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宋朝密探
唐宋时期诗人雅士的黑色幽默,诙谐调侃中尽显风流从容

唐宋时期诗人雅士的黑色幽默,诙谐调侃中尽显风流从容

作者: 茅不惑 | 来源:发表于2020-06-28 23:34 被阅读0次

中国人向来不缺少幽默,只是每个时代的表达方式,因政治环境不同而有极大的差别。但黑色幽默始终是主流。

大多时候,中国人的幽默,往往都是一种最为智慧的处世哲学。

今天要讲的,便是最具代表性的唐宋诙谐,看看封建政治巅峰时期的中国式幽默。

唐宋两代,政治相对轻松,这个时期的幽默感,大都体现在自黑自嘲上,雍容大度。

要知道,讲幽默是要有条件的。举个简单的例子,疲牛荷重爬山,气都喘不过来,如何说笑话!

而唐宋两代的文人,恰恰在生活上比较有保证,政治上又能通过科举做官,无论在物质、精神上都有较高的待遇,生活上一安逸,幽默就产生了。

不过,千万不要以为唐宋人的思想和言论就自由了,只是相对宽松而已。

而真正的文豪大儒,大都放旷任诞,难免恃才傲物,自然便会得罪权贵,仕途一波三折,多灾多难,如李白、苏轼等文化名人,哪个不是啸傲士林而仕途失意的?

他们的反抗当然是借助智慧发点牢骚,以示无奈和讽刺。

这样一来,黑色幽默便从魏晋延续下来了。

1.俳优委婉诙谐的讽谏艺术

唐宋幽默界的代表人物,大致有两类,一类是士大夫文人,一类是俳优。

俳优是什么人?

俳优是达官贵人养起来供其取乐的小丑艺人,讲笑话的,叫俳;做音乐唱歌的,叫优。俳优在皇宫里,基本上是太监兼职。

日本现在的男优、女优叫法,就是遣唐使们在大唐学了去,继承保留下来的文化特征之一。

先看看俳优的故事。

唐玄宗时有位黄幡绰,是宫廷的太监兼戏子。

黄幡绰“能窥其主不德,时用匡替”,善于寓庄于谐,同唐明皇开开玩笑,委婉规谏。

唐代《天传信记》载:明皇自蜀还,以驼马载珍玩自随。明皇闻驼马所带铃声,谓黄幡绰曰:“铃声颇似人言语。”幡绰对曰:“似言‘三郎郎当’三郎郎当!”明皇笑而愧之。

这个“三郎”即指唐明皇,因他排行老三。宋人有诗写道:“红锦绷盛河北贼,紫金盏灼寿王妃。弄成晚岁郎当曲,正是三郎快活时。”说的正是这个故事。

杨玉环是唐明皇从他的儿子寿王那里夺来的,唐明皇放着大好江山不去治理,却贪恋女色,耽迷珍宝,为物所累乃至群小竟进,最后直弄到“国终不国”,十足一个“郎当汉”。

黄幡绰的幽默不失时机地讽刺了明皇一下。

更有一次,唐明皇叫黄幡绰作一乐谱,因皇上喜欢音乐和戏曲,他却在一张纸上画了两只大耳朵。

明皇感到十分不解,黄却一本正经地说:“但有耳道,即无失节奏。

所谓“耳道”即劝明皇要兼听则明,勇于纳谏。

黄幡绰不但善于逗乐唐明皇,进行委婉的讽谏,有时他还能讥刺臣下。

唐人段成式《酉阳杂俎》记载这样一件事:

唐明皇要封禅泰山,命张说为封禅使,张说的女婿郑镒本是九品官。

按照老规矩,封禅以后,自三公以下都能迁升一级。只有郑镒靠了丈人,一下子升到五品官,兼赐绯服。

唐明皇看到郑镒一下子升了几级,感到很奇怪,就询问原因,郑镒一时无话可答。

这时黄幡绰又来调侃,他说:“这是因为靠了泰山之力”。

自此以后, 把老丈人叫做“泰山”和“岳父”,才形成了惯例,谁不想“岳父”帮自己升官发财?

这一幽默的讽刺可谓不温不火,一语中的,但不会令人反感。

南宋更是优伶最跃的年代,出现了许多优伶用幽默滑稽抨击时弊、嘲讽权臣的故事。

南宋偏安一隅,君主却不思进取,贪图享乐,许多国家大事、攻守战策,经济措施,往往在嘻嘻哈哈中被置之一边。

这个时候,被人轻视的优伶,却能借助于弦歌酒宴,在觥筹交错之际,机智地对皇帝进行讽谏。

宋张瑞义《贵耳集》有如下记载:

绍兴中,杨存中在建康,诸军之旗有双胜交环,谓之“二胜环”,取二宫北还之意。因得美玉琢帽环,进高庙。偶有一伶在旁,高宗指环示之,曰:“此杨太尉进来,名二胜环。”伶人接奏云:“可惜二胜环放在脑后!”高宗为之改色。

