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作者: 汝年年 | 来源:发表于2018-10-09 20:08 被阅读20次

我们往往觉得专家是最靠谱的,比如我们投资股票、购买房屋、学习养生知识、讨论社会热点……我们常常喜欢参考、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些朋友甚至就直接奉专家的话为圭臬,让专家的意思直接左右自己的决策。

本文我们正是要讨论“专家”,专家在专业领域的价值和导向作用不言而喻,他们的积极影响相信每个人都能体会。但是今天,我们要谈论的是“专家”所不被人们注意的另一面。

1.专家会利用信息不对等牟取暴利

在史蒂芬·列维特的《魔鬼经济学01》一书中,作者写道,“专家手中有你所不知的信息,这是他们赖以为生的东西”。专家手中所掌握的信息明显多于我们,他们常常利用自己手中的信息资源优势,“让我们觉得自己愚不可及、贸然行事、一毛不拔或行为可鄙”。

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有信息在手,专家就掌握了一个影响巨大却心照不宣的把柄:我们内心的恐惧。因为不懂,所以恐惧。

因为不懂得医学知识,所以我们恐惧病痛,因而敬畏医生,将医生的话奉为圭臬,即便他有可能在工作、交流中对我们冷漠至极;

因为不懂得法律知识,所以我们对律师推崇备至,希望在千头万绪的官司中,他能为我们出谋划策、降低风险、保护好我们的利益;

因为不了解房市行情,所以我们寄希望于房产中介,希望神通广大的房产顾问能够为我们的房子卖个好价钱。

但是,专家不会这么想,专家存在的目的绝不会单纯是为了给我们出谋划策。

比如房产中介,为了增加自己的工作业绩,他们会一方面劝房主调低心理底价——他或许会告诉你同一街区有座房子更新、更漂亮,但是6个月了还没有卖出去;一方面告诉有意向的买家报价可以低于房子标价。这就是中介的主要武器:化信息为恐惧。

再比如《魔鬼经济学01》中讲述了一个例子,达拉斯市德克萨斯大学西南医学中心的介入性心脏病学家戴维·希尔斯向《纽约时报》透露,医生和汽车导购、殡仪员或共同基金经理一样,也有假公济私的企图:“建设你是一名心脏病科医师,当地的内科医师乔·史密斯把病人转诊给你,如果你告诉这些病人他们不需要做手术,过不了多久,乔·史密斯就不会再把病人转给你了。”

怪不得史蒂芬·列维特会说,“信息可以是指路明灯,可以是制胜武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可以威慑天下,全看信息掌握放在何人手里以及作何用场。由于信息拥有巨大的威力,即便是在某种信息实际并不存在的情况下,误以为掌握了这种信息也会造成不容乐观的影响。”这就为那些不法分子——专家或者伪专家提供了谋取暴力的土壤。

所有的信息罪,都会牵涉一名或多名专家,他们或是鼓吹虚假信息,或是隐瞒真实信息。无论哪种情况,这些专家费尽心机拉大双方信息不对等,增加人们对无知的恐惧,从中谋取暴利。

2.专家难逃“认知失调”的魔咒

2010年11月,美联储做了一个决定,他们要通过增发货币的形式购买国债,在短期内为美国经济注入6000亿美元的资金。这个消息发布不久,一些经济学家、著名学者以及商界领袖就联名给当时的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写公开信,他们认为这个举措会给美国带来巨大的灾难。

但实际上呢?四年以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失业率反而都下降了。事实狠狠打了美国专家们的脸。但当彭博新闻请当年写公开信的专家们聊聊感受的时候,这些专家学者们却并不觉得自己预测错了,他们甚至坚信他们的预测终将发生。看吧,世界级的专家、学者也难逃认知失调的支配。

到底什么是“认知失调”呢?

马修·萨伊德在《黑匣子思维》一书中就应用大量案例,解读了认知失调。所谓的认知失调是一个心理学概念,由心理学家费斯汀格提出,是指一个人面对新的情境时,会产生新的认知,但新的认知要是与自己先前对自我的认知产生分歧,那就会产生不适感,这就是认知失调。

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为了消除这种不适感,费斯汀格认为人们一般会采用两种方法:一是对新认知加以否认,一是不断学习接受新的认知,从而获得心理平衡。

因为第一种省事省力,被更多人采用,专家也不例外。据说,经济学家在求学过程中,会加入各种经济学派,比如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等,这些学派有些是彼此对立的。有趣的是,加入这些学派的人基本立场一般不会转变,他们终其一生都会坚持自己学派的观点。调查显示,只有不到10%的人会在以后转变“学派”,或者对自己的理论假设做出“重大修改”。

这说明了,人们一旦认定了一种认知,就会自觉或不自觉的去加强、去寻求证明这种认知正确的依据,这种“选择性认知”使人们不愿学习新的、更丰富、更完善的理论,而是宁愿歪曲信息,将更多精力放在寻找能证明自己一直正确的解释上,白白错过了学习和进步的机会。

不仅是经济学家、商业领袖,事实上越是著名的人物,越可能被“认知失调”所支配。尤其是那些在媒体上出镜率很高的专家,可以说他们的名气越大预测越不准。《黑匣子思维》的解释是这样的:因为这些人总接触媒体,所以他们的判断无可避免被公开化,为了维护他们的自尊,他们更愿意去掩饰自己的错误。

