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项目管理实践三法想法读书
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作者: 郭致星 | 来源:发表于2019-05-22 16:54 被阅读9次

    敲黑板划重点:

    1.出丑效应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回归,人们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人。

    2.不能因为有“出丑效应”而追逐出乖露丑,理想的人际关系魅力应该是先追求优异,再听凭自然

    一位游客来到了一个市镇,镇上一家商店橱窗上的广告不仅写错了字母,而且语法不通。游客走进了这家商店,问老板“您橱窗上的广告的字母是错的,而且还语法不通,难道一直没有人告诉您吗?”

    “不瞒您说,其实我是故意的。这样写,人们都认为我是个笨蛋,都来我这里买东西,以为能趁机捞点便宜。多亏这个广告啊,它为我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生意。”老板得意地告诉游客。

    01精明而又带点小缺点的人最受人喜欢

    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当然是越完美越好,然而对于旁人而言,他们更喜欢完美中带一点瑕疵的人。所以,在某些的时候,大智若愚不失为一个交际良策。

    1966年,社会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ElliotAronson)教授找来了48名大二学生做了一个关于“印象形成”(ImpressionFormation)的实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这些学生看,然后他们从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一位最不喜欢的。

    这访谈录像分别是:

    心理学家艾略特·阿伦森教授曾做过一个试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分别放给他测试的对象:

    第一个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里面取得了很辉煌的成就,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他的态度非常自然,谈吐不俗,表现得非常有自信,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第二个接受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不过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第三个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他不像上面两位成功人士那样有着不俗的成绩,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第四个接受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个人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想知道测试的结果吗?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位先生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奇怪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位那个打翻了咖啡杯的先生,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才能平庸者固然不会受人倾慕,而全然无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讨人喜欢的人物是精明而带有小缺点的人,这就是出丑效应(仰巴脚效应)

    02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对于那些比较成功的人而言,一些微小的失误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提升他们的真诚感与可信任度。如果一个人表现得过于完美,几乎难以从他身上寻到一个缺点,人们就会觉得他不够真实,毕竟缺点是人性的衍生品,看似十全十美的人反而降低了他在别人心目中的可信度。

    在教授的实验中,第二位那个打翻咖啡杯的先生,虽然小有“出丑”,但这反而正面放大了他的魅力,并让人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

    在人们的意识里,往往奉行这样一个法则:绝对的完美才能够在下属面前建立绝对的权威,才能够保障绝对的服从。

    然而,“出丑效应”却颠覆了这一逻辑常识。出丑效应反映了一个事实:才能平庸的人固然不会受到他人的倾慕,但是全然没有缺点的人也未必讨人喜欢,最能够赢取他人喜欢的往往是精明而又带点小缺点的人。

    出丑效应是一种对于人性的回归,人们往往更偏好那些成就突出又很真诚的、值得信任的人。员工也是如此,真诚可信的领导更能使下属产生情感共鸣,增进彼此之间的亲近度。因此,对于管理者而言,事事苛求完美虽然是优良的素质诉求,但在一些无伤大雅的小事上,适当地表现出一些小失误,反而会增加员工的好感度,有利于团队的和谐与沟通。

    你给爸妈发一条祝福短信,如何才能把一条普通的短信变得有意思,让父母有点记忆、动点情绪呢?

    很简单,出点小错误就行了。比如假装把要发给女朋的“提醒她记得给她父母发短信”的短信发给你父母,或者把原本要发给老爸的发给老妈,把要发给老妈的发给老爸。这种小错误丝毫不影响两老对你的态度,反而能让他们会心一笑——这傻孩子,真大意。

    一点点错误不仅不会有负面影响,反而能引起注意。

    03出丑效应不是万能的

    必须说的是,决定人际吸引的因素通常是极复杂的,出丑效应的应用需要一个前提或基础:“出丑者”必须有才华。

    而且,“出丑效应”只是其中的一种,并有其发生的限制范围。阿伦森等人的实验结果公开后,又有进一步的研究揭示,“出丑效应”直接受性别角色、犯错的严重程度、自尊心和相似性的影响。

    在性别方面,男性更倾向于欣赏犯了错误的卓越人才;而女性则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没有失误的人。

    在严重程度方面,如果失误过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比如只是碰到杯子,杯子里的咖啡却安然无恙,那么“出丑效应”基本不会发生。

    在自尊心方面,中等水平自尊心者,更喜欢能力出众而有失误的人,而低自尊的和高自尊的人则都更偏爱完美的能力出众者。这种现象意味着,人们对喜爱对象的选择,会受其自我价值保护心理的影响。中等自尊心的人,自认为与才能出众者相去不远,才能出众者有错误,会使双方的距离缩短;高自尊心者认为,他们与才能出众者平起平坐,因而不需要通过对方的失误来调整自己内心的平衡;而对于低自尊者,能力出众者遥不可及,双方的距离更大一些,反而更加能够减少相互比较所产生的压力。

    在相似性方面,如果出丑的人的意见、看法与我们高度相似,那么我们则更倾向于轻视以及贬低对方,“出丑效应”不适用。

    所以,不能因为有“出丑效应”而追逐出乖露丑,理想的人际关系魅力应该是先追求优异,再听凭自然——这意思是,即使略有失误和瑕疵也在所不惜。

    总之,如果我们形成了大众化的行为模式,那么,“出丑效应”确实会帮助你更“暖”,更“Q”,也更受欢迎。为此,你会慢慢地学会松弛、更有娱乐精神。

    不过,如此久而久之,我们就容易混迹于人群、致力于讨好他人。

    所以,如果可能,更好的人生路径还是娱己不娱人:追求卓越,无问西东,不媚众人。

    【配套书籍】《项目管理实践三法》,郭致星著,中国电力出版社,2018.12

    本文作者|郭致星

    本期编辑|小圱

    参考文献 |“项目管理实践三法”之《管法:从硬功夫到软实力》

    特别敬告 |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版权所有,违者必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你太“非人类”了,我不想跟你玩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buz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