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译文:
三秦之地护卫着长安城,透过风云烟雾遥望蜀川。
与你离别心中有无限情意,因为我们同是在宦海中浮沉之人。
四海之内有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边也如近邻。
不要在岔路口分手之时,像小儿女那样悲伤泪湿衫袖。
赏析:
王勃与杜少府是同朝为官的好友,一纸调令,此去经年。
距离对于他们而言,可能在来年,也可能在来生。
当今的我们,对于离别的伤感,几乎是每个人都会经历过的情感体验。
科技发达的年代,生离也并不意味着死别,“天涯若比邻”就是今天的事实,也没有了“鸿雁传书”的痛苦。
但是科技意义上带来的幸福,也意味着文学意义上的不幸。
它意味着距离——这一被世世代代有情人凝视、思索、叹息的对象,慢慢地消失在人类文学情感的地平线。
因此,现代人比较难以体会故事中送别时的情感强度。
距离、时间、死亡,这些人力无法逾越的天堑,是生活的敌人,却是文学的朋友。
它们的存在,让诗人的情感变得浓烈、厚重而深邃。
知道了这些,才能懂得“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实在不是一句可以轻易说出来的话,
因为这是对一个友人所能说出的最庄严、最深情的告慰:
纵然此生再不能相见,仅仅知道有你这么个朋友的存在,我就心有所慰,足以确认自己在这荒凉的人世间终究不是孤独的。
感受:
对于孩子们而言,父母外出打工,作为留守儿童的他们,对于离别的伤感并不陌生。
为了将来的生活过得更好,父母必须离开孩子外出打工,而孩子只能被迫接受离别。
这首诗歌的意义,足以抚慰孩子因离别而依依不舍却又无能为力的幼小心灵,明白和理解父母的不易,抚平了孩子与父母之间因距离而产生的沟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