专家也很少承认自己的无知,就算遇到不确定的事,他们也很有可能表现的胸有成竹,因为他们不希望别人质疑他们的权威。所以,专家有制造虚假信息的条件和动机。

3.专家也会被看似靠谱的原因迷惑

如果说,前面提到的“专家利用信息不对等来非法牟利”和“认知失调”具有很大的主观性。那么,接下来我们谈到的则并不被专家主观所操纵——专家的判断本身就不靠谱。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美国,在任何城市犯罪率都不断攀升,犯罪学家、政治学家、律师以及其他专家,甚至克林顿总统都预测——未来的犯罪率会持续攀升。然而,就在所有的专家、学者预测犯罪的蔓延似乎在所难免的时候,犯罪率却并没有攀升,反而下降,持续不断的下降。

虽然各类专家都没有料到犯罪率会下降,但此时他们都争先恐后地对这种现象做出解释:有人说是因为90年代欣欣向荣的经济形势;有人说是因为《枪支管制法》的实施;也有人说是因为纽约市所施行的新型治安策略。

这些理论头头是道,而且振奋人心,顺畅无阻的从专家口中传到了记者耳中,又进入大众的思维,并迅速上升为传统观念。然而,这些都不是主要原因。

美国犯罪率下降的最重要原因是:那些最大可能走上犯罪之路的孩子并没有出生。这就要从1973年的“罗诉韦德案”说起。我们都知道出生于不幸家庭的儿童走上犯罪道路的概率要远高于其他儿童。“罗诉韦德案”之后,美国堕胎合法化,数百万的穷困潦倒、未婚先孕、没有门路的未成年妈妈们选择了堕胎,使得这些一旦降生走上犯罪之路的概率远高于平均水平的孩子并未出世,从而导致了多年之后犯罪率的骤降。

然而,专家们却没有一次提到“堕胎合法化”是美国犯罪率降低的原因之一。专家以个人知觉为依据,却忽略事实和数字依据,从而做出了并不靠谱的判断。

4.不想被专家套路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城里套路深”,专家的套路同样深不可测。我们如果不想被专家套路了,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大家要擦亮眼睛,分析行为背后的动机。专家也是人,受利益的驱使,因此,专家如何对待你,取决于其动机如何。只要掌握了事件背后的真实动机,我们就不容易被欺骗。

其次,自己做决定,不要被他人所左右。李笑来在《韭菜的自我修养》中有一句很出名的话——“听多数人的话,参考少数人的意见,自己做决定”,而最关键的是最后一句“自己做决定”。不仅投资如此,任何事情都该如此。专家的话不能不信,也不可尽信。大家都是成人,都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并自主做出决定,且有能力为自己的决定负责。

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最后,也是最根本的,要开启自己的心智:认清事物本质,学会独立思考。现实世界总是扑朔迷离、“乱花渐欲迷人眼”,这就要求我们学会独立思考,透过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有句老话叫做“尽信书,不如无书”。同样,“尽信专家等于无”。总之,一句话,要想自己活明白,一定要靠自己——自己做决定,自己做自己的主人。能做到这样,即便有人想套路你,也无路数可施展了。

————End————

我是汝年年,来自十八线小城,爱读爱写,与你分享读书、成长和心情,一起天天向上。

相关文章

  • 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我们往往觉得专家是最靠谱的,比如我们投资股票、购买房屋、学习养生知识、讨论社会热点……我们常常喜欢参考、听取专家的...

  • 不想被“专家”套路了,看过来!

    “城里套路深”,专家的套路同样深不可测。我们如果不想被专家套路了,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大家要擦亮眼睛,分析行为背...

  • 不要被“套路”套路

    今天跟着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听了一节美术基础课,本以为老师会讲一些美术方面的专业理论知识,却没想到老师就讲了一件事情...

  • 一不小心就要被交警叔叔给套路了

    有一些司机总是因为赶时间, 往往无视了很多交通规则。 这一届的交警叔叔们, 也为了这群人操碎了心啊。 有人说警察蜀...

  • 焦虑

    网课上三周了,也就是跟孩子共处三周了,真心够够的。斗智斗勇,一不小心还要被她套路,为了让她静心学习,我也是费尽心思...

  • 小心套路

    现在的人太焦虑了,想要的太多太多。总发现在夜深人静时,心灵在大喊:突破现状,要更多更多?然后打开手机在百度在头条在...

  • 小心套路

    11月17日 星期四 阴 先生从来不网购,他的手机上没有任何购物APP。他偶尔需要网购,都是我来买。 先生...

  • 2018-01-31

    要理性分析利弊,不要被套路

  • 有种套路是只想套路你

    自古真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网络上层出不穷的套路实在是防不胜防,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别人的套路中。 有时无聊刷手机...

  • 打算创业的人,别被成功故事忽悠了

    打算创业的人 不要被成功故事忽悠了 创业者千万不要被那些所谓的创业故事忽悠了,因为创业故事都有一个套路的。比如:他...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小心,不要被专家套路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iya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