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华山论道读书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看见》读书笔记(2)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看见》读书笔记(2)

作者: 海若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9-26 11:14 被阅读44次

    柴静在《看见》的序言里提到陈虻,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看见》读书笔记(2)

    “他说过,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

    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关于无意识,我想到了庄子的话。

    庄子云: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

    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苶然疲役而不知其所归,可不哀邪!人谓之不死,奚益!其形化,其心与之然,可不谓大哀乎?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其我独芒,而人亦有不芒者乎?

    庄子这段话的大意是:

    终生奔忙劳碌却没有成功,疲乏劳累却不知道自己的归宿,这岂不是很悲哀吗!这样的人虽说没有死,又有什么益处呢?人的躯体渐渐地枯竭,人的内心也和身体一样随之消毁,这能不算是极大的悲哀吗?人的一生,难道真要如此愚昧无知吗?难道只有我一个人昏庸糊涂,而其他人也有不昏庸糊涂的么?

    我当时看到庄子的这段话,真是悲从心来!

    这简直就是自己的真实写照啊!

    孔子云:四十而不惑。

    我是糊里糊涂的活到快四十了才感到迷惑啊!

    关于蒙昧无知,我想起了米兰昆德拉。

    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看见》读书笔记(2)

    他在一九八五年获得耶路撒冷文学奖,在颁奖典礼的演讲词《人们一思索,上帝就发笑》中提到,福楼拜喜欢收集一些当时人们的流行用语,把他们编成一本辞典。米兰昆德拉说,我们可以从这本辞典里领悟到——现代化的愚蠢并不是无知,而是对各种思潮的生吞活剥。

    请注意米兰昆德拉说这段话是在一九八五年!福楼拜的年代更加久远!

    然而在眼下这个信息泛滥,娱乐至死的时代,我们的无知不正是并非没有知识,没有信息!

    而是信息多得令我们目眩,我们不得不借助搜索才能甄别有意义的信息!而多数时候我们不就是对各种思潮生吞活剥,才能跟上所谓时代的潮流吗?

    崔永元发出“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的感慨,才是明心见性啊!

    米兰昆德拉继续说道:福楼拜的独到之见对未来世界的影响,比弗洛伊德的学说还要深远。我们可以想象,这个世界可以没有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学说。但是不能没有抗拒各种泛滥思潮的能力。这些洪水般的思潮输入电脑,借助于大众传播媒介,恐怕会凝聚成一股粉碎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的势力。

    一九八五年,米兰昆德拉在一九八五年的话语,今天读来依然震耳发聩!他的担忧不幸变成了现实。他在颁奖典礼的演讲词简直可以看作是对未来的预言!

    那么什么是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呢?

    柴静在《看见》中讲述了一件事,她在书里写到:我找到一本书,是《朝日新闻》从一九八六年开始征集的读者来信,记录普通国民对于二战的回

    忆。

    顺便说一句,我从小就痛恨日本鬼子,电视书本里都是日本鬼子凶神恶煞,残暴成性。但是小时候也看过《聪明的一休》,有时候心想一休和小叶子肯定不是日本鬼子吧!

    让我们继续看书里怎么说:

    第一封信是六十六岁的熊田雅男写的,“有人质问,当初你们为什么没有反对战争?我想,是因为国民已经被教育得对‘上边作出的决定’不抱怀疑。

    一九三八年,孩子们都要学习武士道,年满七岁,就要穿着黑色制服,背诵当时的儿歌“和大哥哥并肩坐,我今天上学堂感谢士兵,感谢士兵,他们为国战斗,战斗为国”,向被放在大门口中心位置的天皇照片行鞠躬礼。历史课和德育课根据天皇的《教育敕语》,“忠诚是最高的美德”。

    直到一九八六年,六十三岁的岩浪安男仍然认为:“为了我国的安定,必须绝对保证我国在包括‘满洲国’在内的中国大陆的利益,如与英美妥协,等于将我国的未来听任他们的安排。”他说:“我是被这样教导的,我也相信这一点。”

    那么是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这样呢?有没有一休和小叶子那样的日本人呢?

    《看见》一书中继续写到:

    那些本来应该发出声音和警示的人呢?

    日军入侵华北日渐深入时,东京大学的校长和理学院的教授曾反对日语对华教学计划,“不要再为了日本的利益去妨害支那人的生活”,但“随着‘跟上形势’‘整肃学风’的声音,自由派教授一个个被解职,或者沉默下去”。

    那些敢于坚持独立性、发出不同声音的报业成为受害者,一九三六年,暴徒袭击《朝日新闻》,砸毁办公室,记者因批评政府被骚扰和逮捕。

    之后,大众传媒上盛行的,是有奖征集军歌,和“为飞机捐款”的新闻。

    反对战争的人,被叫作“思想犯”和“非国民”。

    那么在侵略中国的日本鬼子是不是都是整齐划一的凶神恶煞呢?就像是一个模子刻出来一样?或者用现在的技术克隆出来的呢?

    我继续看书:

    “那时部队在靠近中苏东部边境的老黑山露营,是国境线,有的士兵自杀了,有些人逃跑了,卫兵实弹上岗,他抱着短枪上岗时,也曾经有好几次把枪口塞进嘴里——但是,战争终究会结束,无论如何,也要看着和平和民主降临这个国家,这个顽强的信念阻止他去死。”

    在信的末尾,稻永仁说:“这个人就是我,时间是一九三八年,离战争结束还有很长时间。

    这本书的最后,收录了一封十七岁的高中学生小林范子的信。

    记得学校课本里是这样讲的:‘美国用原子弹轰炸广岛和长崎,战争在一九四五年八月十五日结束……特攻队年轻的士兵牺牲了他们的生命,战争毫无意义,因此我们再也不要发动战争。’但为什么是我们,而不是发动战争的人反省?我在阅读了这个专栏之后,不再坐在教室里被动地接受别人灌输给我的东西了,而是主动地去了解。你们这些真正了解战争的人,请多告诉我们一些,你们有责任把你们知道的告诉我们,就像我们有责任去知道它,这样,一代接一代,轮到我们向后代讲述的时候,我们才确信自己能担起这个责任。”

    我引述上述的文字,只是想说洪水般的思潮力量有多么大!而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又是多么难得。在那个黑暗的时代,东京大学和《朝日新闻》,还有后来那个十七岁的高中生,他们才算是有良知的日本人,正是他们的独立思想和个人创见才是那黑暗时代的一盏灯。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之生也,固若是芒乎?——《看见》读书笔记(2)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hs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