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幻灵羽燕散文读书
历史的留白——千古一帝背后的那些人

历史的留白——千古一帝背后的那些人

作者: 慕闲 | 来源:发表于2024-04-23 11:30 被阅读0次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千古一帝秦始皇一统天下,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将大一统的种子种在了每一个华夏子孙的心里,从此,统一成了华夏民族骨子里最深的执念。

    然而历史的记载太过简略,甚至缺失,让我们对这位伟大祖先的认识浮于表面。

    由于朝阳所写的这本《秦亡汉兴:从秦制的困局到汉制的超越》,就结合史料、考古发现,把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描述得更加详尽。

    秦始皇不是一统天下的标志,更不是一统天下的工具人,而是一个活生生,有自己喜怒哀乐的真实的人,而在他的背后,还有一些人,或被史书一笔带过,更甚者直接隐身在史料中,他们也都是秦始皇人生的一部分,更是一个创时代的历史见证者。

    一、不得不提的三个女人

    和秦始皇有关的女人,大概率会想到他的生母赵姬,但实际上有三个女人在秦王政时期都有着重要作用。

    这三个女人分别是秦始皇的生母赵姬、嫡祖母华阳夫人、亲祖母夏姬,而在她们的身后则对应着三大外戚势力。

    华阳夫人作为王后,但却没有自己的子嗣,于是在吕不韦的斡旋下,作为楚女的华阳夫人代表着楚系外戚与异人结成同盟,认异人为嫡子。

    赵姬本身是自带一定政治资源的,绝不仅仅是一个情人或者小妾,反而是赵国豪门之女,在异人回秦之后,赵姬母子能在赵国安然等到回秦,离不开赵姬娘家的庇护。

    而异人的亲生母亲夏姬则很可能是韩国人,她的身后有着韩系外戚。

    在三大外戚势力的平衡之下,立储这件本应是秦国自己的事情,也少不了三国之间的博弈,异人正是获得三大邻国的支持,才能顺利成为秦国继承人。

    随着夏太后的离世和秦王政的弟弟成蟜反叛,韩系外戚被清扫出局。

    嫪毐封侯,则意味着赵系外戚的分裂,直到嫪毐反叛,赵系外戚也遭到了清洗。

    和秦王政没有血缘关系的华阳太后所代表的楚系外戚则一直和秦王政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并活跃在秦国的权利中心。

    有着血缘关系的亲生母亲和亲祖母一系都被清洗,反而是没有血缘关系的嫡祖母一系成了秦王政背后的外戚势力,可见,在政治中,血缘的影响微乎其微。

    二、被隐身的丞相

    提到始皇的丞相,首先想到的不是吕不韦就是李斯。秦王政十年吕不韦罢相后,再一次从史料中看到始皇的丞相,是《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秦始皇二十八年丞相是隗林和王绾。

    这十几年正是秦王掌握大权,征伐天下的十几年,在此期间会没有辅佐他的丞相吗?这一关键职位会一直空缺吗?显然不可能,考古发现证实了这一点。

    考古出土的《秦始皇十二年铜戈铭文》记载:“十二年,丞相启、颠造。” 《秦始皇十七年铜戈铭文》记载:“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里耶秦简》则记载着丞相启在秦王政二十五年仍在相位。

    不见于任何史料的丞相启,只在出土文物中显露了一个名字,但至少从文物记载来看,从秦王政十二年到秦始皇二十五年他一直身居相位,这样一个人物,绝不该是默默无闻之辈。那么史料中的丞相启究竟去了哪里呢?

    两个推测的理由或许能稍作解释。

    其一,秦朝官方有意消除相权的存在感,在天下一统的关键时间节点上,大力塑造秦始皇的个人形象,将本属于丞相的功绩都归于帝王,以伟大的帝王形象,达到安抚局势、以个人崇拜凝聚人心的效果。

    其二,丞相启可能和秦始皇有不同的政见,支持分封反对集权。而汉初当权者如果批判他,则与自己的国策不符,肯定他,又有损汉朝合法性,索性无视。

    两个朝代的刻意为之,于是在统一大业关键时期处于关键地位的丞相,就这样消失在历史的长河,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三、老将王翦复出背后的博弈

    因为六十万大军没谈拢,王翦被罢黜,而在李信失利后,秦王政亲自请老将出马,给足兵马,王翦出征时则不停讨要封赏。

    这一段历史总让我们觉得王翦是在向帝王表示自己没有野心、在明哲保身,却忽视了这背后更深的,却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

    王翦显然是关中军功集团的代表,李信则是少壮派的代表,在天下一统即将完成的最后时刻,似乎不再会有变故,于是秦王政罢黜了王翦,启用李信。

    而与此同时,伐楚让楚系外戚与秦王朝决裂,楚系外戚和关中军功集团之间的制衡失控,而秦王政扶持的以李斯为代表的职业官僚集团还不足以与之抗衡。

    李信突然诡异的行军路线,似乎也昭示了楚系外戚代表昌平君的背刺。第一次伐楚的失败,从秦王政幼时就一直支持他的楚系外戚和他撕破了脸,少壮派的势头被压下,他只能求助于关中军功集团。

    请老将王翦复出,既是认错亦是安抚,关中军功集团一直对“有功终不得封侯”的政策持反对意见,此时帝王的低头,就是一个安抚求和的信号。

    王翦接受了,但同时不断提出封赏的要求,更是表明了自己的立场。这一举动绝不仅仅是避免帝王的猜忌,更是王翦对秦王政去封侯制度的妥协和隐晦的支持,仅索取财物的封赏,而不要求封侯,王翦以自己的行动替秦王政压制了关中军功集团。

    历史值得深入挖掘,《史记·秦始皇本纪》我也曾看过,但更多的注意只停留在各种事件上,却缺乏深刻的挖掘和思考,而这本《秦亡汉兴》却挖掘出了这么多的细节,让这段短暂的历史更加的波澜壮阔暗潮汹涌。

    各方势力的博弈、不同制度的博弈,最终奠定了我们的大一统王朝,灌输了我们大一统的思想。

    而身处其中的秦始皇,步步艰险如履薄冰,他一步步把天下一统的政策推行下去,却一步步远离人群,走向了孤独的至高之位。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历史的留白——千古一帝背后的那些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tw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