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长大了,心,为何离父母越来越远了?也许是我们没有读懂他们的心。为人父母的我们还没来得及进入更年期,就遇上了步入青春期的孩子,让我们一起打开并走进这本书,用真心、爱心和同理心,穿越青春期孩子的迷雾森林,搭建起亲子之间心灵的桥梁,Get到他们成长的烦恼,才是送给青春期孩子真正的爱和最好的礼物。
导读题:
1读完本书,你梳理出青春期孩子的哪些心理压力?哪些烦恼?自己的教育实例或生活实例跟书中哪些吻合?
青春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时期,这个阶段孩子们会有不少的压力和烦恼,例如来自学习的压力:莫名其妙的不想学习,突然变得不自信,升入理想高中后又想要退学。成长中的烦恼:心中总有万千愁绪,总是失眠多梦,无法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还会经历人格的困扰:总觉得割腕能解决问题,陷入网瘾不可自拔,不满意自己的身体外形。交往也会存在一系列的误区:对生活充满抱怨,被同学孤立,对老师各种不满意。最困扰孩子的或许还是亲子关系:不想见到父母,总是故意和父母对着干,亲子冲突不断升级。青春期孩子可能还会有异常的心态:迷恋自己的老师,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咬指甲,总觉得有人骂自己。
青春期孩子的烦恼和压力在我的教育或生活中都有部分的吻合。个别学生不想学习,无论怎样摆事实、讲道理,但是都无法改变他不想学习的心理,甚至他还会为自己找一堆理由,有些学生甚至连理由都没有,只是单纯的沉默以对。有极个别学生在初中时特别努力,目标坚定,就是为了升入理想的高中,但是到了高中后他又成了“上学困难户”,每每到了返校时间,总是找各种理由不上学,甚至不惜以自己的生命威胁父母,以此达到不上学的目的。还有学生因为失恋而割腕,一刀刀的划在手腕上却像是不知道疼痛似的,希望以此来挽回这段感情。有学生因为自己的身高过高或过低,体型偏胖或偏瘦,样貌普通或牙齿不齐而感到自卑,自我封闭最终导致被同学孤立。还有学生对父母百般挑剔,嫌弃父母唠叨罗嗦,渴望自由却又被父母约束,因而亲子战争不断爆发甚至升级,导致家庭战火不断。
[if !supportLists]1. [endif]全书有八章内容,直击你心灵是哪个(些)章节?请从是什么(内容)、怎么应对(策略)、为什么(原理)、结果怎么样(结果或前景),聊聊引起你重视的原因。
在本书的八章内容中,直击我心灵的是第六章的“我就是不想见到他”,这个章节中主要讲的是一个初中男孩赵涛,谈到自己的父亲,竟然冷漠的让人可怕甚至让人心寒。心理症状是:特别不听话,不学习,不写作业,有空就是玩手机,玩电脑。赵涛是父母的第一个孩子,从小父母百般宠爱,但是当有了妹妹后,赵涛感受到妹妹抢走了自己所有的爱,且父母没有原则的偏爱妹妹,这让他对妹妹心怀不满,趁着父母不在家时报复妹妹,爸爸就会打骂他而且让他滚出家门,他每年都要上演几次离家出走。最近一次是爸爸得知他成绩下降,给他报补习班,周末还将他反锁到家中,后来爸爸觉得他长大了,便不再反锁,但是他却跑出去上网,爸爸把他找回来后又打又骂,赵涛情急之下说出自己不活了,然后又哭又笑,父母赶紧把他送到医院,仔细之后再也不敢管他,只能听之任之,后来还是赵涛提出要进行心理咨询。
应对策略和原理:
第一对赵涛进行心里把脉,在亲子关系的互动中,父母没有发挥应有的积极主导作用,家教严重失误,没有能够给孩子心灵播撒美好的种子,而是扭曲了孩子的心灵成长。找出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问题背后的关键所在是父母对家庭教育功能的认识偏差,这个偏差是智育至上、学习至上、分数至上,这也是许多家庭亲子冲突的一个心理根源。
[if !supportLists]第二、[endif]还给孩子公平。无论哪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渴望父母能够公平对待自己,这尽管很难,但在主观上不能有意偏袒,这样赵涛才能担当起一个当哥哥的责任。
[if !supportLists]第三、[endif]还给孩子平等。在一个家庭中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简单粗暴的溺爱打骂都是对孩子的不尊重,孩子的心灵自然会受到伤害,所以父母要学会关心赵涛的心灵,尊重他的人格,还给他平等。
[if !supportLists]第四、[endif]还给孩子自由。青春期的孩子也需要自由呼吸的空间,反锁家中,限制自由,强制补课,唯分数至上,只能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所以父母要引导孩子的心灵自由成长。
