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小脚丫之再续
“谎言”还是“真相”

“谎言”还是“真相”

作者: NiuNiu_8a82 | 来源:发表于2017-05-23 22:56 被阅读3次
    背景:

      萱萱是在我实习期不久后刚转入我们班的,年龄比我们班的孩子要小,孩子的动作发展和心理都明显比同班幼儿迟缓许多。

    “谎言”还是“真相”
    案例:

      “这也太不像话了。”一天早上,萱萱的爸爸就怒气冲冲地来找我。“怎么了?”我忙问。“老师,你们幼儿园不是不准体罚孩子吗?为什么周阿姨要让瑶瑶罚站?”“罚站?你是不是搞错了,老师都是不会让小朋友罚站的。萱萱,周阿姨什么时候罚你站了?”

      “就是下午吃饭之前。”“那周阿姨为什么要罚萱萱站呢?”“因为我玩水了。”听着孩子一字一句的回答,我纳了闷,昨天保育员下午开会,开完会就开饭了,周阿姨什么时候罚的萱萱呢?可萱萱的表现又不像是在说谎呀?

      这时周阿姨刚好走进教室,我忙向她了解情况。“啊?根本没这回事。昨天我开完会就忙着给孩子盛饭,我怎么会罚她站呢?”周阿姨向萱萱的爸爸解释道。“萱萱,你又撒谎了!”萱萱的爸爸了解事情真相后非常生气,举起手就要打孩子,我忙将他拦住:“萱萱爸爸,你先别发火,等一下我和萱萱谈谈。你还要上班,先走吧,晚上再说。”“老师,真是对不起。我误会你们了。这孩子总是爱说谎,你好好教育教育她。”说着,他走出了教室。

      在上午的几个空闲时间里,我总是有意无意地向萱萱问起“罚站”的事情,她总是条理清晰地回答我的问题,不像是在说谎呀。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呢?

      下午休息的时候,我去请教了一下主班老师。通过学习,我了解到:小班幼儿因为年龄太小,还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线,企图用言语描述某种幻想的东西。孩子会把他自己想象的东西当做事实加以描绘,形成无特殊目的的谎言。这种“谎言”,实质上是孩子想象的反映。啊,原来如此。萱萱只是想象被周阿姨罚站,但她分不清想象与现实之间的区别,而把想象认为是事实,所以才会导致家长和老师的误会。

      晚上,萱萱的爸爸妈妈一起来到幼儿园,主班老师将了解到的情况与家长交换了一下意见,将这个年龄段幼儿心理特征向家长作了简单的介绍,并对萱萱的情况作了解释。“可是,萱萱在家偶尔也会出现说谎的情况,比如明明没有病偏说自己不舒服。我们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就是改不了这说谎的毛病。”萱萱的爸爸苦恼地说。“你们平时工作太忙了,很少有时间陪萱萱。可是,孩子也有她的需要,她也需要爸爸妈妈的陪伴。所以她只好用这个方法引起你们的注意了。还有,请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要理解孩子,了解她的需要,找出孩子说谎的动机与原因。这样可以让孩子知道你不仅关心她的行为,更关注她的需求。不要因孩子的某一次谎言就定性,更不要用暴力的方式试图改变孩子,这样做只能适得其反。”

    反思:

      经过与家长的谈话,不但使老师同家长间的误会消失,还使家园共育得到了统一。小班幼儿由于年龄小,还分不清想象与现实,这样就会出现一种无意说谎。对于孩子的无意说谎,家长不必过于追究,因为随着孩子认识能力的提高,这种现象会慢慢消失。而孩子出于自己的需要,会出现有意说谎,家长不要过于苛求和责难孩子,更不能用体罚来对待孩子的过错,不要让孩子形成恐惧感,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心理负担,会出现更多的有意谎言。要进行认真的调查和分析,去了解孩子的需要,尊重孩子的需要,从而清除孩子有意谎言的成因,达到改正的目的。

    “谎言”还是“真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谎言”还是“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zgx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