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旗袍即典雅、端庄、古典美,也性感妖娆,含蓄兼在。就是放审美高度西洋化的今天,我认为每一位爱美的中国女人,也都应拥有至少一套旗袍。
旗袍的发展变迁,经历了满人袍服(入关前)、清代旗袍,民国旗袍、现代旗袍、当代旗袍、海派旗袍等几个阶段。主流学术观点有两种看法,一是旗袍从时间维度上,是从清代旗人袍装演变而来,近代以后开始流行;二是空间维度,旗袍指清满洲旗人所穿的袍服,后来不断改进,并且被汉人广泛接受,反正起源跟满人有分割不开的关系。
照片中的三个女人可能是三姐妹,也许是同一个男人的妻子。旗袍最初是满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不分富贵贫贱的穿一种长衣,因为当时满族分为八色军旗,分管八部军民,统称“八旗”,八旗成员被简称为旗人,他们穿的衣服也就被人们习惯地叫做“旗袍”,即旗人所着之袍的意思。
中国旗袍发展变迁的各阶段变化北京;服饰风格可以体现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化,在清代当时政治文化氛围的北京,由于清政府的强权统治,长期推崇相对封闭的社会风气。所以原有的旗袍,很少有变化,且保守,对个性的追求,就是反传统。
上海;近代上海占据了独特的地理优势,经济空前繁荣,大规模的移民涌入。这个新都市,较少受到传统礼教的束缚,更易接纳西方文明影响,使得西方的文化及生活方式不断渗透上海,一种新的城市文化开始酝酿,并最终形成了独特的海派文化。
近几十年来,上海是操纵中国女装饰底大本营,从宫廷走出奢华繁复的旗袍文化,在千里之外的另一个城市汹涌而起。上海最终出现的汉族旗袍,据说是由一批女学生所穿,她们在旗袍原有的基础上,用蓝布制作成宽松的款式,衣长至脚面,与清末的旗袍相似,但抛弃了繁琐的装饰。后来旗袍不断改进,最终形成较固定的模式,也就是我们今天常见的旗袍。
20世纪20年代的旗袍经历了“暖袍”旗袍、马甲旗袍、倒袖旗袍,共三个经典阶段。
“海派”旗袍变迁的完成期是20世纪30年代,其款式特点在对于传统式样与西式负责的兼收并蓄。受欧美女装廓形的影响,其造型纤长合体,外形上已完全脱离了满族旗袍的局限,强调女性胸、腰、臀三位一体的曲线造型,整体造型突出女性曲线美。
港台;五六十年代的香港人的身份是模糊的,也是尴尬的。正如他们的旗袍形象一样,模糊而尴尬。苏丝黄的旗袍形象是西方人想象出来的,最后竟然也强加在香港人身上。穿着高开叉超短旗袍的苏丝黄是欢场女子,是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最不被接受的下下流。
由于香港的立身特性使得香港习惯于怀疑自我文化,长期处于殖民统治下的香港人,对西方文化即向往又抗拒,对中国文化即认同又怀疑。香港人的身份比其它任何地方的人身份都要复杂一些,香港旗袍在中西融合氛围中,也被不断的革新。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在香港旗袍的灵魂里,现在即能看到中国传统色彩,也能看到西方的新潮色彩。
可以说台湾旗袍文化是最正宗的中国传统继承者,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台湾人一直坚信不久就可以回到大陆家乡,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很强烈,有很浓厚的中国文化情节。浓浓的乡愁,对旧生活的无限向往,人们更愿意或者以前的日子里,用着以前的东西,穿着以前的衣服,说着以前的话题。
西方;西方艺术家对旗袍的关注早已有之,而最早使用旗袍元素的服装设计师大概要算巴伦夏加。早在1941年作为巴黎高级女装设计师的巴伦夏加,就在晚礼服的设计中运用了旗袍的元素。
西方人的东方旗袍,是多姿多彩的。即有妖艳性感的旗袍,也有明媚典雅的旗袍,行走在中国风和创新之间。
中国大陆;1977~1997年,因为wen化大ge命,中国旗袍文化出现了断层,直到改革开放以后,经济恢复繁荣状态。中国大陆一开始以借鉴民国风格,与港台重新连接重拾旗袍文化。
越南;有些人误以为越南长衫奥戴也是旗袍,其实只是类似中国旗袍。跟日本和服深受中国唐装影响一样,奥戴作为越南的国服,最初的样式借鉴了中国汉服的特点,其雏形脱胎于中国旗袍。
越南旗袍的叫法并不准确,虽然奥戴和中国古代旗装有渊源,但因为越南的经济发展原因,奥戴更多的融合了欧美、地方少数民族的审美元素。
我是永远好奇心爆棚的好奇宝宝
故事控,文学控(爱好收藏实体书)
欢迎与我深入交流,发简信给我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