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说《桃花源记》排名第二的悲凉事是“处处志之”,其悲在“人心不古”。那排名第一的悲凉事是什么呢?
就是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后遂无问津者”。
有好多人觉得,桃花源是陶渊明构想的理想社会,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所谓的“世外桃源”,在现实中是不存在的。我觉得这正是其悲凉之处!
后来为什么“无问津者”了?再也没有人相信世界上真有这么个地方儿了,所以后来叫做“世外桃源”嘛。上下求索、苦苦追寻也许辛苦,但并不悲凉,不再相信、不再有希望,才是悲凉的,而且是大悲凉。
突然想到了东坡居士的《寒食帖》有“也拟穷途哭,死灰吹不起”句,远离京师、远离家乡,报国无门、尽孝无望,穷途之中,连大哭几声都觉得没意思不值得了。
不知道当时陶渊明写到此处是一种什么心情,但写完这句话,他就煞了尾,没有再多说一句了。
网图侵删轻而扬是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