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1号是一个很值得纪念的日子。因为我的三方刚刚寄出,意味着我的找工作之旅总算是尘埃落定.期间遇到各种质疑声,父母的质疑,朋友的质疑,你不是名牌学校里的名牌专业吗,不是号称是700万应届生里最容易找工作的那一小撮人吗,隔壁张三9月份就签了,村头李四大学打了四年游戏挂科无数的10月份也签了,怎么你还迟迟没有着落呢。我很想说阿,因为我投的是产品经理。
2016年的秋季,产品经理是最热最难找工作的岗位,没有之一。苏杰的《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在学生圈风靡一时,不,已经到了家喻户晓的缘故,连大一刚入学不到2个月的小盆友都问我产品经理是什么(能吃吗)让我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深深的压力。貌似绝大多数人对这个岗位的理解是钱多好玩头衔响。产品经理一年可以开20多万嘞(这是真的,去哪儿网给应届生开这么高简直是作死!);互联网公司听说很high很好玩很随意,每周公费聚餐每月公费旅游大家浪浪浪,可以叫老板小龙(这是真的,微信团队高校宣讲时几个小年轻就是这样称呼他们boss的);产品经理是团队的小CEO诶,title光鲜无比走出去一开口“我是PM——改变世界的人”。
然后很多大公司“不限学校,不限学历,不限专业,不限成绩,只要有产品sense就能来,剩下的我们慢慢培养”这种口号更是让一些投机取巧之辈看到了出路,我天天刷知乎啊,我买了几本书像“神一般的产品经理”啊,我经常下载各种app啊,我也看虎嗅36氪什么的58赶集合并、中国O2O发展未来各种手到擒来出口成章。所以挂科无数不要紧,大学差一点不要紧,我有那种”虚无飘渺的产品sense“、忽悠得了面试官就行了,面试者那么多他总有看走眼的时候。
再一看公司的招聘需求,“1、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我追女朋友无往不胜讨欢心最擅长,区区需求肯定不在话下。“2、优秀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我上课走神全用在思考改变世界天马行空的点子上了,这一点没问题。“3、优秀的语言沟通和组织能力”,我参加各种社团吃饭K歌桌球样样精通,这一点没问题。“4、”对互联网产品极度热爱,怀揣着做出最优秀互联网产品的梦想“,打鸡血我最喜欢了,床头贴着张小龙照片、看《乔布斯传》感动到流泪,没错我就是这么有远大抱负的人。如此说来,综合以上种种,卧槽这个岗位简直是为了我量身打造的啊,肯定有不少人是这么想。(以上招聘要求全部源于各大知名互联网公司)。
和今年国内整体经济疲软的原因类似,供过于求。我求职时只投产品经理的岗位,我把所有提供该岗位的不错的公司分为四类。1、以bat为首的大互联网公司。忘了说,笔者在武汉,今年a不招产品经理,去年湖北地区只招了2个。b和t在武汉招的产品经理总和不会超过20个。武汉的应届生数量网上查不到,现在我做一道计算题(全国有2500万大学生,其中应届生有700万。武汉有125万在校大学生,按照比例应有35万应届生左右。我们专业是理工科类(和其他专业比会倾向于投技术岗,投产品岗的比例已经很低了),180人找工作的占到40%就是70人,其中就我所知的投了产品经理岗位的有10人,那么是七分之一,类推则武汉区投产品经理岗位的至少有5万应届生。实际上对于互联网行业而言产品经理已经难以消化,今年很多知名互联网公司全国只招不到20个的产品经理,换言之平均下来排名前10家的公司在武汉招收的产品经理平均5人左右,再换言之是5万人争50个位置,一个位置有1000人争夺。我记得我还算考了一所不错的大学,12年全省有45万高考考生我排名在6000名左右,类比一下我的名额是有75个人在争夺,还不到100,这样看来去大的互联网公司比高考还难13倍啊)2、给了产品经理的岗位却不是互联网公司的企业。比方华为,今年华为群面时,有个同学自我介绍时大谈特谈自己的互联网产品实习经历,让面试官频频皱眉,华为本质上是硬件厂商,它的产品是路由器是通信设备但就不是互联网软件。华三、深信服等企业也是类似,但是待遇方面确实毋庸置疑。3、创业型互联网公司。北纬创投、红杉资本各种投资,天使轮A轮B轮过亿啥都有,13年成立14年成立甚至15年成立不到3个月都来我科做宣讲招人了(这是真的,全称杭州美哒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pp叫做空格,这样你们就懂了,核心成员清一色阿里系出身,做的产品据称是O2O进化后的下一形态)。然而产品岗给的薪酬一般不高(技术岗则很高,今日头条都是20万+往上给),福利保障也值得商榷,毕竟不是成熟的大公司,很多制度还没建立起来。4、互联网金融公司。我之所以把它单列出来是因为今年国内互联网金融的形势被投资界看好,包括我也希望进入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踩在这个风头上(雷军不是说踩在风口上猪都能飞吗),然而产品岗给的待遇也是值得让人犹豫的,有些公司对于学生专业也有要求(金融相关),其中较好的企业我想会以平安科技为首。
