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挫败的时候,父母安慰、讲道理、训斥……其实都会把孩子的情绪堵回去,而给予共情,会让孩子觉得被理解被接纳。
一旦孩子的感受得到认可并有机会平静下来,他们往往愿意接受并考虑新的信念和行为。当孩子有挫败的焦虑情绪时,可以使用共情话术,具体来说,共情话术包含三个部分:
感受,即表达观察或理解到的孩子的情感、思维;
理解,即表达对造成孩子情绪的事件或问题的本质的理解;
指导,即给予孩子切实可行的行为指导,并听取孩子的反馈。
这三个部分是层层递进的,表达感受是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
在充分地理解孩子的感受,表达出来,并得到孩子回应后,情绪才能得到安抚,情绪脑的激活程度下降,理性、有用的理解和指导信息才能够传输到理智脑,孩子才能够冷静下来去思考并接纳家长的建议。
这样的层层递进,让孩子的情绪被看见、被接纳,然后设身处地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帮他想办法。即使家长的建议可能没有用,但此刻孩子的感受也会好很多。
不过,“术”只能应付孩子一时的情绪。如果想真正提升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让孩子能够拥有高情商和更自洽的内心世界,家长还是需要放下身段、开放身心、无条件的关注、接纳和爱孩子。这样才能真正共情孩子,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建立起情绪的感受、识别、接纳和管理能力,提高孩子的情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