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会一个人在宿舍,我刷着剧,停不下来,沉浸在电视剧情节里,不愿复习,也不愿改论文。被自己的潜意识驱使着,沉浸娱乐里。
但我意识到这样不对,因为我需要复习,需要改盲审意见,同时也在指责自己浪费时间,甚至还把没有做到的那些事加上因果,认为就是自己不努力所造成的。陷入一种惯性的怪思维里,自己也玩了,时间已经浪费了,却还要对自己一番指责批判,内心很不是滋味儿,这种感觉很熟悉,曾经每次这样控制不住自己的时候,都会自责内疚。尽管已经知道沉没成本不是成本,但似乎还是阻挡不了潜意识的自责行为。
不过自己也很庆幸自己还能够意识到这个问题,能够看见它,甚至看见自己对它的惯性反应。我给自己贴标签,认为自己就是懒惰的,不努力的,虽然我们需要看见并接纳,但贴标签和接纳自己其实是两码事,贴标签是在给自己定性,而接纳只是接纳当下这个行为,不涉及人身审视。所以,我又问自己,我是一直都是这样吗?显然不是,我也有不顾一切努力拼搏的时候,所以说自己是个不努力的这个标签显然是个假象,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只是有懒惰的行为但不代表我就是懒惰的人。然后继续追问自己,既然不是这样的人,那当下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行为,一是事情太多,压力大,反而不想面对,二是计划不够清晰,不知道怎样执行,所以简单直接的娱乐反而更能缓解心理压力,三是潜意识的关注别人的想法,内心对于玩耍的不满足,尤其是没人在的时候,就想着放纵和放松,这似乎源自于小时候我妈经常让我在家做作业,她不让我看电视,但是我会等他不在的时候偷偷看,而且他们也希望看到我努力的一面,所以慢慢的,我学会在他们面前表现出学习的样子,不在的时候就偷偷看电视,就在我心里种下了一种学习是给别人看的,忽略自己对于学习的真正兴趣。
而当我焦点不在自己身上时,那对于自己当下的工作任务就缺乏思考,也就没办法有效执行。而且我对电视剧的上瘾行为也是我的潜意识在作怪,因为我有当受害者的需求,我会把责任推给电视剧太好看,或者定性自己就是没定力的人,以此来强化自己的身份认同感 ,从而逃避当下急需要做的事情。等到拖到让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情绪升起,再把这些情绪转嫁到外界进行释放。如此,让自己内耗,在找其他外界的托辞让自己心理舒畅。
好,现在我看清了这背后的行为机制和真相,我允许自己短暂的放松娱乐,也接纳自己当下的行为和心理需求,我也决定放下这些需求,我要收回力量去改变,重新创造。不指责,不批判,无条件爱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