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经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他去到一所普通小学,在每个年级中,随机选出3个班,煞有介事地做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试,最后将“最有发展前途的学生名单”告知了他们的老师。实际上,这个名单并不是根据测验结果确定的,而是随机抽取的,这些孩子与班上其他学生并没有显著不同。8个月后,再次测试发现,名单上的学生成绩都有了明显进步,而且性格更加开朗,求知欲更强,与老师关系也特别融洽。
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结果呢?它以“权威性的谎言”暗示教师,从而调动了教师对名单上的学生的某种期待心理,而且教师通过态度、表情和行为传递给学生,使之受到鼓舞,增加了自信心。以至于在日常教育当中,总会情不自禁的给予这些孩子以某种“偏爱”,使得他们能够在更加积极的环境下健康成长,最终期望变为现实。人们把这种因暗含期待而发生的效应叫“期望效应”。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对一个人传递积极的期望,就会使他进步更快,发展更好; 相反,如果长期传递消极的期望,就会阻碍他的进步和发展。
很多时候,我们会替孩子安排好一切,时时刻刻为孩子担心,给孩子安排好一切,但其实对孩子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因为每个孩子与其他孩子相比,并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妈妈长期的担忧和过度照顾,反而牵绊住了孩子走向独立、自信的脚步。过度的担心对孩子来说就是诅咒。相反的只要我们充满期待,就会有不一样的结果。这就是信则灵,这里的“信”就是“信心”、“希望”,有了“希望”才有未来。只要有希望,一切皆有可能。
这让我想起今天特别让我感动的一幕。从我接手八班数学课后,我很看好八班的孩子,他们情商特别高,很容易产生共鸣,课堂互动性非常好,隔屏上课,你也不会感觉是一个人在战斗。今天上课讲了“用尺规作角”,孩子们先看了微课视频,因为是作图题,孩子们看完视频做需要动手操作,等了半天,孩子们还没在群里回应是否做完,这马上使我意识到今天的内容对孩子们来说有点不好理解。马上通过语音问孩子们做题情况,只有一个孩子做完了,此时马上下课,但是这节的内容孩子们还没掌握,就和孩子们说,想听的同学就继续听我用分享屏幕给你们讲解,有其他安排的退出语音即可。用分享屏幕里的画板给孩子们画图,反复演示,孩子们最后终于理解了。此时已经下课半个多小时,这时候我看了一下在语音室的人数,只有几名同学退出了语音室,这让我特别感动,感动于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对我的信任,感动于下课了没有一个孩子急着拿手机玩游戏,而是听我在讲数学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