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新闻了,孩子和妈妈拌了几句嘴,开车门转身跳下了高架桥。相信很多为人父母的看到这样的新闻,心里会痛的抽搐一下,毕竟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样的事,无法感同深受,但是大部分人只能想到这孩子怎么那么傻,想不开,不就说你几句吗,抗压能力怎么这么差,但是你能想象这样的种子,在他4岁时嗓子疼却吵着吃冰淇淋,你不给就在地上打滚,在他6岁时第一次骑脚踏车摔倒,然后把车子扔在水沟里,谁提这事就打谁,就埋下了吗?
作为一名从事7年儿童体育技能培训的教练员,见过太多的孩子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的泪水,也见识了不同的父母教育引导下,孩子做出的不同选择。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唯一不经培训就可以上岗的老师,他们对于孩子的影响力,相对于我们这种只是在孩子童年时期临时占据一角的老师来说,大太多了,我经常和家长说,我们和孩子只能进行引导性沟通,至于孩子到底怎么选择的,他对于这这件事的态度,坚持还是放弃,大部分要取决于你们,如果你们认可,那孩子失败时痛哭流泪,受伤时,害怕放弃都是正常的,你们只需要鼓励,直至他做到,习惯性坚持,时间长了,这就叫毅力,勇敢,他的抗挫折抗压能力自然加强。但是,如果你们舍不得的孩子受苦,流泪,受不了他祈求,更无法接受运动意外的小磕小碰,我只是建议你们玩玩,不喜欢了就放弃吧。说白了,教练员再用心培养,家长一句,不喜欢咱们不学了,一切前功尽弃。
印象深刻的有两个孩子。距离再见小朋友a是2年后了,他4岁半时我教过他,现在他上小学了。他完全不是小时候那个可爱的小胖子了,记忆里的他虽然调皮爱哭,但是相对于现在,任何老师的指责都反抗,甚至动手打老师。不喜欢听课就要去外面自己溜达,根本不受管教。小时候,算是个乖孩子了。我只教了他2个月,他上课的时候,妈妈和奶奶都在旁边陪着,动作做不到位,我和家长沟通,家长完全不在意,只会宠溺地问,“渴了吧,看把我们累的,宝宝,你喜欢这里吗?太累不喜欢我们就先下课。”我完全无语了。学了有20天到7月份了,天气酷热,他们缺课了半个月,打电话回访原来是奶奶嫌天热,就不学了。自此也就学个皮毛,再也没出现过。
小朋友b刚来参加训练的时候3岁半,正是在妈妈怀里撒娇的年纪。特别爱哭。个子小小的,每次上课时脸上都挂着两颗泪珠,牵着爸爸妈妈的手,参加训练前都会说,‘我只上10分钟,10分钟后就回家。’,爸爸每次都笑着说,好,加油宝贝。他们就是因为孩子身体弱,才这么小就送来参加训练,就想着能增强点免疫力,另外让他变得坚强勇敢些,不能总是哭鼻子。孩子课程中途摔倒不起,爸爸都不会上前观看,带着妈妈去遛弯,等中途休息再来,孩子刚开始会哭,眼睛到处寻找父母,后来找不到,就自己爬起来,继续训练了。每次摔倒休息时,爸爸都会单独和孩子谈话,鼓励他,做好一个动作,会及时奖励他,久而久之,孩子哭的次数越来越少了。爸爸也会经常和教练员进行沟通,明确表示,正常对待,不要因为他哭,个子小特殊照顾,他的教育理念和我们很一致,所以在锻炼孩子抗压,抗挫折能力方面,一直进展顺利。另外,他们家庭收入一般,但是他们很舍得投资孩子的教育,并不认为体育不用学。他们坚持学习续费了两年直至搬家离开这个城市。我们还留有联系方式,现在孩子都上2年级了,学习不用家里操心,经常受表扬,还特别懂事,已经开始帮助家里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了。
这就是两个不同教育理念下的两个截然不同的孩子,而且孩子还小,仅仅才3年时间,已经发生很多改变。面对后面的10年,我们很难想象最后等孩子成人,工作了,走上社会了,他们又是什么样的性格,走上什么样的人生。
所以,当你的孩子现在和你叛逆抗衡,不受管束,不妨想想,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疏忽了引导,你的话为什么没有走进他的心里,我们该怎么做才能让他们不这么脆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