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博主Ent_evo写过这么一段文字:
"1954年,生物学家F.A.Brown从康奈提格的海边挖下来了一批牡蛎(Ostrea virginica),放进了千里之外芝加哥一个地下室里的水族箱。
他是一个生物节律研究者,他知道牡蛎会随着潮水的涨落而起居。
搬入新居的头两个星期,什么都没有改变。
牡蛎们依然按照它们正常的规律生活:它们时而缩回去,时而张开壳,捕捉海水里的浮游生物,喂养自己,一切遵循着遥远的康奈提格海岸的潮起潮落。
但是接下来的两星期里,发生了一件难以解释的事情。
它们依然像潮水一样起伏,但是它们的高潮期行为却不再和康奈提格的潮水吻合了。不是佛罗里达,不是加利福尼亚,不是多佛,不符合科学所知的任何一张潮汐表。
经过反复计算,Brown意识到一点:这是芝加哥的涨潮时间。
但是芝加哥没有海。
这些牡蛎生活在钢筋混凝土的地下室里,生活在玻璃箱的人造海水中。但它们知道海的存在,它们的祖先已经在海边生活了几亿年;它们可以离开海,海却不会离开它们。
Brown猜测,也许牡蛎是感知到了气压的变化,从中反推出了潮汐应来的时间、自己应有的节律。
没有任何一只牡蛎是有意识地在做这一切——但在某种深层的意义上,它们正想象着这样的一片海,一片不存在于地球上任何角落的海,在那里会有潮起潮落,而它们会随着海的节律而开合。
芝加哥没有海,但牡蛎带来了海。"
我不知道其他人在这段文字中得到什么,但我被这种宇宙万物皆有呼应的一体感击中了,这个地球甚至这个宇宙的整体性比我们想象的更强,它完全是一个无比精密、有着自己运作规律的、有如一个人的身体这般有机的存在,万事万物并非孤立,而是彼此之间存在复杂的共鸣。
即使细微如尘,与这被诞生的天地、星球也有完美的联络,只是人类可能在太多方面已失去了这种感知和回应的能力,譬如地震到来之前,许多动物会感觉到,人类却无知无觉。
我还被小如牡蛎这样的生物亦能有自己独立的行为方式、甚至有那种类似“智慧”和“情感”的东西打动了。
有些人觉得,讲科学就好,没必要对自然界小事投射如此多的情感,何况是什么原因还不清楚。但我觉得重要的是这事发生了,即使我们不知道为什么,但它们确实存在,值得我们去思考、关注进而尊重。
如此,你才不会对天地没有敬畏之心,或者带着至高无上的自我态度凌驾于所有之上。
在通常的认知里,提到牡蛎,它既不美,也不珍贵,和猫猫狗狗相比它没有大脑,甚至不配作为一个正儿八经的动物来对待,它就是一个小小的食物,它哪还能有什么了不起的表现。
可是这一次啊,我真的被它们打动了,我们众生,放之天地间,不过也就像蝼蚁般不值一提,可如果真这么想了,不会去好好感受任何、创造任何,如死水朽木般没有热情,那就连牡蛎也不如,连生命这两个字最原始的意义也展现不了。
小时候,我曾经苦苦思考人活着有什么意义,有时候觉得,一点意义也无,活着只是因为不舍得死,不敢死。后来我想通了,天地生人,或本无意义,但每个人在一生中真真切切感受到的:为一本书流泪、为一首歌微笑、为一顿饭满足、为一个人倾心,这些就是意义所在,意义是自己去寻找和感受的。
就像这些牡蛎,在呼吸开合间创造着自己的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