“二胜环”成为一则有名的典故,这里优伶借助谐意,把帽子的特征(环在脑后)同当时的事实联系起来,讽刺了当局只图眼前享乐的现实,实在是胆大至极,幽默至极。

当时的高宗皇帝一笑了之,秦桧却勃然大怒,把这个幽默的小人物给处死了。岳飞也是一心要迎“二圣还朝”,一代英豪死于非命,可惜可叹。

2、唐宋士大夫自嘲自黑的幽默技巧

唐宋士大夫的幽默是比较大气的,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

值得一提的是,唐代文风靡盛,士人地位崇高,故讽刺之幽默传世较少,记载不少的倒是一些唐人惧内的幽默故事。

唐人怕老婆是一种风气,大概和武则天当政有关。

传说大学士裴谈平时信佛,他的老婆又凶又妒。裴常对人说:

“做妻子的有三样可以让人畏惧的:年轻时,把她看成活菩萨,哪有人不怕活菩萨的;生儿育女后把她看成‘九子魔母’,哪有人不怕‘九子魔母’的;等到五六十岁年老时,薄施脂粉,脸上青一块、紫一块,又成了丑鬼‘鸠盘荼’,又有哪个不怕‘鸠盘荼’的!”

裴谈惧内,却不自以为羞,反而津津乐道,可见当时风气使然。这是怕老婆的最高境界,男士不妨学学。

宋代的幽默文人只要介绍一人即可窥见全豹。

这人是北宋的苏东坡,他可谓是宋代顶尖的幽默大师。

苏轼一生并不顺畅。王安石变法,他持反对态度,得罪新派;元祐更化,他又反对司马光全盘否定新法,这样又触犯了旧党。年龄越来越大,做官的地方却越做越远。

宋人《梁溪漫志》就写出了他的遭遇:

东坡一日退朝,食罢,扪腹徐行,顾谓侍儿曰:“汝辈且道是中有何物?”一婢曰:“都是文章。”坡不以为然。又一人曰:“满腹都是识见。”坡亦未以为当。至朝云乃曰:“学士一肚皮不合时宜。”坡捧腹大笑。

朝云乃东坡宠爱的使女,她的话很幽默,也说到了点子上。

不过,东坡一生虽屡遭贬谪,但却“不改其乐”。这与他旷达、超脱的态度有关。

我本人十分喜欢他的一首词,叫《定风波》,颇能说明东坡的人生态度: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亦无风雨亦无晴。

他能以“笑”和“乐”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他的一生就是一部中国文人的幽默史。

东坡一生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所以他的幽默、他的乐天精神也处处表现出来。

他首先是个官,做官不论大小,总是最严肃的,但即使是做官时他也忘不了开玩笑。

比如他喜欢给大臣起绰号,他把朝廷上下的官员都起了个遍,只是对司马光比较尊重。因为司马光的绰号是最后一个取的。

有天因与司马光争论免役差役的问题,意见不合,回到家里,刚脱下衣冠便大呼“司马牛!司马牛!”

于是司马光的牛脾气出了名。

东坡与佛教中人交往很深,有关这方面的故事流传也很多。

当时有位大德高僧,性洁,据说人非沐浴不敢近。有一天苏轼故意带了一个妙妓登门造访,和尚心里很不高兴。

于是东坡作了一首《南柯子》叫这位歌伎唱,听了这首词,和尚也高兴起来了,东坡说:“今日参破老禅矣。”

原来这首词是这样唱的:

“师唱谁家曲,宗风嗣阿谁?借君拍板与门捶,我也逢场作戏莫相疑。溪女方偷眼,山僧莫睫眉,却愁弥勒下生迟,不见老婆二五少年时。”

元丰二年,东坡因作诗“谤讪朝廷”,在湖州公堂内被朝廷差役拘捕,妻子王氏哭得死去活来。

东坡此时又显出幽默的本色,他对妻子说了当朝的一件往事:当年真宗召见隐士杨朴时,问杨能不能诗,他说不能。又问临行时是否有人作诗相送,他说只有老妻作诗一首说:“且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真宗听了哈哈大笑,就把杨朴放了回去。

东坡说:“如今我也因作诗而被‘捉将官里去’,你能不能像杨朴的妻子那样,也作一首诗送送我?”一席话使得王氏破涕为笑。

苏东坡最大的特点是胸襟开阔、气量大,所谓芥蒂不存于胸。

他喜欢吃猪肉,佛印和尚住金山时,常常烧了猪肉等苏东坡去吃。有一次被人偷吃掉了,东坡就戏作小诗一首:“远公沽酒饮陶潜,佛印烧猪待子瞻;采得百花成蜜后,不知辛苦为谁甜。”

旷达得妙。

正是由于东坡的乐天精神和高尚人格,因此他创造了一流的诗文、一流的书画、一流的妙语隽句,一流的幽默。

这正是,唐宋人的百转风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唐宋时期诗人雅士的黑色幽默,诙谐调侃中尽显风流从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qnf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