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这个话题是因为看到了这样一条朋友圈:“下午活动挑了本书,朋友一看就说是鸡汤。我说自己自从做鸡汤以来,阅读范围宽了很多。”
一直以来,对于鸡汤这个概念就有些迷惑,鸡汤,到底指什么呢?专门在朋友圈的下面问了朋友在说“鸡汤”时是表达的意思,并没有收到回复,不知道他是否真正明白,自己想表达的意思与说的话很可能并不符合。
李笑来说过,看一个人是否聪明,就看他脑袋里有多少必要、正确且清晰的概念。在沟通中使用一些模棱两可的概念,会非常影响沟通的效率和准确性,这也是聪明人都只喜欢和同类交谈的原因吧。
鸡汤这个词,最初来自于杰克.坎菲尔德的畅销书《心灵鸡汤》,这本书出版的第一年就销售了八百万册。而后坎菲尔德连续创作了100多本心灵鸡汤,平均每本销售都有一百多万册。
在那时,鸡汤完全是一个带有积极意义的词,指那些充满正能量、可以抚慰人心的文字。
但是到了现在,鸡汤出现在我们的交流中的时候却往往变成了贬义的词汇,说出这个词的时候说话人的语气中往往充满了不屑。
那么在今天的语境里,鸡汤为什么如此遭受歧视呢?我觉得至少有两方面原因。
第一个原因来自于一个朋友的回答,我在群里谈到这个问题,她说鸡汤最大的特点就是“腻”,“鸡汤虽然有营养,抚慰人心,然而铺天盖地天天看到。除了坐月子时有每天喝的需要,正常人也每天看到,只能觉得腻。”
在这个语境中,鸡汤确实是好的,只是过犹不及,就像杰米扬的汤,喝上一碗两碗是无上的美味,然而灌上四五碗任谁也都会觉得腻了。
另外一个原因,在很多的交流中,我能感觉到很多人说到鸡汤时,是说这些言论看着很正能量,其实对实际没有任何帮助,甚至是脱离实际的虚假安慰,在传达一些看似很正确其实全无道理的东西。
比如“坚持下去,一定能胜利”、“生活给你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再打开一扇窗”,而现实情况往往复杂的多,而这类鸡汤往往也更为人所诟病。
而最令人烦恼的是,很多时候一些在我眼中非常鼓舞人心的书籍、金句,别人的评论往往是“鸡汤而已”。
从上面可以看出,在我们的交流中,鸡汤至少有两种含义:有营养抚慰人心却因接触太多会腻的文字,毫无营养的一味正能量的文字,或许还有更多我不了解的语境。
所以这类概念在交流中还是少用吧,用传播学的术语来说,信息的噪声太大,太容易造成误解。
最后,来一句毒鸡汤作为收尾:虽然现在的生活很苦,但是没关系,以后的苦日子还多着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