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辽源行者
有人总结过微信里有几大分类:饮食、旅行、卖东西,还有就是那心灵鸡汤。
心灵鸡汤浓缩过程,得出结论。
有的人把鸡汤当做慰藉,有的人把鸡汤奉为座右铭,还有的人把鸡汤列为精神指引。
像我们这些打工的,绝大多数人,职业、职位、收入、精力就像抛物线,35-40岁是顶点;那些励志的鸡汤在30岁之前喝喝还行,到了一定的年纪,自己就会煲出一锅鸡汤了,慢慢品味,回味无穷。
相比较心灵鸡汤,我更喜欢寓言故事,有前有后,有始有终,借事寓意,老幼皆明。
例如:
狐狸想吃鸡,但是很难抓啊!怎么办呢?
狐狸跑去跟鸡做朋友,不断鼓励鸡,告诉鸡,你是可以飞的。
鸡开始不信,但是被狐狸不停地说,便有点动心了。
于是狐狸告诉鸡,要练习,我给你找了个地方,从高处直接往下跳,然后张开翅膀扑腾,你就发现自己真的可以飞了。
狐狸还在悬崖上立了个牌子,上面写着“心灵鸡汤”:如果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老鹰呢?
于是鸡就一群群去跳,狐狸就在下边捡走一只只摔得鼻青脸肿的鸡。
鸡不能正确的认知自己,人亦如此!
天天给你灌鸡汤的,通常不是骗子就是传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