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重读《西游记》之求学

重读《西游记》之求学

作者: 玖月拾秋 | 来源:发表于2020-06-26 17:23 被阅读0次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    断魔归本合元神

    菩提祖师教授孙悟空长生不老之法、十万八千里“筋斗云”和地煞七十二般变化,为何最后却将他驱赶出师门,断绝师生情义?这其中过程,可以悟得几点求学之法。

    一  赐姓起名,收悟空为徒

    孙悟空漂洋过海,登界游方,花了十数个年头,方才访到此处。菩提祖师见他心诚,纳入门下,见他无父无母,无姓无名,师者仁心,赐他姓孙,排行第十辈小徒,起名悟空。

    祖师之所以收孙悟空为徒,应是看他千辛万苦,求仙访道之心虔诚至此,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可见,无论想要学成任何事情,首先都要有一颗坚定的求学之心,即立志要坚。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路上不被迷惑,才能百折不回。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坚定的志向,就犹如走路没有方向,又如何能走得远呢?

    二  弟子众多,授悟空道法

    菩提祖师,修为高深,道法精湛,门下弟子众多,却独独点化此顽猴,因为修道之人,大都凡事讲求机缘。

    众人听祖师讲道,皆静听参悟,无一敢喧哗者。惟悟空抓耳挠腮,眉花眼笑,手舞足蹈,师父问之,原是听得祖师讲道妙音处,喜不自胜,情难自禁。祖师见他参透得妙处,便有心引他入门,打他三下,背手入门。亏得猴子聪明,夜半时分,后门进入,求师父赐教。

    学习这件事情,无论天分高低,定是要用心方可学成。悟空一心访道求仙,耐得住七年寂寞,用得上心思,猜得透师父的哑谜。

    一个人做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事情往往更容易成功,就是因为我们愿意随时随地把心思放在喜欢的事情上,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做得专业一些,就变成了擅长的事情。

    如何在纷扰喧嚣中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呢?静下心来,梳理自己做的事情,那件没有金钱报酬,没有利益好处,但是你依然愿意花费时间、金钱和精力去做,并且能从中获得精神愉悦感和满足感的事情,就是你真心喜欢做的事情。

    三  勤学苦练,助悟空成学

    悟空受祖师点化之后,白日与众弟子打混维持,子前午后,自修自炼,不敢怠慢,一窍通时百窍通,将各个本领都领会学成了。

    所谓“自助者,天助之”,大家都喜欢好学上进的人,别人看到你这样努力,便愿意帮你更进一步。自己努力向上,别人才有机会助你一臂之力,关键还是自己要勤奋刻苦,心向上。

    四 赶出师门,断师徒情义

    师者,皆有爱才惜才之心,难得遇上一个天分悟性高又肯勤学苦练的徒弟,却在徒弟学成之后,赶出师门,并再三告诫,不准说出师徒名分,否则就剥皮挫骨,贬神魂于九幽之处,万劫不得翻身!看上去不通情理,难以理解,细思却能明白为师者的苦心。

    师父授徒弟技艺,不怀求报之心,只求惹祸莫牵连;师父是最了解徒弟秉性的人,什么性格的人就会做什么样的事,本性难移。

    祖师了解孙悟空,知他率性天真,好勇斗狠,喜显摆,爱炫耀,非是同道中人。见他有慧根,便教他本领;知他秉性,便逐他出门。

    孙悟空的性格在后来的情节中也一一展现出来,所幸,他后来遇上了唐僧。

    祖师有知人识人之明,有断舍离之见,我不能救你于苦海,便把机会留给别人。于悟空而言,在择师上也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道不同不相为谋”,师徒齐心,才能克服种种磨难,成就大事。

    “一日为师,终身为师”,孙悟空守得住自己的诺言,一直把对菩提祖师的尊重与感恩深怀心底,从未说出过。凡是教过自己的人,无论何种方式,哪个方面,都可以称之为“师”,都应对其怀有一颗尊重与感恩之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重读《西游记》之求学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yu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