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

作者: 昌平老刘 | 来源:发表于2020-11-22 16:06 被阅读0次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这首杜甫的绝句,三十年前就会背诵,然而对于其中体现的深刻含义,一直了解的不够。

    前几天又翻阅蘅塘退士的《唐诗三百首》,读到这首诗关于“遗恨”二字的释义,感觉有必要记录下来。

    自己一直以来,认为“遗恨”两个字只有一个含义,那就是以不能吞灭吴国为恨。然而《三百》中还提出了三个不同层面的含义。

    盖三国形式,北方曹魏势大,东南孙吴,西南刘蜀势小,所以很多人都认为,只有保障了孙刘联合的态势,才有可能与曹魏抗衡。不但后人有这样的事后分析,当时的有识之士,也不乏这样的看法。

    赤壁之战,孙刘立马江头,让曹兵抱憾而归,就是联合最好的明证。如果孙刘不肯联合,则难免被魏国各个击破,难于自保。

    诸葛亮在隆中对的时候,已经看的很清楚,只有与孙吴联合起来,才能确保自身安全,所以对于孙吴势力,诸葛亮一直都是按照联合结交的态度来提供决策参考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遗恨”二字,就有了别的解释。不是因为不能吞并吴国而遗恨,而是因为不能一直贯彻联合吴国的大政方针去进行发展部署而感到遗恨。

    关羽败走麦城,军败身死,固然有吴国的因素,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关羽本身采取的对吴政策,才是内在根源。关羽死后,刘备发兵百万,挥师东征,至有夷陵惨败,从此蜀汉元气大伤,并最终国灭,不能不说是最大的遗恨。

    刘备发兵之前,诸葛亮身在西川,无暇分身,修书力劝刘备不可贸然行事,然而刘备不听,最终酿成惨祸,不是最大的遗恨吗?

    诸葛亮并不是不想吞灭吴国,他整盘棋的谋划,是首先自我强大起来,达到与曹魏独立抗衡的程度。自我强大的基础,是从祁山北出,通过对曹魏的蚕食来实现,而不是通过与吴国结仇来谋取。因为孙吴历经三代经营,根基稳固,不宜轻举妄动。

    一恨刘备不能持续贯彻联吴抗曹的大政方针,二恨刘备不听劝告,因为关羽之死而兴兵报仇,三恨刘备率领百万大军东进,却被一把大火彻底破灭了希望。

    不管怎样,诸葛亮自身,是一个悲剧人物。空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可惜生不逢时,最终五丈原魂灭,确实让后人思之,不胜嘘唏,难免涕下沾巾。

    联吴国策未终申

    纵然开国亦枉然

    八阵图石千载在

    空教后人泪潸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遗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bui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