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强烈建议将此书定为国民必读书,定为家庭父母必读书,定为教师必读书。
当我拿到这本近于童话寓言故事一样的书后,我深深地感受到,我们任何一个为人父母者,任何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太需要太需要一些基本的心理咨询常识了,我们民族由于有着儒释道这样伟大精神的存在,本来几乎是不需要心理咨询的知识的,但现实是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常常是目前孩子们最大的心理问题根源,我们常常根本不了解专业的、科学的、深入的亲子沟通方式。
八、第六次咨询,秘密协议
1、意外压力:
老G意外到访,他以父亲的样子,总想着改变他人。对他表达着顺从而内心是不满;
老G以强势的姿态提出要自己辞去校董职务而由他担任;这让自己感到愤怒,进而转化为悲伤;自己鼓起勇气表示要多些时间思考;当天晚上他已平息了愤怒,只感觉到悲伤
他向咨询师诉说自己的烦恼。
咨询师说:你在玩游戏,一个叫“可令弱小的我”的游戏
这个游戏的本质就是对自己“不诚实”:
为何你总遇到类似事情?为何这些事情最后都是让你显得很愚蠢?为何总是让对方占了上风?为何让你感觉又变回小时候那个可怜弱小的自己?这到底是纯属倒霉,还是因为你用某种方式和对方共谋了个这件倒霉事?
2、共谋的秘密
你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对方,来给自己制造不快;
如同在玩一个心理游戏:在游戏里输的人才算是赢家;
来访者无法接纳“共谋”这一概念。无法接受是自己在努力让自己活得悲惨这个结论。
认识自我的过程中,越是能帮助深入自我的概念,越是容易引发激烈阻抗。这样的概念最容易打破心理的平衡,最有可能带来深层的蜕变,而过程常常是痛苦的。每个人从当下的状态,变成想成为的状态,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闻说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3、父母自我状态
老G来访,你认为他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老G一定不在“儿童自我状态”,他总让人想起父亲。他处在“父母自我状态”:表现得正如自己的父母。
父母是我们最早接触的人,因此对我们影响最深;父母状态,即自出生起,我们从父母那里学到的所有价值观和道德观,及对生活的评判标准。父母是最能左右我们行为的人;父母的言行塑造了我们童年的生活,也不可避免地对我们之后的人生产生影响;但我们又绝不是父母的翻版;每个人自身的独特性确保了我们不是父母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
4、父母自我状态者的表现
看上去很严厉,常常不高兴
说话语气常有怒气,有时沉默冰冷,有时大吼大叫
这样的人常常会是老师,或自以为是的管理者
这些人常常是“挑剔型父母状态”。
爱挑剔,爱批评人,愤怒,严厉,爱评论别人
每个人都有“父母状态”,这是来自年幼时父母的言行和对待我们的方式
5、我的父母状态去哪了?
我几乎从不发火,不跟人生气,不责备别人,不训斥别人不挑剔别人毛病;我看到的都是别人的优点,还鼓励他们。
我的父母状态去哪了?
6、你的父母状态是怎样运作的
父母状态的运作方式会有很多种;把你的“父母状态”想象成一个“法官”;这个法官一直在控诉别人,给他们定罪,并惩罚他们;那么,请思考 你在审判谁?问问你自己,你在审判谁?
我们常常在审判自己,判定了自己有罪,然后谴责自己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
我们会严苛地惩罚自己,折磨自己,甚至会对自己施以极刑
即便对自己轻判,这种谴责和惩罚也可能伴随一生,变成无期徒刑
7、结束咨询
能帮助自己的只有自己
有许多问题需要向自己发问
你能停止自我批判吗
你能对自己好一些吗
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九、第七次咨询 当个成人
1、自我觉察:
已觉察到自我的变化,内心深处多了份力量;发现自己能更理性思考自己的情绪或感到害怕的想法;了解了自己在“适应型儿童状态”中待了多久;开始明白自己真的会自我批判和惩罚自己,正如小时候父母对自己做的一样。想起了“共谋”:偷偷地或无意识地配合别人,谴责自己。
他自己去主动参加了朋友的聚会,划了船;他仿佛卸下了习惯已久的盔甲,各种感官分外敏锐;他感受到了万物的存在,时时检视着内心的感受;他在情绪温度计上,他给自己定为8的位置:参加朋友聚会,有说有笑,并讲述了老G让自己辞职的事情,并表达了自己的反抗;他开始懂得倾听,看上去更友善更平和,没以前烦人了
2、成人状态
他将自己的经历讲述给了咨询师,讲述了自己发生的变化,有时悲伤的情绪还会来,还会觉得自己没有价值,但不再占据整个心房;评价自我状态时,已肯定不是“父母自我状态”,也不在“儿童自我状态”;他进入了另一种状态,即不会表现得像父母,也不会感觉像孩子,更像个大人,更像当下的自己。
这就是成人状态:
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
让我们能应对此时此地正在发生的现实状况
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
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
在这个状态中,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己所用
不再被脑子里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
也不会被童年的情绪所围困
我们能思考当下的状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
只有在此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
3、自我状态三位一体
(1)父母自我状态
在此状态里,不是挑剔就是教育别人;常常用言行重复着从父母那里学来的观念和价值观;你会想证明给别人看,让别人接受你的观念和价值观;在此状态中同样没法给新知识和新理念留处空间
(2)成人自我状态
在此状态里,才能思考当下事情;评估自己的行为,或倾听别人对你的看法而不马上驳斥。而且我们没人能强迫一个人进入自己的成人状态;只有通过鼓励、而不是强迫,只有自己能决定自己进入成人状态
心理咨询的主要目标就协助对方让自己找到答案,自己做出决定。
(3)儿童自我状态
在此状态里会体验到童年的感受,好坏皆有;会再现过去的情形,再次体验过去的情绪,但学不到任何新的东西。
4、自我选择
成人状态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
当我们在另外两种状态时,像父母或儿童一样行事,几乎不需要思考,因为我们知道做什么说什么,如同演戏;我们一直好像在出演一个我们最喜欢最了解的角色,台词与动作者烂熟于心。
比如生气鬼角色:
常能不假思索地切换到愤怒的语调和音高;常能自动筛选出合适的台词,能让自己整个姿态都在表达愤怒;我们演的生气鬼接近完美,且不用动脑子,就像为此排练了一辈子;我们通常,愤怒的人是故意在愤怒,是自己选择了愤怒这个角色。事实上,没有人能让我们自己产生什么感受,除非他们用蛮力胁迫;是我们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是我们自己选择了愤怒,选择了悲伤。这听上去很荒谬。
没人谁会主动选择自己去悲伤或痛苦。
但别人怎么能进入自己的脑袋,强迫自己产生任何情绪呢?别人或许会影响或说服,而最后是自己在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
人们的痛苦和折磨,都是自己找的,都是自己无意识的选择,更像是一种条件反射。
很多情绪化的行为,是以往的经历教会我们在相似的情境下不经大脑就能自动做出反应。
你的不快乐,该去怪谁?是谁让你情绪那么坏?谁左右着我们的不快乐?
你还要为自己的不快乐责怪别人多久?
难道要责怪自己?
责怪,是人处在“儿童自我状态”里做的事情
一个处在“成人自我状态”的人,会怎么做?
5、对自己负责
我们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责怪任何人
当一个人为自己负责,就会认识到对自己是有主动权的,就知道自己有力量来改变处境,有力量改变自己
而对于父母,最好的做法是“原谅他们”
6、结束咨询
来访者无法认同原谅父母的观点。他觉得对方不了解自己都经历了什么;他很想找个机会把自己的经历跟别人说一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