我好歹也是前前后后拒了拿了6、7个offer的资深面试者(这不是什么光荣的称呼,我11月份中旬还在参加面试),超过一半是”创业型互联网公司“,至于拒的理由当时想的是拿7000、8000在上海、北京这种大城市,还没有其他福利还要天天加班,简直是对我智商的侮辱。后来一想今年互联网泡沫论甚嚣尘上,很多大的公司合并都在抱团取暖过寒冬。一个人八千月薪一年就是10万,公司100个人平均下来就是1000万,人力成本承担的费用太高昂了。所以我也变得非常理解他们。
进创业型互联网公司有点像一场赌博,他们许你前途无量的未来,许你这个市场是千亿级公司,许你期权公司一旦上市你一夜间变为百万富翁。但是我想大多数学生党还是会选择去成熟的大互联网公司发展深造。这就面临着不可避免的激烈竞争,有些公司的产品面试官我觉得很水很敷衍这暂且不提,有些面试官你是真正能从他们身上感受到深沉的热情和难以企及的才干,能感动他们的,唯有你的矢志不渝。实际工作中产品经理承担的压力也是非常之大,有些面试官会委婉地说你不适合,有些会更加直接让你无法接受当场痛哭流涕。一个产品出了问题团队里所有人都会指责你,上司会给你指标给你不断施压。为什么公司要给你开很高的薪水,你能为公司带来什么配得上这份薪水,请你认真思考一下,”钱多有趣体面“那都是小孩子式的想法,你熟知的商业化盈利的公司会需要抱着幼稚心智的求职者吗,请你再认真思考一下。
我不是标题党,title这么取只是我希望真正对产品感兴趣的同学来为了PM这个职位而努力和准备。互联网行业确实有太多的人投身其中,它变得太臃肿而让人有些担忧。医学专业的同学、电气专业的同学、机械专业的同学,很多都放弃了本专业的相关知识而奋不顾身投身于互联网行业,我以医学专业为例,很多要在大学里深造7、8年,在实际医院里还要临床学习几年才能说是真正的独当一面,优秀医生是一个需要耐得下心、肯深入钻研才能登堂入室的职业,很多其他职业也是如此,我非常敬佩他们。而互联网行业充斥着太多不真实和浮躁,很多人动不动给自己加title,什么某某公司资深产品经理,什么一年升为产品总监,我一看背景2013、2014年毕业,这不忽悠人以及误导后来者吗,每个岗位都有合适的人来做,每个岗位能供求平衡,这样就是理想的社会状态,这才符合共享经济的原则。
给2017届毕业的学生们的建议,如果你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趁现在学好一门语言把目标放在技术岗上,优先考虑android和ios,他们比web前端更容易找到让你满意的工作。公司平均1个产品对应着6个开发,你会明白技术的缺口有多大而产品的需求量有多小,如果你觉得自己技术不够扎实你把目标放在测试工程师上,同样是不错的选择。明年产品经理的竞争只会比今年竞争得更加激烈,不要说自己有领导力是什么学生会主席什么社团干部,每个学校一抓一大把面试官简历都看腻了。如果你不是你们院系所有人公认的那百分之一的人,你会在明年这个时候屡屡受挫的。
如果你是偏文科院系的学生,建议一开始报运营而不要报产品经理,很多公司是希望你能对编程语言有一定的了解,而不是天马行空地提一些根本无法实现或者实现成本太高的需求。产品经理的要求会比运营更高(阿里那种运营驱动整个团队的情况是个例),你不够强悍直接报产品经理的岗位会吃很大的亏。如果你真有意愿,你完全可以经历大的平台后期从运营转到产品。有人认为从运营转型的产品经理能挑更大的重任。
随着对产品经理了解得逐步深入,我觉得它是一个很修内功的职位。一次面试中和某位产品总监交流,也很中二地问他如何才能成为最顶尖的产品经理。他的谦逊回答给我极大的震撼,即使已有10年产品经验他依然对于互联网产品抱有极大的敬畏,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不敢有丝毫懈怠,过去积累的经验可能面对一款全新的产品时就不再适用,唯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方能心安。
”圣贤尚且如此,我等可以贡高自得乎”,当时突然从心里冒出了弘一大师的禅语。从此再不敢说自己作为前辈应该给予下一届找工作的同学们怎样的指导,只是单纯分享我在找工作历时3个月后的一番感悟。希望明年这个时候困惑的同学能少一些,合适的职位有更合适的同学们拿到offer满足社会供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