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乡情

作者: 雁城小冰 | 来源:发表于2018-04-05 20:51 被阅读75次

    清明,唯一一个节日与节气同名的日子,一个为故去亲人打扫墓地,追思亲人的日子。

    清晨,叫醒儿子,告诉他今天要去乡下扫墓。他一改上学时总要赖一会床的常态,迅速爬起来,乖乖地让我给他穿衣服。

    “爸爸,我们今天是要到乡下去祭拜死去亲人的碑吗?”

    “是的,去打扫先人的墓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是谁教你的诗?”

    “老师呀,老师说这是讲清明节的诗,但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昨天还是烈日炎炎,穿着体恤都感觉热。今天,大风狂作,气温跳水,只得给儿子穿上毛衣。

    穿好衣服,赶紧出发,生怕路上堵车。

    外面,春天收起了娇媚,到处灰蒙蒙的,大树被风吹的莎莎响,天地一片肃杀,也许这才是清明的颜色。

    一上外环,路上的车比往日多了数倍,大家都在往熟悉的地方赶,幸好只是在收费站堵了一会,一切都还顺利。儿子被堵车磨了兴致,也可能是起得太早,在车上呼呼大睡。

    到了老家,路边的田地还没种上作物,长着杂草,灰绿色的,只是在不远的山坡,零星种着油菜,开着稀拉拉的小黄花,一派萧瑟之景。

    叫醒儿子,下车后,他又恢复了兴致,蹦蹦跳跳的,感觉很新鲜。

    “爸爸,这里有竹子吗?有熊猫吗?”

    “爸爸,竹笋是还没长大的竹子吗?”

    儿子,好奇的问着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问题。

    沿着不宽的田坎,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走着,儿子走的摇摇晃晃,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儿子还不懂我们是来做什么,但是他很兴奋,总是要我跟他拔山路边的竹笋,要让“年轻的竹子”给他作“金箍棒”。

    他拿着长条的竹笋,左挥挥,右摆摆,在树丛中和我一起向前穿行,很是开心,也许清明对他来说,只是一次难得远行。

    我在给故去亲人墓地拔杂草、摆祭品、烧纸钱,儿子一个人在一旁摆弄他的“金箍棒”,看他很开心,我不经意问了一句“你在这很开心,把你留在这上学,好吧?”

    “不,不要,我才不留在这,这里那么破”儿子被我问得很着急,直跺脚。

    “好好,不把你留下”

    听到我的回答,他才放心,可一直到离开,他都比较安静,应该是怕我把他留下来吧。

    其实,我哪会强求他留下,更不会强求他对这山水留下不舍。他快六岁,可是回家乡的次数不超过十次,而且每次都是匆匆而过。没有时间的积淀,何来感情的累积,所以,现在对他不能要求过高。

    与我的父辈一样,很多人都走出了农村的家乡,在城市安家落户,已经到了第二代,第三代。

    像我这样的离乡二代,还记得家乡的样子,还记得故去亲人的墓地,可是对家乡的人已经都不记得了。到了儿子这代,他估计连家乡的样子以后都很难记得,更别谈感情。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的青年、少年投身乡村建设,可是没有对乡村的感情积淀,让这些生于城市、长于城市的青年、少年回到乡村,估计只是奢望。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儿子的乡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bdh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