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书单读书
《看见》读书笔记(1)

《看见》读书笔记(1)

作者: 海若神 | 来源:发表于2017-09-25 14:42 被阅读45次

    《看见》读书笔记

    《看见》读书笔记(1)

    柴静在书的序言里写到:

    要想“看见”,就要从蒙昧中睁开眼来

    庄子云:

    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

    知的聋盲就是蒙昧。

    而要看见,就需要从蒙昧无知中睁开眼来。

    然而老子又云:

    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圣人之治,又要使人无知无欲。

    而且要使“智者不敢为也”。

    老子认为:民之难治,以其智多

    所以老子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

    (其实《老子》一书讲的是权谋,欲解《老子》真意,请读《韩非子》中《解老》《喻老》两篇。)

    《看见》中有三人的话含义颇深。

    其一,钱钢老师。

    钱钢日后去了香港,不再做新闻,转向历史,埋头发掘故纸堆里的事,写了一本书,托人带给我一本。

    钱钢这本书叫作《旧闻记者》,他离群而去,在港大图书馆里裹着厚大衣,阅读数以万计的微缩胶卷,写下六十年前旧报纸里的往事。他写道:“研究新闻史的后人,会因为不是在报纸和电讯稿上,而是在历史读物上发现某些记者的名字而不无惋叹,但他们终将意会的是,当曲折奔突的河流遇到沉沉壅蔽,改道是历史的寻常,这也是一个新闻记者的职责,他似乎心有旁骛,‘改道’别出,但他根本未曾离开一名真正记者的信条。”

    其二,崔永元。

    二〇〇八年,他离开了新闻,去做口述历史的工作,访问当年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中国老兵。走之前给我打过一个电话,说:“这时代太二,我不跟了。”

    他采访的是参加抗日战争的国共老兵,题目叫《我的抗战》。

    有一位电视台的同行,站起来请他谈一些对当下电视台纪录片的看法。

    我对电视台的使命和节目编排没有什么想法,我也不愿意想……我现在想,我二〇〇二年为什么得病,就是老想不该想的事,现在为什么快乐,就是不想那些事,只想怎么把该做的事情做好,这一点可能更重要。”

            二〇〇二年时,他不大上“实话实说”了,有一些传闻,说的人都欲言又止。有次大伙在食堂吃饭,他坐下自自然然地说“我的抑郁症”,场面上静得有点异样。

    ……他一句寒暄没有,谈的是都直见性命的事。这些话题我不陌生——让人失望的现实,缺少良知,缺少希望,缺少坚守的人……这些话,很多人在摄像机的红灯面前说,很多人在文章里说,很多人在喝酒后说。他是在一个平凡的下午,坐在一个并不熟络的同事面前谈这些。他说话的样子,就好像,就好像这些东西都是石头一样,死沉地压着他,逼着他。

            我隐隐地有些不安。我只能对他说我们需要他,不是因为他有名,或是幽默,而是他代表着我心里评论部的“独立精神和自由思想”,这是那块牌子上“前卫”两个字在我心里的意义。

    ……会上有观众发言,很动感情。

    小崔拿过话筒说了一句:“我想补充一点,我听出一点危险。我不希望大家误解这个片子,《我的抗战》就是‘我的抗战’,是自己的叙述。你之前听到的共产党把日本打败,还是国民党把日本打败,这个片子不负担这个任务,不管这个事。如果你想听我知道的宏观叙述,那就是日本投降时,无论是国民党还是共产党都感到很诧异。”

    他说不要以为《我的抗战》是要翻案,没有那个味道……我希望五六十年以后终于有一本被大家公认的书,不管它是宏观叙述的还是细节叙述的,大家认为它是真实的。它在最后写一句‘本书部分资料取自崔永元《口述历史》’,就行了,不要指望着我们这一代人因为这一点采访能够对历史得出什么结论,做不到。”

    其三,陈虻。

    ……包里装着北大徐泓老师整理的陈虻生前讲课的记录,正好翻翻看,有的话以前没听过,有的听了没听进去,有些听进去了没听明白,有一句我以前没注意,这当口看见刺我一下:“你必须退让的时候,就必须退让。但在你必须选择机会前进的时候,必须前进。这是一种火候的拿捏,需要对自己的终极目标非常清醒,非常冷静,对支撑这种目标的理念非常清醒,非常冷静。你非常清楚地知道你的靶子在哪儿,退到一环,甚至脱靶都没有关系。环境需要你脱靶的时候,你可以脱靶,这就是运作的策略,但你不能失去自己的目标。那是堕落。”

    “不要堕落。”他说。

    我以为我失去了他,但是没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看见》读书笔记(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fde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