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喜欢民谣,喜欢它如诗般的歌词,喜欢它轻松的旋律,喜欢它诉说的故事,更喜欢它背后的力量。
民谣之词是一种文学上的建筑美、结构美,倘若你读一遍,会感觉像诗一般使人安静沉着,这是对美的一种选择;民谣之曲是一种音乐上的艺术美,倘若你单听伴奏,闭上眼睛细细聆听,会惊奇的发现这是纯粹的音乐,这样小众的艺术竟足以让人沉浸,好像发现了一片新的天地。民谣背后的故事大多都是凄美的,你能将它独立来看的话,亦能被代入其中,好像一个知己在和你诉说着他的苦衷,让你心生怜悯,只因你能从中看到自己迷失的样子,只因故事来源于生活,不浮夸,却感人。
你会努力在民谣的海洋里找寻着属于自己的故事,哪怕是支离破碎的简言短句,而这都是我们主观能动性认识到的一种美,并非肉眼所能看到的那种丑陋或漂亮,这便是民谣的魅力了。
图片来源网络民谣里时常聚集着一群孤独的人,他们诉说着自己的悲剧人生,倾吐着自己遇到的不快,相互交换悲伤,明白了生活也看清了世界,找一种极可能舒畅的生活方式又笑对生活。
审美的人生首先将人生及其悲剧看作一种审美现象,把世界和人生当作一种审美现象,我们就不至于在人生悲剧性面前被吓倒,而是感到生存还是可以忍受的,这就是民谣给我的感受。民谣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或许它已经改变了我,而我自己都还未有意识,它的艺术性是我现阶段还不能领略的。可在我看来,它依然能算得上是一种不错的艺术,只要是艺术,它就有激发一切更敏感的醉意记忆的效果,民谣带给我的艺术性就是能够让我接受和超越人生的悲剧性。
我明白,于茫茫宇宙中,我不过是一粒尘埃,于万千世界中,我不过是一个充数之人,我的认知是非常有限的,但这并不干扰我去享受民谣。
图片来源网络提及美学,有人往往会产生距离感,把美学等同于不食人间烟火、束之高阁的晦涩理论。谈到民谣,有人往往会感觉到土气、穷苦,认为民谣是登不得高雅之堂的无病呻吟。然并非如,美学始终贯穿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皆有渗透,穿着搭配是否好看,着装是否舒适;讲求食之有味,食之舒心;住的选择,装修风格;出行方式,终点选取都有美学的存在,且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民谣亦是如此,民谣之美并非有多深沉,本是艺术,又何谈土气高雅之分?我只知道它影响着我的生活方式,使我不得不在空闲之余戴上耳机,想象着诗和远方,除此之外,它还教会了我——纵然生活充满了悲剧,也应该嘴角上扬地去面对,这些都是我喜欢它的原因。
民谣之美远不止于此,它对我的影响也远不止于此,我的追求,我的未来,我的思想都有它的身影。这是它内在力量对我的催化作用,我将深切的感激并享用着,直到终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