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初入社会,从懵懂无知到渐渐的了解社会的规则,接受社会的规则,到最后实践履行规则。无论正确,无论好坏,都会成为骨子里的东西。多数人认为的真理还是变成了你所认为的真理,多数人认为的优秀还是变成了你所认为的优秀。
孩童时你认为科学家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你想成为一个天文学家,再大些你接触历史人文又觉得历史学家是真正具有智慧的人,再大了你上学,认为教师是这个世界上最崇高的职业……后来啊后来,你走进了大学,发现大学教授是如此的博学。当你走出社会,只是一段时间,你回首,这些职业都不再是你崇尚的职业,你随着社会对于这些人的评价开始评价他们。你还是成为了大多数人的一个,所有人或者大多数人,我们把大多数人定义为d,所有人定义为all,名牌,名表,名车,名贵的衣服,d认为是令人羡慕的,是上等人,对这个社会因为d的划分出现了层级,你也开始这样认为了。也许你可以避免,但是你还是开始犹豫的认为有钱就是最好的就是最优秀的,当d认为的价值观是不符合一个良好的价值观的时候,很少人站出来指出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因为d要面临生存的压力,仅仅少数人不需要,站出来的往往是那些少数人。
真的应该是这样的吗?借以最近在读的《相约星期二》的一段话,人类的文化教育造成了一种错误的惯性,一代一代地误导下去,应该引起人们注意,我们的文化不鼓励人们思考真正的大问题,而是吸引人们关注一大堆实利琐事。上学,考试、就业,升迁、赚钱、结婚、贷款、抵押、买车、买房、装修……层层叠叠,一切都是为了活下去,而且,总是企图按照世俗的标准活得像样一些,大家似乎已经很不习惯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中后退一步,审视一下自己,问:难道这就是我一生所需要的一切?
读至此,我有一点点挣扎,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挣扎,我都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够有所不同。活着到底是为谁而活,是为世俗眼光,诚然这个社会的压力是巨大的,但是如果我们每一个人的梦想就是娶妻生子升职加薪,买房买车。虽然能够达到以上已经非常不容易,但是否应该有一份自身的修养,有一份眼界看的更大。诚如读研一样,若大多数人都为学历而读研,那这是否是苦苦考研路上的救赎,是否是真正的感动自己,我想一切需要打问号,一切更需要更深的思考,哪怕在世俗只思考只是一点点,希望足以慰藉平生。而不是老去时回首往昔皆是为生活为名利所累,为世俗而活。趁年轻,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