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了《论语·棘子成曰》。这则论语讨论的是一个人应该更重视内在的“质”,还是应该更重视外在的“文”的问题。
棘子成认为作为内在的“质”更重要,君子不用太在乎外在的“文”。而子贡认为外在和内在同样重要:文犹质也,质犹文也。
我非常同意子贡的观点: 认为“文”和“质”同样重要。
我觉得一个人的内在与外在是和谐统一的,很难割裂开来。外在是内在的外显形式,内在是外在的基石。没有内在,外在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没有外在,内在是明珠投暗,不见天日。
一个人的内在涵养会通过他的外在形象、说话谈吐,待人接物表现出来。
相反一个人做过的试卷、读过的书、走过的路也都凝结成一个人的外在气质。
古人不是常说吗:腹有诗书气自华。两者是很难割裂开来的。所以《论语·雍也》中说: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所以一个君子是既要重视外在形象又要重视内在修养的。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 着装是否得体、谈吐是否礼貌关乎着一个人内在的教养和为人处世的态度。
很难相信一个外在优雅大方、彬彬有礼的人内心阴暗、缺少教养。同理,你也很难相信一个教养很好、素质很高的人会形象邋遢、言语粗俗。
所以一个人重视外在形象的提升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你的形象,就是你的软实力。而一个人重视内在素养的的提升更加重要,因为你的素养,因为那是你的硬实力。
只重视外在形象的打造华而不实,很难有所作为。只重视内在修养的提升朴实无华,却容易被忽视。
所以“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就像英国哲学家弗朗西斯·培根说的:
把美的形貌与美的德行结合起来吧。只有这样,美才会放射出真正的光辉。
因此,内外兼修才是一个人修养的的最高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