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读书推广视频上看到一个老人,邀请大家去微信读书APP 听他的书,还免费送三天无限卡。其中一本倡议“用哲学治愈焦虑,从容面对复杂人生”的是《哲学私房课》,另一本是关于解读尼采的书。
我知道他今年75岁了,这个曾经善感自卑的小男孩,十七岁考入北大哲学系,下过乡,做过基层公务员,三十多岁考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成为当代著名学者,作家,翻译家。
他就是周国平。
很巧的是,我今天刚好也读完了他的《街头的自语》,2010年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版本。共包括十辑,分别是:第一辑 智者的最后弱点、第二辑 侯家路、第三辑为了孩子、第四辑南游印象、第五辑散文旧作、第六辑岁月自述、第七辑人生况味、第八辑人性观察、第九辑世态素描、第十辑风中的纸屑。他谦逊地说,这是自语,可是,我都听见了,也用心体会了!
作者曾在他的另一篇题为《未经省察的人生没有价值》一文中推崇苏格拉底把“探索生命的意义,过一个有意义的人生”当作哲学的根本使命,认为苏格拉底的功绩就是把哲学的注意力移向人生。从这个角度分析,《街头的自语》是作者的哲学思想,也是作者的人生智慧。
首先,这本书真实地再现了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思想成长。
作者出生上海一家普通人家,父亲是公司的普通职员,母亲是家庭主妇。从小体弱多病,多愁善感,还一度受到同学的欺凌,“对于一颗如此敏感而脆弱的心灵,书籍就构成了一个既安全又有吸引力的世界。”后来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北京大学,正值时局动荡,百无聊赖之际,郭沫若之子郭世荣的影响下,博览群书,逐渐领悟到“人活着最重要的事不是做学问,而是热情的生活,真诚的思考,以寻求内心的充实。”
然而,那位为他打开通往世界文化宝库之门户的卓越青年,却在时代洪流中被无情地湮灭。这些经历给周国平造成影响是双重的,一方面使他畏避外部世界,不善交际。另一方面又使他的内心趋于细腻,耽于沉思和幻想。他下过乡,在偏远县城待了十年之久,33岁才考回北京。后又遭遇丧女和离异的变故,正是理性思考和哲学理念,令他在崎岖中看到新的风景和光明,最终于与命运达成和解,从而立志把爱和写作作为毕生追求的幸福。
其次,这本书是迷惘的心灵得以明朗的指南,是治愈消极和浮躁的良药。
作者以自己的人生经历出发,事无巨细,阐述人生价值意义,澄清模糊认识,揭示普遍误区,拨开云雾,给迷途者以指引,给困惑者以启迪,给消极者以达观。
他告诉父母们“不要把孩子当做宠物或工具,而是视为一个正在成形的独立的人格,不但爱他疼他,而且给予信任和尊重。凡属于孩子自己的事,既不越俎代庖,也不横加干涉,而是怀着爱心加以关注,以平等的态度进行商量。父母与孩子之间要有朋友式的讨论和交流的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里,孩子才能够逐渐养成基于爱和自信的独立精神,从而健康的成长。”
他告诉为人子女者“普天下的儿女们都记住,母亲真正的心愿不是用野心和荣华,而是用爱心和平凡的家庭乐趣报答母爱,世界和平就有了保障。”
他倡导人们警惕现代文明的陷阱,享受自然平静的滋润。他着力于人性的哲学探讨,从普通人最关心的问题出发,探讨生死,爱情,嫉妒,道德等现实问题。
读《街头的自语》,适合这样宁静的时刻,心无杂念,方能感同身受,他的思想和情感与你达到共鸣,让你忍不住还想再去了解他更多。(终于从字里行间发现53岁的他又有了一个女儿,那么算来,今年他的女儿已经22岁了,又在微信读书上看到75岁的他,感觉更亲切了。)
我把我的孤独丢失在路上了,许多热心人围着我,要帮我寻找。我等着他们走开,如果他们不走开,我怎么能找回我的孤独呢?如果找不回我的孤独,我又怎么来见你呢?
我想即可上路,沿着你的盼望,去寻找你,叩响你的屋门,然而我不能。
但我也不愿意接受无尽的盼望的折磨。
世界很大,请你锁上屋门,到广阔的世界上去漫游,在漫游中,把我暂忘。
世界很小,我们一定会在某个街角相逢。
很高兴,周国平先生在享受孤独的同时,也拥有了烟火气的天伦之乐。
原创文章,转载须经作者同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