[if !supportLists]第五、[endif]还给孩子温情。一个家庭缺少亲情和温情,那就不能称之为家,因为家庭是要满足人们的情感需求,给人们提供情绪价值的,把亲情和温情还给孩子,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if !supportLists]第六、[endif]父母要重新认清家庭教育的功能,正确发挥家庭教育的功能,家庭教育的基本功能是让孩子获得亲情,根本任务是培养孩子的情商,培养孩子的情感和人格,这样孩子才能有健康的情感,良好的人格,才能获得幸福。
结果:赵涛与父母关系缓和,学习有所进步,家庭又有了欢声笑语。
这个章节之所以引起我的重视,是因为我觉得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基础,只有做好家庭教育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接受学校和社会教育。在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是至关重要的,教育学就是一门关系学,反之关系学也是一门教育学。一个家庭的成员只有和谐相处,互相包容、互相帮助、互相孤立、彼此赋能、彼此点燃才是一个合格的家庭。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言谈举止、为人处世都直接影响着孩子。且青春期的孩子心灵更是细腻敏感,容易封闭自己的心灵,如果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那么亲子关系可能会继续恶化,甚至变得不可调和,于家庭和个人都很不利。家庭是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坚强后盾,在爱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更懂得感恩、担当、责任,有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性格,这样的孩子才能更好的适应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所以我认为家庭教育是一切的基础,应该把家庭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if !supportLists]2. [endif]看完全书,请结合书中的策略和原理,分享一些你自己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引导他们面对挑战困境的做法或经验。
青春期孩子的问题很多,但归根究底都是有原因的,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孩子敞开心扉与我们交流。本书中写了很多解决青春期孩子问题的策略,但无一例外的都有亲子之间敞开心扉互相倾听,由此可见听孩子把话讲完真的很重要。
在与青春期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时,我一般遵循平等、真诚、尊重、温和的原则,不急不躁,摆事实、讲道理,不强迫孩子认同我的观点,采用共情、理解、包容的原理,让孩子明白我是理解并懂得他们内心所想的,而且我喜欢让孩子自己想解决的方案,而不是我直接告诉他怎么办?当他们不知道该怎么办的时候,我一般会引导他们思考,或者给他们提出不同的建议供他们选择。
书籍的力量是无穷的,千万不可忽视书籍对青春期孩子的影响,当青春期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不妨给他提供一本书籍,让他自己拥有阅读和消化的空间,他自己会判断自己的问题,会思考书中成功例子的建议。我曾经让学生在全班传阅李镇西的《爱心与教育》,里面有大量“熊孩子”转变成优秀人物的例子,学生读完也是感慨颇多。有时候我也会给学生播放抖音、微信上面的励志视频或者文章,我相信画面的冲击比单纯的语言更有教育力度。
我也会将一些学生的光荣事迹写进简书中,通过我细微的观察,写出学生的优点或者进步的地方,给他们鼓励,学生喜欢在周末的时候翻看我一周的简书,当看到简书中有自己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自豪感,当然没有学生不喜欢被夸奖。甚至有的学生还希望我把简书转发到班级群里,让自己的家长或者更多的家长看到,这也是鼓励孩子的一种方式。
青春期孩子面对或挑战困境时,并不能立即做到很好,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甚至更长时间,但也有可能中途放弃,所以我一般会阶段性表扬,有时候也会买些小礼物以示鼓励。当然礼物虽轻,但意义重大。我相信这些小小的礼物会成为激发孩子战胜困境的力量源泉,或许孩子在意的是我的态度和做法,总之要持续不断的发力,成为孩子坚强的后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