给了老公,于是每次看到古树,都会新奇感受一把能量的流动。

    从《国子监》想到国子监

    国子监的中心有一辟雍殿,四四方方的,在池子中央,四面开门,由于去的时候是冬天,池子里的水都结冰了,冰上偶有几处被敲击的碎片。这辟雍殿是乾隆年间之作,是帝王讲学时的专座,乾隆就曾在里头宣讲自己的理念与观点,而后通过传令官再向四处传递通达,其他臣子与学生就在四周朝着池子中央的方向跪拜且悉心听教。古代的政教不分家,教育为政治服务,大多的学也是为了远大仕途。

    说到国子监的学生,“礼、乐、律、射、御、书、数”是其学习的主要科目,感觉学习压力不小,当然文生和武生会有所差异且各有偏重。国子监中有教室、寝室、教务室、活动场等,和现今的学校格局接近,如今有些屋子作为展示用,里头摆放着道具或雕塑,以试图还原诸如上课、考试等场景。颇有印象的是,科举考试的考场小小的暗暗的,有些像小监狱,考生开考后进入,几天考完后方可重获自由,很好奇他们在期间的日常起居及灵感酝酿的过程。

    国子监和孔庙共通的走道长廊,竖立着十三经碑,刻有完整的儒家作品,如《周易》、《尚书》、《诗经》、《论语》等,百来座石碑有序排列,很是壮观,对儒学没有太多的学识,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脑海中依然记得那个过道很长,承载着太多的历史沉淀,还可感受到人来人往的脚步声……

    那次,在孔庙的留言薄上简短写下了“丰和悠”游后之感,虽说不上对古代的教育与思想有什么深刻的认识,但里头悠远的气息足以感到静默与肃然,让人暂且跨越时空去体会演进的过程,以在求索古今后仰望未来……

    从《国子监》想到国子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国子监》想到国子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ppi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