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幼仪,又一位了不起的中国式女人
得不到回应的付出,张幼仪沉默地咽下了绝望
徐志摩对他人谦谦君子状,却对张幼仪却冷酷无情,让张幼仪怀疑自己。
张幼仪在离婚协议上迅速签字,放徐志摩自由。为爱离婚,让人动容。
不合适的婚姻离开就是对自己的成全。张幼仪创造了另一片属于自己的光辉天地。
离婚后的她简直像一出励志大剧。人生为她关上了婚姻的大门,却打开了事业的窗口。
张幼仪创立的云裳时装公司,成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兴隆的时尚汇集地。
张幼仪把自己的人生一分为二,"去德国前"和"去德国后"。
去德国前,她大概是什么都怕,怕离婚,怕做错事,怕得不到丈夫的爱,委曲求全,可每每都受到伤害;
去德国后,她遭遇了人生的最沉重的怆痛,与丈夫离婚,心爱的儿子死在他乡,人生最晦暗时光,如一张大网,铺天盖地笼罩着她,一切都跌至谷底。
伤痛让人清醒,就在这时候,她忽然明白,人生任何事情,原来都要依靠自己。别人的怜悯,搏不来美好的未来。
离婚丧子之痛,让张幼仪一夜长大,羞怯少女,转身成为铿锵玫瑰,就算风雨狂暴,她无所畏惧,很快开创出真正属于自己的精彩。
张幼仪一生为人严谨,有人说她不计较,帮徐志摩照顾父母,帮徐志摩出全集,她都亲力亲为。其实,她又何尝不计较,一个不计较的女子,怎会在离婚后,独居多年?她只是自己同自己计较罢了。她意念中那种执拗的力量,强大到自己佩服自己,她的沉稳,使她永远会去扮演龟兔赛跑中,起跑较慢的角色。可凭借坚持不懈的毅力,她往往却能走到最后。
晚年张幼仪,对爱的定义,堪称经典。有人问她爱不爱徐志摩,她答道:"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对这个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爱的话,那我大概是爱他的吧。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个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这样的回答,厚积薄发,就像一个依靠勤奋取得好成绩的学生,远兜远转,嘴上谦逊着,可内心磅礴的自信,无意中,还是渗透出一种剽悍。
平等的婚姻,是幸福婚姻的基石。
价值观不同,是徐志摩和张幼仪婚姻失败的根源。
婚姻是一场合作,旗鼓相当才能持久。
进入婚姻后,两个人都有一起奔向幸福婚姻的愿望,也能相互护持着走向终点。
张幼仪不断的进步学习。如果她能早早的受教育,一定会更加优秀。
价值观相似,地位平等,有共赴幸福的决心,是成就幸福婚姻的三个基点。
失败婚姻,对张幼仪来说却是最好的学校。因痛而成长!
一边是命运的安排,一边是观念的博弈,重生后的张幼仪大概是感谢徐志摩的背叛的。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第一次见到张幼仪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中国传统道德观念影响,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人生就是这样,两全其美需要的条件更多。
不够有趣却诚恳务实,不够美丽却值得托付——张幼仪
张幼仪说,我因离婚而成为另一个人。
张幼仪对家庭尽责,贤良淑德,她已经尽力,就不再给自己留有遗憾了。
小脚与西服,很形象的描述着张幼仪的婚姻,述说着传统与新式的思想。
能做到让人尊重,无论是家庭还是事业,很难!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因为张幼仪【稳】!
以大局为重,心性稳重,性情稳定,理性思维。骨子里的稳重,高贵!
稳——稳如泰山!
有厚度有韧性的女人,如张幼仪,如宋氏三姐妹,是刻入骨子里的高贵。
把生活中的鸡零狗碎打包,成为自己人生成长的养料。
把自己的事情做好,宽以待人,是张幼仪给我们的第二个启示。
有情有义有担当,有责任感,是伟大的品德。也是张幼仪给我们的第三个启示。
张幼仪给我们的启示之四,是不断成长。
不断成长,不与时代脱轨,与时俱进,才有产生同频的基础。
成长,是每个人都需要做的事,无论男女。
最好的关系,属于成长的人。
闭塞,就无法产生改变。
认识婚姻本质,找到价值同频的人
婚姻,也有运气的成分
对于坏的关系,勿执念!
全职妈妈,也要发展自己与社会的接触点!
散,是放手,无论是对他人,还是对自己!散,并不是对自己的否定,更是机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