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统治人格”的影响下,你容易表现出占有欲、支配欲,比如不喜欢他人随便随便动你的东西;希望事情按照自己期望的方向发展;希望他人能够臣服于你,不违背你的意愿,尤其是爱人。不自觉地,你可能会在亲密关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加强你和他人连接的一种方式。因为,从心理层面,你感觉他人成为你的一部分,你们之间的联系更加不可分割。
然而,这样的行为是不符合你对于自己的期望的,同时,也违背了你过去所学习到的家庭/社会规则。所以,当你意识到自己有这样的想法或行为时,你自己可能也会被吓到,而再次将其压制下去。
这或许能够解释,为何大多数时候你表现出的是顺从的姿态。你知道这样柔和的方式能让大多数人对你有一个更良好的印象。顺从,温顺的形象是被家庭/社会所普遍接受的。这样,他人才会喜欢你,爱你,你才能和人维持连接。
然而,被你所压抑的“统治人格”则会更加强硬,到一定程度之后可能会爆发出来。比如有时在恋人或亲人面前容易愤怒或非常生气;与他人发生矛盾冲突时,说话很有攻击性,或者是沉默不语,甚至进一步发展成冷暴力,等待对方妥协。
当然,这些爆发显然和你对顺从、温和的要求并不相符。因而,这反过来也会强化你顺从、温和的倾向。
在很大程度上,“统治人格”的发展和你内在未被满足的一些原始欲望相关。这些欲望在不断地压抑中最终会形成“本我”——一种被压抑的本能自我,促使你去做出一些冲动的行为。
在前面的报告里,我们讲到,由于过去的经历,想要获得爱和连接感的你,压抑了真实的自我。在“顺从人格”下,你围绕他人的感觉转,把权利让渡给他人,但实则你的内心,一直渴望能够掌控,能够自由。长期以来,这种渴望在压抑中形成了你的“统治人格”。
“统治人格”就好像你的影子,它被你隐藏在身后,虽然它不会被你展现给外界,但是它始终会跟随着你,去到人生的每一个角落。
也正因如此,它与你外在展现的“顺从人格”有着不可避免的矛盾冲突与对抗。具体是怎样的矛盾冲突?二者又是如何对抗的?我们看下一节的内容。
人类有一种天生属性,即为了克服孤独,从而与人建立起联系。对你来说,“顺从”和“统治”,是你想要与他人建立连接,满足内在需要的重要方式。
在人格系统中,“人格A面”即“顺从人格”,就像是严厉的督导,它时刻提醒着你要展现出一种顺从,屈己待人的姿态。但是,“人格-A面”即“统治人格”,却像是一个调皮的小孩,总是引导你去掌控他人的想法和行为,让他人听从于你。
两者之间的对抗会给你的行为,感受,以及思维方式带来一定的矛盾和冲突。
- 是通情达理还是不近人情?
从行为来看,你多数时候都比较依从他人的要求,很少对他人说“不”,常常体现出尊重他人,顾虑他人感受的一面。你所做的行为都塑造了一个善解人意、通情达理的形象。
可有些时候,你会无意识地在心中给他人设置一些规则。比如别人应该要这样对自己,应该要达到什么标准,不应该是什么样子……也有些时候,尤其是你有情绪的时候,在对待别人时,你可能会表现出一丝冷漠,甚至眼神中充斥着厌恶之情。
这些无意识的规则、想法、表情和行为,会使他人感受到压迫感,也会与你平时塑造的形象有些相悖。
尽管你展现出自己是一个有爱,有人情味,好说话的人,但其实,有一些你越想要掩饰却越会表现出来的“控制欲”,在不经意间影响着你的一举一动,掌控着你的思想。
- 我听你的,你为什么不听我的?
