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因果录》
崔氏,北魏时人,中国著名贤母。
崔氏是清河人房爱亲的妻子。她本性严明,节操高尚,博览群书,学识渊博。她亲自教育儿子们读儒家九经,儿子们个个品学兼优,成为当时名士。大儿子房景伯任清河太守,遇到疑难问题时,常常先请教母亲崔氏。
当时有个人状告儿子不孝,官员们准备立案处理。房景伯感到十分悲伤,回家把这件事告诉了母亲。
崔氏说:“我听说闻名不如见面,百姓没有受过教育,怎么能够责备他们呢?你把那不孝子的母亲叫来,我和她一起生活,让她儿子跟在你左右,看看你是怎么事奉母亲的,也许他就会悔改。”
房景伯于是召来不孝子的母亲,崔氏就和她同吃同住。房景伯对两位母亲依然如同平常一样嘘寒问暖,那名不孝子就站在堂下观摩。
不到十天,不孝子就要求回家悔改。崔氏说:“他脸上虽有羞愧之色,但不知道心里是不是真的惭愧了。可以再住一段时间。”
二十多天过去后,那名不孝之子终于完全悔悟,当场磕头流血,而他的母亲也流着泪请求回家。于是这才让他们回家。最终那名不孝之子,成了远近闻名的孝子。
崔氏一生之中,见识和处理事务的方式大多如此。她最终高寿去世,三个儿子也都以仁孝著称,成为当时名士。
顺便说一句。
崔氏被后世誉为“中国十大贤母”。我相信,20多天改变一个不孝子,在今天没有任何一个培训班和教育机构可以做到,但事实告诉我们——母亲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可以!
末学不懂教子育女,也不敢妄言当下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但有一点:我们总想送孩子接受最好的教育,却似乎忘了最好的教育其实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我们总在学习各种教育优秀孩子的方法,却似乎忘了最好的学习就是以身作则、做出最好的自己。
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孕之时眼睛不看恶俗事物,耳朵不听低俗音乐,口中不出傲慢语言,只为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和榜样。
这是中国最早胎教的开始。而周朝兴起之初,正是因为有三位这样的贤母——太姜、太任、太姒,才奠定了800年周王朝的根基。后世为了纪念她们,于是将妻子尊称为“太太”……
《中国诗词大会》上的著名才女武亦姝,以613分被清华录取。也许每个家庭都有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式,但有一点值得所有父母深思:武亦姝的爸爸,每天下午4:30,准时关掉手机……
也许我们不是富贵父母,没有学富五车,还要日夜忙碌挣钱养家,但我们也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让孩子们学会什么是助人为乐,什么是孝敬父母,什么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什么是独立,什么是善良,什么是勤俭节约、早睡早起、不玩手机,什么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什么是即使这个社会有黑暗的一面,也依然保持内心的良知与光明!
这些,都不需要花钱,不需要上培训班,不需要辅导孩子作业时狂呼怒喊。这些,我们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让孩子们领会。这些,虽然不是挣钱谋生的技能,却是让他们终身获益的本领!
正如崔氏甚至都不需要说教,
我们做到了,孩子们就会了。
(史料选自《北史·列女传·房爱亲妻崔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