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难得奇遇网站
2005.11.18
Lucretia
关于这一点其实我自己也觉得相当的两难,yanzi,不如我们摊开来说说看。
首先,我同意你说的“人是应该放在背景里面看”的这一点,不过,在“背景”这一点上,我们可能有一些分歧。我不认为国家民族是必须的环境因素,而抽离了这一切会使对人的观察变得毫无意义。举个例子,说说古龙的小说。
古龙的小说有一个特点就是没有历史背景(可是有人性背景),我想,这就好比建造了一个实验室,因为环境比较的单纯,所以人性的碰撞也格外的纯粹。这样的观察我想不是毫无意义的,因为排除了干扰以后,可以得到比较本真的结果。再打个不一定恰当的比方,就像我们做物理的气体实验,总是在恒定了温度、压力和体积中的一个因素以后,看剩下的两个因素如何相互作用。
不过我这样说的意思,不是说对于林觉民这件事情我们也应该抛却了历史背景来看。我只是说某些情况下,观察人物在没有历史社会背景的环境下的行为也是有意义的。
其次,我想,意映是否理解林觉民的行为,不影响她毫无选择和是否配得上林觉民这一点。当然,和你一样我也宁愿相信她是明白他的,也因此而体谅他的。然而,在我看来,即便如此,也不妨碍意映可能有过的不舍和幽怨;恰恰相反,人不是因为没有软弱过而高贵,而是因为战胜了自己的软弱才高贵。
再看齐豫的歌词中,其实也是有这样的一句“你的不得不舍和遗弃都是守真情的坚持”,这就是懂得和默契。请注意假设中的意映没有用民族大义来诠释林觉民的行为,而用了“守真情的坚持”一词,我以为,这就是所谓的“赤子之心”和“悲天悯人”的情怀,如果我们相信这可能体贴到了意映的本意,那么和齐豫所持的温暖的人文眼光倒是一脉相承的。我很相信很多被偶像崇拜化了的英雄人物,其实最初的动机可能简单的很,就是那一刹那的不忍心,不忍心看生灵涂炭。而,国家……恕我直言,仁者不是得天下者。
此外,这样的舍弃,这样的凌迟,在林觉民,在意映,固然是于天下有益而值得的。但是,在我们,却不能认作理所当然。所以,纵然在百年之后,齐豫因慈悲和懂得的且问且叹,还是让我觉得应该庆幸的。
其实,我们谁也没有权利要求别人舍弃自己成全国家民族(能这样要求自己固然是值得钦佩的高尚),在面临家国的选择的时候,无论选择家庭、国家还是事业都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的教育,在我看来最不通的一点就是把个人为国家牺牲视为理所当然。此外我想,怜惜自己的生命和尊重他人的生命尊严也是事同一理的。所以,面对天灾人祸,舍己为人也是对生命的敬畏,只是,千万请不要这样去要求他人。
说到最后,好像我想说的其实就是那个意思:即使处在某一个背景中,人也应该更被当作一个有血有肉的个体来看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