从思维逻辑上看,你所认为的顺从的出发点,也许是照顾他人的感受和需要,从而与他人建立起紧密的关系。但实际上,你展现出来的顺从也可能是基于对于统治的某种期待感。
你心里实际想的可能是:我对你这么顺从,我都听你的,你感受到了之后也应该反过来顺从我,听我的。这种思维的背后,一方面是你希望自己受到同样的对待,另一方面是你期待通过顺从去左右他人,控制他人。
也许,你的脑海中曾闪过想要命令对方的想法,但你通常会有意识,乃至无意识地将其压制下去。然而这也往往会牵引情绪的爆发。比如,当你明明顺从对方,对方还是不领情的时候,你可能会暴怒。
这样的你,可能处于一个分裂且被动的状态,一会儿温和体贴,一会儿大发脾气。你需要别人对你的顺从买账。这样的话,对于他人,你的顺从会变成一种负担,对于你自己,你也会很难找到一个平衡点,总是抱有目的性地去向对方妥协,最终影响关系的健康发展。
人之复杂,“A”与“-A”的矛盾冲突远不止于此,一个具有深厚洞察力的、有过专业精神分析受训的心理咨询师,可以带领你深入潜意识的花园,探索未知的人格面,从而踏上通往自由的人生路。
拥有人格的对立面其实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要学会去接纳它,拥抱它,让两种人格能发挥它们各自的作用,趋向人格的完整。以下是一些帮助你融合,接纳两种人格的小建议。
- 培养清晰的心理边界感。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都应该知道“底线”在哪里,知道什么是合理的、安全的行为,不要让他人侵犯自己的边界,也不要去冒犯他人的边界,你可以试试:
a. 区分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
认识到有些事情是不受自己所控的。比如,别人对你的评价可能会有好有坏,但在不在意他人的评价是你可以控制的,要不要改变也是你可以控制的,但是他人评价或者想法并不在你能控制的范围之内。认清这个“范围”对你来说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b. 认清心理边界被侵犯的信号
心理学家Gionta提出,当我们感受到“不舒服”和“愤恨不满”时,很有可能这是因为他人在打破我们的边界,她提议,我们可以在脑海中为“不舒服”和“愤恨不满”评分,从1-10打分,当这个分数到达了6分以上,你可能就需要思考一下,自己在和这个人相处的时候,是在什么环节出现了问题。
- 在顺从中反抗,不随波逐流,不卑不亢,有自己的思考和追求。
a. 捕捉自动化想法
当你习惯了顺从,“应该句势”的想法就会很容易出现,比如,“我应该学习,不然我就是不思进取”等等。当产生这种想法时,你可以考虑反驳这种想法,为什么这是“应该”做的呢?如果我做不到,又为什么是糟糕的呢?
你可以多告诉自己,这些自动化的想法,其实并不是你内心真正的声音。这些,可能是源于早期父母设下的条条框框,或者是社会大环境下适应的规则的内化。你需要告诉自己,这些想法和规则是不一定要服从的,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和规则。
b. 照顾自己的感受,认可自己
你需要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不可能每一个人都会喜欢你,他人的想法也不是你所能控制的。相反,更应该在意的,其实是自己的感受。
为此,可以试试列下你最喜欢做的几件事情,只写下那些能让你真正快乐的,不管是多奇怪,或者多不起眼的一些小事。接着,你可以规定自己每天至少做1-2件这些让你开心的小事。
此外,试着像照顾他人感受一样照顾自己。这是一个自我了解的过程。这样,在与他人相处时,你就会更加知道如何从自己的想法出发,而不是基于对他人不必要的期待。
推荐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主人公安迪顺从中那股对于命运的反抗的力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学会了如何正确地在顺从中反抗,我们就会迈向更广阔的未来。
- 转化内在控制欲
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生活拥有一定的掌控感。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但过强的控制会带来压迫感。我们无法消除它,但可以尝试转化它。
你可以尝试去做一些规划、计划的事情,如工作或生活的行程安排、计划、策划等。而日常生活中的打理房间、桌面、购物等,也可以让你的控制欲得到释放。要注意的是,在与他人互动的过程中,尽量保持良好的沟通。
这里推荐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一书,帮助你更好地沟通与表达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