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
浅谈“无用书”的作用

浅谈“无用书”的作用

作者: 两叶知秋 | 来源:发表于2018-02-26 16:42 被阅读0次

    读书这件事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怀疑它的用处。思考良久之后,没有找到答案,我上百度搜素了一下。答案大都是修身养性,气质,温文尔雅,黄金屋,颜如玉之类的说辞,但总觉得太虚太泛,反正我是一点没感觉到。

    对于读书,百科中是这样定义的:读书是指获取他人已预备好的符号、文字并加以辨认、理解、分析的过程,有时还伴随着朗读、鉴赏、记忆等行为。这些符号最常见的是语言文字,其他还有音符、密码、图表等也在此列;一般获取过程使用眼睛观看,也包括盲人用触觉来识别凸字等其他获取方式。而我觉得广义的读书分为两部分:学习+课外阅读。而狭义的读书即是课外阅读。


    在大学之前,读的书不多,家里可读的书也不多。想起以前,最初接触的第一本课外书籍就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拿到的,小表哥的那本初中历史课本。在这本初中历史课本中,我第一次知道了王安石,第一次了解了三皇五帝,第一次知道了仓吉造字,第一次知道了潇洒飘逸的书圣王羲之,第一次知道了斯巴达克起义运动;第一次知道了“我自横刀向天笑”的谭嗣同~~

    第二本书也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有一次见到了好朋友拿了一本《弟子规》来上学,出于好奇就问他书在哪里拿的。好朋友告诉我说在一间茶店拿的,说是免费送的,本着占便宜的心态。我也去拿了一本,翻开之后,不知是不是因为看了初中历史课本的原因,我竟想着去背这本书,最后背了前两章,就放弃了,然而那时候背的效果确是惊人,直到今天我都能将那时候背的内容重新背出来,这让我想起了初中老师说的一句话"你们现在的记忆力是最好的,现在背下来以后都不会忘记“那时候我还不以为然,而今印证了老师的那句话。

     第三本书大概也是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道怎么来的一本佛教入门书籍,《慈海觉航》。大致内容是讲因果轮回,教人为善。看完了这本书之后,那段时间变得有些悲天悯人,看到邻居家里吵架,想起书中的内容,也会在心里祈祷他们别吵架。

    我是比较早熟的人,在五年级的时候已经懂事了。而刚懂事的小孩子,心灵思想都是一篇空白的,换句俗的话说就是一张白纸,这时候用什么画笔在上面画将会决定以后整张画的大致风格。在大学的时候,我将自己的时间分配在三个部分,一是看书、一是兼职参加社会实践、一是加入武术协会。而在这三部分的时间分配里,有一段时间我曾怀疑了读书的用处。因为我发现了我以往的所读的书籍在生活中好像一点用处都没有。想想读历史,了解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于我而言,有什么好处?我像看故事一样去看历史,虽然在其中我获得了快乐,但我能将他用到生活中吗?好像不能。即使能将他用到生活中,那又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呢?想想读小说,在看《蛙》的时候,我从书本中了解到了50年代到80年代的中国,而最近我在读《儒林外史》,这是一本好书,写的鞭辟入里,手法也很精妙。但我读着读着我觉得我是在看古装电视剧,我在想,我花这么长的时间去看这本书,我的收获是什么?我还要不要继续读下去?我了解了当时吏治的腐败,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然而,这于我又有何用?在竞争如此激烈的现代化生活中,我是不是应该将精力完全放在更多的实用技能的方面呢?

    关于读书的这个疑问我一直放在心中,有一次去到好朋友家住,在夜谈的时候聊到了这个话题,朋友也说自己看了很多书籍但是觉得没什么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原来并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这样的想法,于是我回答道”可能是因为读的都是文学类的,读多一些技能类的“

     而今想来,才发现,那些之前觉得”没用“的书籍其实对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其作用是实用书籍所无法比拟的,读无用之书应在先,实用之书因在后。我曾思考我的性格的成因,追溯到源头,发觉源头正是五年级的那三本启蒙书。这三本书影响了我之后十几年的性格。小表哥的历史课本,看完了里面的历史人物,我确定了我的人生理想,也影响了对书法,画画,武术等中国传统文化的爱好;第二本书《弟子规》讲儒家理念,影响了我的处世原则——中庸之道;第三本书《慈海觉航》教我常存善心,助人为乐。这十几年来的生活,我都没有逃离这三本启蒙书的影响

    在写这篇文章的前几个小时,我在收听一个电台,在其中听到了这样的一句话“都无用的书,做无用的事,花无用的时间,都是为了在一切已知之外,保留一个超越自己的机会”我想,这便是对读无用书的作用的最好诠释。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浅谈“无用书”的作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nmyx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