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作者: 畅享安逸 | 来源:发表于2021-04-26 22:33 被阅读0次

今天下午听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题为“信息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感受到他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期待。

他从课程改革的内涵、我国教育现状,以及如何进行改革三大方面十个鲜明的观点,为我们进行了阐述。

首先什么是课程改革。

课程改革就是社会变革的有机构成,是能够极大促进社会变革的改革,我们作为教师不应该是这场改革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整个社会变革的积极推动者。

现如今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促使着我们必须转变我们的思维方式。信息时代不再需要只会重复使用工具工作的人,而是需要理解力发展的人,需要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所以我们培养学生的最终目标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让孩子摆脱禁锢,爱上学习,爱上创造,并且在创造中寻求到属于自己的快乐,而非只是在吃喝中得到快乐,这是我们在教育改革中应该思考的。

我们现在经常说要让学生在创造中学习、在合作中学习,其实本质就是要实现实践育人,要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这也就是素养本位课程改革。在这个目标的推动下,知识观的转变是关键。

而我国现在教育制度的主要问题依然是“应试教育”的问题,过多的考试和成绩的评比,让老师和学生都不得不以题海战术为本,占据了学生过多的自我思考时间,磨灭了他们原有的创造力。

所以才会导致在《改变世界的1001项发明》中,仅有33项发明出自中国人,而最近的一项发明也已经是六百年前的牙刷。

因此,为了让我们的课程改革有效,就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构建:

1.构建“素养本位教学”。要让素养得以体现,从实践本位着手。让学生去经历知识诞生的过程,实现归纳本位教学。

2.构建素养本位学习。主要从个性化、建构性、深度和社会情感四个方面进行学习。

3.构建素养本位评价。我们往往习惯于对教师和学生进行好坏的评价,而这样的评价不自觉地就会导致标签或者记号的出现,会禁锢别人也禁锢自己。所以他提倡我们在对教师评课的时候要坚持“三少一多”———少表扬,少批评,少建议,多描述。对学生也是多进行描述性的评价、表现性评价和新型标准化评价。如果我们只看到了冰山一角,那就不要评价看不见的部分。

总之,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要求我们自己要不断学习,也要求我们要培养个性化的学生,因为教育本来就是具有独特性的,是建立在关系之上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做出自己的特色,每一位教师在工作中都应该做个有心人,找到自己的兴趣点,让其与所学所教融为一体,让自己的工作过程变成促使自己成长的过程,要抓住每一个机会发展自己。

相关文章

  • 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今天下午听了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张华教授题为“信息时代的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讲座,感受到他对我国教育改革的期待...

  • 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读伍尔福克教育心理学有感

    智力和创造力是个体差异和个性化的重要表现,也是影响学习的重要因素,智力和创造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

  •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力和创造力? (一)促进学生智力发展 1,提高认识,积极促进个体智力的发展。智力不是完全由先...

  • 全方位育人的思考(二)

    二、 从个性化发展看正确育人。孔子提出的“因材施教”和“学以致用”教育思想,对提倡个性化培养仍然有划时代的...

  • 亲子教育的作用

    (一)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以促进创造力的发展。 开展“亲子教育”活动时,父母通过自身具有的良好感应性和创造力,创设...

  • 从心理学上看教育的目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教育与课程的启示: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创造力和批判力。 ...

  • 芯头条|安博教育协办2021年中国集成电路国际高峰论坛

    为帮助集成电路产业了解国际发展前沿、营造人才培养环境、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带动全产业链协同可持续发展,中国国际人...

  • 阅读摘记

    《学校会伤人》第46—51页 今天学习的是作者例举的“创造力之伤”和“顺从之伤”。 我们总是一方面在提倡培养和发展...

  • 创造力能都培养?

    创造力能否培养? 当今众多研究专家对创造力的定义没有统一。 如果创造力不能够培养意味着什么? 女孩, 儿童, 播放...

  • 五步法则提高创造力——《创造力曲线》

    什么是创造力?创造力是天生的吗?如何培养和提升创造力?哪些条件能激发或阻碍创造力?如何成为创造者? 如果有人问你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个性化发展和创造力培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hy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