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哲思宋朝密探
宋朝密探档案:理学宗师朱熹竟遭质疑挑战,陆九渊何许人也

宋朝密探档案:理学宗师朱熹竟遭质疑挑战,陆九渊何许人也

作者: 茅不惑 | 来源:发表于2017-09-02 23:26 被阅读0次

    吾乃大宋密探灵灵狗,专为调查与爆料大宋名人轶事,关注朝野思想动向,弘扬大宋精神文明建设事业而奋斗终生,欢迎诸公共襄盛举。

    (欢迎关注公众号:宋朝密探灵灵狗)

    以下为正文:

    据《大宋娱乐周刊》密探灵灵狗报道:淳熙二年五月(1175),大宋教育界大咖理学思想交流会在信州鹅湖寺隆重召开,临川太守赵景明莅临指导,理学家吕祖谦、朱熹、陆九龄、陆九渊等出席了会议。

    本次鹅湖之会,由理学大师东莱先生吕祖谦发起,邀请教育界同仁朱熹、陆氏兄弟就时下理学思想及教育方法进行充分讨论,以讲学的方式展开了有关“心”与“理”的大辩论,众多优秀学子如刘子澄、赵景昭、朱亨道、朱济道堂下拱听。在交流会上,理学宗师朱熹的各种观点竟遭到陆氏兄弟的质疑挑战,批评甚为激烈,乃至会议不欢而散。

    双方赋诗明志,各抒己见,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争持不下。理学也叫道学,道的理与心之争,自此始也。

    其一,陆氏十分鄙夷朱熹的格物致知论,提出读书育人应当“发明本心,先立其大”,只有求诸本心,才能体察外物,从内而外的做学问。陆氏讥笑朱熹的道问学支离烦杂,舍本逐末,瞎耽误工夫,叫朱熹十分难堪。

    本来嘛,朱熹是著作等身大儒,向来很是自得,自称“格物穷理,乃吾人入圣阶梯”,他一直倡导的道问学,就是格物致知,要求学生要泛观博览,然后归纳成自己的,泛观”方能“格物”,“博览”才可“致知”,一旦豁然贯通,就符合“天理”,就可做圣贤——这就是其粉丝众多的原因,做圣人的诱惑啊。

    陆氏则当面问朱熹:“尧舜读何书来?”把朱熹噎的半死。陆氏说做学问应当“尊德性”,做人只需“发明本心”,哪怕不读书,人人都可为尧舜。否则,如果内心混乱,就算苦苦向外求索,也是无源之水。如要读书,先立下为国为民的心志方可,如不分真伪的死读书,反而会坏事。

    陆氏反对习注疏章句之学﹐场屋之文﹐以谋求利禄,这是直接剥掉了朱熹圣人的外衣,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有陆诗为证:

    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滴到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

    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只今。

    其二,陆氏以呐喊的姿势很自恋提出“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主张心即是理,直斥朱熹的理气论太过绕弯,乃是贩卖道家之学,这是赤裸裸的打一个大儒的脸啊。

    朱熹的理气论,在会议的十年前,就通过四书注疏的工作,出版发行多本书籍予以说明,因此名满天下,狂热粉丝们甚至都有称朱熹为圣人的。他的“理”可以理解为“道”,理生于天地之先,理生气(张载“阴阳二气”),气生万物,所以朱熹认为理须无情,那么应用到人身上,心性即是理,受气的影响,心性蒙尘,欲望丛生,产生了恶,要“在明明德”(朱熹《大学注疏》),就要“灭人欲,明天理”。

    陆氏则第一次公开发表言论,说,道就是我心,我心就是道,心就是理。他批评朱熹把理和人心分开,是很扯淡的,应当“心外无理,心理归一”,强调以心容纳万物,以心创造万物,主张认清内心,即可悟道,自然就知善恶,我思故我在是也。

    自此,朱熹理学以正统博大、精微不苟的治学之道,更得朝廷及儒生喜爱,其理学宗师之地位稳如泰山,称许为吾朝第一大儒。而陆氏之学,以其存心去欲之说,道前人所未有,虽陆氏的直截易简不合时下潮流,不被朝廷认可,但其自创心学一脉,也成一代宗师,名扬天下。

    密探灵灵狗以为,朱陆之学,皆为唯心,只朱属客观﹐陆属主观,各有千秋,各有偏颇,合二为一则完美也。听闻交流会后,朱陆是有论战,无非理心之别,此不赘述也。

    陆氏九渊号存斋先生,之前名声不显,学问影响仅限家乡抚州一带,鹅湖之会大放异彩,令人不禁发问:陆九渊何许人也?心学何来由也?

    灵灵狗乃吾朝密探,文人墨客死读书的也就罢了,如此等学问大家,名扬天下从游者众的教育先锋,一旦心志不佳,即有危害朝廷之影响,当下浙江书生带领农户造反一案尚未平息,吾等不可不查。

    以下内容来自大宋密探档案:

    据灵灵狗发动大宋小报各级“省探”多年调查,陆氏乃江西豪门世家,陆氏之学乃家传也。

    陆氏,唐代宰相陆希声之后,避五代之乱迁居江西抚州金溪县青田村,八代以来,家风整肃,闻名州里。

    至陆贺,家道中落,靠贩茶及教书为生,生有六子:九思九叙九皋九韶、九龄和陆九渊,均学识渊博,时称“陆氏六杰”。陆氏家风,笃实严谨,其为学不以科举,而为履于日用。陆氏兄弟无直接师承,自相师友,相互提携,时九韶、九龄、九渊的心学并称“金溪三陆之学”,实乃源于其兄九皋

    陆九渊自幼聪颖好学,不在于博览,在喜思考,究问根底。“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三四岁时,问其父“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则日夜苦思冥想。十三岁时读古书至“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遂悟“无穷”之理,曰“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此即 “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之概貌也。

    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时年陆九渊三十四,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有感于靖康时事,便访勇士,商议恢复大略。曾上奏五事,遭给事中王信所驳,乃辞官还乡讲学。

    讲学期间,思想日渐成熟。陆氏认为,时大宋“版图未归,仇耻未复”,盗贼蜂起,国弱民穷,格物理学、功利理学(浙江陈亮一派)功蛊惑人心,世风民情江河日下,大有社稷倾危之势。其忧国忧民之心日盛,以“继孔孟绝学,舍我其谁”的气概,在“人情物理上做工夫”,发誓回天斡地,正人心,变习俗,安吾大宋天下。遂于儒学中另开一枝,自立“心学”,强调心即理,须“自作主宰”,于鹅湖之会独树一帜。

    陆九渊倡“义利之辨”,读书做人须先“立志”。立志,须不以科场得失为目标,去名利之念,不徇流俗,以圣贤为志,以治平自任。其以为,立本心后,无论读书或科举,乃为义、为公,非为利,为私。“人惟患无志,有志无有不成者。”此乃立大也。

    故,其所授学生,皆以救国救民为己志,就算从游者众,也无忧也。

    陆氏其人,常言“闻善而慕,知过而惧”,其人其事,有圣人之风,乃大儒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朝密探档案:理学宗师朱熹竟遭质疑挑战,陆九渊何许人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ocdj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