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报刊杂志和网上都出现过不少“心灵鸡汤”类的文章。这些“鸡汤”或温情或毒辣,或理性或胡扯,不管有无毒性,大部分人都是它们忠实的读者,不管是现在,还是曾经。
是药三分毒。一向被百姓当成佳品的鸡汤其实没啥营养价值。
虽然经过长时间的煲煮,鸡汤里却只含有从鸡油、鸡皮、肉与骨中溶解出来的水溶性小分子物质,除此之外就是油和热量,以及大量的嘌呤。
平时喝点鸡汤还是有助于身体健康的。喝多了无非是摄取更多的动物性脂肪,对心血管病人、痛风病人、感冒者等病人来说更加不利。被现代人当成精神药方的鸡汤文,同样少喝为好。
鸡汤文的前身,是那套长期被用以教导世人的《心灵鸡汤》。
作为世界上最畅销的系列读物之一,由杰克•坎菲尔、马克•汉森创作的《心灵鸡汤》以简练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不少充满哲理的小故事。“心灵鸡汤”在后来便泛指那些有益于精神或心理的充满哲理的小故事。
最经典的Chicken Soup现代大多数打着“治愈人心”的旗号的鸡汤文基本都有着吸引人的标题,如几岁前必做的事,青少年必须知道的事,等等。文中常有作者自己结合自身实际写出来的一些励志话语,它们试图解读现代人焦虑、迷茫、孤独等的原因,以达到鼓舞人心的效果,有些说得倒是有理有据,值得一看;有些则更像是在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实在害人不浅。
鸡汤文在微信上常被疯传,它们通常名曰:“不可不知的某某某,一定要转发给你身边的人!”,于是你经常会收到某些微信好友发来的带有“不看后悔”的广告嫌疑的鸡汤文,一边叫苦不迭,一边默默打开。
接下来聊聊那些喝汤的人。
在深夜一口气看了无数篇鸡汤文后,大部分读者都会恍然大悟,继而列好具体到每小时该做什么的计划,下定决心改变自己,做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然后怀着满腔热血进入梦乡……
如果此刻是假期,估计大部分读者还是会在日上三竿、闹钟响了无数遍之后不耐烦地起床,再开始新一轮的看剧、刷微信、叫外卖的死宅时光。
至于昨天定下的计划,健身、阅读、交际、学东西等的安排,仿佛在醒来之后就在脑海里灰飞烟灭了。
这个点数应该是要去看几本书了……嗯,好像有过制定计划这回事,好像又没有。算了,还是继续看剧吧。
临到夜深时,微博以及微信上的各种公众号又煲了一堆新的鸡汤。这时,你又开始点开一个个引人注目的标题,之后怀揣着不可能实现的愿望入睡:一定要天天早起,明天叫醒我的除了闹钟还有梦想!
也说“鸡汤”一味指责鸡汤文,鸡汤文也会哭的。
列了满满一纸计划,然后不做,活该你离梦想越来越远。
怪发型师不好怪衣服不好,就是不怪自己长得不好。
大多数人在看了无数鸡汤文后发现自己依然没走上人生巅峰,便出离愤怒了。但就是不怨自己,只怨鸡汤。
因此开始有批判“心灵鸡汤”的声音。说它只能麻痹精神,其实于事无补;说它是鸦片,只会让人不断索取,以获取短暂的自我满足感;如果焚书,最先焚烧的当属时下流行的成功学、励志学等书,书中的假话空话,毫无留存于世的意义。
于是,“一句话毁掉鸡汤”的“毒鸡汤”出现了,语气刻薄却大快人心。如“你总嫌有些人懒,说得好像你勤快了就真能干出什么大事儿一样。”、“如果有一天生活欺骗了你,不要灰心,不要丧气。因为你会发现——它以后会继续欺骗你的。”等。这些话故意和常见的鸡汤文唱反调,撕下了大部分鸡汤文给读者营造的温情假象,绝无传统鸡汤文所存在的煽情的毛病。在“看腻了鸡汤文,不如干了这碗毒鸡汤”的号召下,越来愈多人迷上了这种毒。
狡黠幽默其实只是毒鸡汤的表象。
毒鸡汤想抒发的其实是人在学业、工作、感情等方面所面临的无奈,从这些句子也可见现代人一直处在的浮躁、易怒、不高兴的状态。毒鸡汤的追随者和创作者,无非想通过这些反鸡汤的话语,宣泄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强烈不满。
有些毒鸡汤甚至含有对肥胖者、貌丑者、失败者等人的尖酸嘲讽,对社会现状的认知也不够全面,这些“毒鸡汤”与“鸡汤”已经搭不上边,只剩下“毒”,是一剂能对人造成打击的烈性毒药。
当然,大部分人在看到“毒鸡汤”时只是报之一笑,不会想那么多。
鸡汤文只要在世上存活一日,毒鸡汤必如影随形。毒鸡汤能使你看清现实,仔细想想,它们确实有一定道理。
但这真的没什么用。
有坚定的内心,方能百毒不侵。既不会被鸡汤文冲昏头脑,也不会因看多了毒鸡汤而一蹶不振。
部分毒鸡汤对当今社会现状的诠释其实过于片面其实,对某韩来说,鸡汤文虽不是主菜,但也是不可缺少的。
某韩在高考失利时,对鸡汤就一直处在需求不满的状态。就像下图中的网友。
也说“鸡汤”某韩也看了不少鸡汤书籍、励志美文。包括《读者》、《意林》。始终保存它们,不仅因为它们曾给处在应试阶段的我提供一系列作文素材,更因为它们在某些时候确实有暖人心、催人奋进的功效。
也说“鸡汤”即便如此,还是希望你我最终都能成为鸡汤文里的正面教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