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张幼仪很多人并不陌生,知道她是徐志摩的发妻,也是被抛弃的妻子,她在最好的年华嫁给了一个对他冷漠至深的男人。
她也是一个放弃爱却不放弃自我的励志楷模,她的人生可以说是跌宕起伏的一生。
1 .传统的教化
张幼仪父亲张润之,是上海宝山县巨富,家境殷实。在父亲的滋润和灌溉下,母亲的生活非常幸福,春风十里。
没有结婚的她也是大家闺秀,在徐志摩的眼里她却成了裹脚的西服土包子。
“女子,进了徐家的门,绝对不可以说不,只能说是。这是母亲对张幼仪的反复叮嘱, 15岁的张幼仪未毕业就和徐志摩订了婚,接受着母亲最深刻的婚前启蒙。
在传统与现代的观念冲击下,她始终接受和隐忍着。
也许就是这两句话束缚着张幼仪的一生,即使是面对绝情无比的丈夫,可她依旧在离婚后照顾着公婆。
2.沉默的开始
据家里的佣人说,徐志摩在未见到张幼仪人以前,只看到照片的时候,就一脸嫌弃的说道,土包子。
在洞房的第一天,徐志摩揭开盖头第一句话,一脸嫌弃的说道乡下土包子,便一走了知,这就是两个人在婚姻中沉默的开始。
自此也标志着两人的婚姻也以沉默为导向,从此沉默再也没有离开过他们。
有次,徐志摩在抓痒,当张幼仪想给徐志摩,挠挠的时候,他一脸嫌弃的表情,让张幼仪知道丈夫对于自己的讨厌。
可是传统女性的观念在告诉她说,你要隐忍。
梁实秋曾经评价徐志摩,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喜欢戏腻,却从不伤人,他饮酒应酬,从不冷落任何人。
但是一向潇洒随和的诗人却对自己的妻子如此苛刻。
3.送丈夫上学,成就丈夫
徐志摩经常会当张幼仪的面说,学校的事情,而张幼仪却满脸支持的望着丈夫,并向自己的哥哥提议,让哥哥帮忙安排,在婚后的第三年,徐志摩便走向了英国求学之路。
而张幼仪却幼稚的以为,只要紧紧追随丈夫,便能抓住丈夫的心。
所以在徐志摩要求张幼仪陪读的时候满心欢喜,在轮船上满心激动,可是站在人海中却一眼就看见了自己的丈夫,满脸的无奈嫌弃。
这万千人中的一眼,让张幼仪的心瞬间跌入深渊。
4.绝望转身
徐志摩在和张幼仪在波士顿住下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可此时徐志摩在追求林徽因,为了早日追求自己心爱之人,他就让张幼仪把孩子打掉!
而张幼仪说“打孩子会死的”。
徐志摩却不以为然的说道,“那坐火车会死,人就不做火车了吗?”
徐志摩见张幼仪不答应,就将她一人留在了波士顿,在办离婚协议的时候,他才再次找到张幼仪,逼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阵痛中走出来,自己在学习德文,很快就进入了费斯塔洛奇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她将自己的人生分为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张幼仪走出痛苦的时间很短,不是因为她不疼,而是知道即使喊疼也没有用。
她也曾对自己说过,其实没有那么难,接受最坏的,看接下来还能有多坏,然后不管是风雨,往前走就好了。
也就像当时徐志摩对她的儿子彼得说,“你为什么不哭呢?”张幼仪说“哭有什么用呢?”这句话在暗含自己,这何尝不是一种苦寂和坚强。
5.等待来最美的时光
婚后的张幼仪自强不息,在德国的的日子孤苦无,在德国韬光养晦,为回国大显身手做了充分准备,回过后的张幼仪创办了第一家女子商业银行,将濒临倒闭的上海女子储蓄银行,起死回生。
还创立了云裳服装公司,张幼仪出任总经理。
她的等待终于换来了结果,漂泊了31年的张幼仪和苏季之在日本东京举办了盛大婚礼。
54岁的新娘脸上洋溢这少女一般的红晕。
不仅在事业上获得成功,在婚姻上也收获了美满的爱情,一切的苦在此时都变得值得。
6.即使离婚,也是最温柔的陪伴
在与陆小曼婚姻婚姻遭遇了滑铁卢事后,徐志摩找张幼仪谈心,张幼仪还安慰她,道,“其实没有那么困难,接受最坏的,管他是风是雨,往前走就是了”。
在儿子彼得三岁的时候,因病夭折,此时的徐志摩在儿子的墓前悲痛不已,放生大哭,他忏悔,迷茫。而张幼仪却又一次向徐志摩伸出温暖的双手。为了安慰徐志摩,她陪他去看剧院,看茶花女。
无论是不是夫妻,她都是徐志摩最可靠最信任的人,也是最温柔了徐志摩的人。
不管徐志摩怎么伤害她,她还是每次都给予徐志摩坚定温柔的力量,
张小娴说过,一个女人,重要的还是活得好,只要活得好,以前的委屈,从前的伤害,所受的委屈,白眼,一切恩爱情仇,都会一笑淡之,曾经的伤痛,曾经掉过的眼泪,都是生命中不可获缺的历练。
张幼仪她深谙之道,懂得自我排遣,在坏的婚姻都没有把她变成泼妇。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人生就是一场修行,在默默承受着所有的苦痛。
是一种淡然从容,在所有人以为她是逆来顺受的时候,她是在坚强隐忍中韬光养晦。
最后闪闪发光。
人生如戏,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导演,我们自己也是这个戏里的主角。演的好与不好,都是我们的修行。
愿在我们的导演的剧本里,我们都能当好自己的主角。
(无戒学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