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书结缘,源于妈妈。
书缘
妈虽只有初小文化,但她爱看书,到了晚年依然喜爱看书、报及杂志。
妈年轻时,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及今后的发展,曾做出一个选择:工作是做儿童玩具还是在新华书店工作,结果妈选择了后者。因此,我和两个姐姐都有读书的习惯,而且,我和两个姐姐所从事的工作都与文化、教育有关:大姐在电视台工作;二姐是教师;而我则子承母业,在新华书店工作至今。
小时候,二姨的孩子的玩具是飞机、火车,而伴随我的是连环画、故事书。曾记得小姨拿表弟的一个直升飞机换了我的一套连环画,后来因此事我后悔了好久,那是我喜爱的《新儿女英雄传》。书摊前、书店里,是我常去的地方。了解《简·爱》等名著,都是从看连环画开始的。
后来妈妈送我一套文革时期的马列著作,是那年月给一位读者留的,因他一直未取,那套书遂成了我的第一套藏书。
那时爸、妈工资低,书也买的少。有时候,书店来教材了,捆衬书的纸张,有好些都是书的散页,虽然凌乱,但在内容上许多都有连贯,我将它们收集整理装订起来,汇成一册,虽然粗糙,比不上书的精美,但因是自己亲手制成,故心喜爱之,摩挲欣赏,久久不能自已,欣悦之情溢于言表。妈有时将每年的年画征订样本带回家,那也成了家里的藏书。
后来大了,妈便带着我和姐姐去文化馆借阅图书,“四大名著”便是上中学时在那里了解的。记得那时借有一本书,讲述的是几个孩子外出探险的事。他们利用假期到郊外爬山,无意中找到一个无人问津的山洞,结果竟发现了秦始皇时期遗留下来的兵器,有的还寒光闪闪,够炫吧!那时,我和表弟竟因此动了外出爬山探险的念头,只是以没有合适的目的地而告终。
上初中时,有一段时间,上晚自习时我抱着从同学那里借来的《天方夜谭》看,因太入神,老师走到身后仍未发觉,我一惊之中,书被收走,以至于此事被书店的钱姨知道后,都不敢相信,说,你那么爱学习,上课看课外书是不是“天方夜谭”啊?
上大学时,最爱泡图书馆。有一次借了一本《少年天子》回寝室看,我因其中的情节竟感动的痛哭流涕,大悲不已,看《北京人在纽约》也是这样。这令室友惊也不是,笑也不是。
我喜读书却不求甚解,以文史哲为主,兼有自然科学著作,尤以文学为多,浓厚的文学氛围加深了我的文学修养,为我以文学为理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成了我的文学之土地、文学之羽翼。
以后再长大一些,若去一地必先逛书店,有好书即竭力购得,长久以来,我竟有了藏书癖!
书缘读完大学,参加工作后,一次大年初一的凌晨,我不顾家人劝阻,乘火车去了武汉,一是为看看母校,二是为人带书。在武汉我逛了七、八家书店,在江汉路新华书店我看上了一本《女书字典》,价值几十元,而囊中羞涩,无钱购来。返家后,我又请假,乘长途大巴行进数百公里赴武汉将那书购回方才心安,并带回了一本有关书店改革的书送给了店领导。
又一次,为去正阳县城补购一本乔伊斯的《尤利西斯》,不顾因突击修路及天降暴雨而带来的重重困难。几十公里轧坏的路面,沟沟荡荡,满是泥浆,原本一个多小时的车程,改道绕道,颠簸蛇行了大半天,蹾得人腰酸背痛,浑身像散了架。有几次,车子险些歪进路边的深沟,过一断桥时车小心翼翼,人两股颤颤。有时,在陡坎儿处偶有被累断车轴的货车。如此情景,让人思来后怕。
近些日子,为了创作,妻子本同意我买本《辞海》,可前提条件是拿到“出版物发行员资格证书”,考完试只差几个月就有结果了,可我等不及,软磨硬泡向妻子发动攻势,耐不住我“巧舌如簧”、“孜孜以求”,妻子竟应允了。我喜之不禁,揣着钱,奔信阳负书几十公里倦倦而归。
爱书,购书,若痴若狂,这样的例子太多了。
读大学期间,因父亲承包书店,我同他曾赴武汉进货,也去邻乡“双河”卖过书。后参加工作,因工作需要去王岗乡做“图书联络员”实地了解图书发行的一些诀窍。
而我现在回明港新华书店主要从事导购工作——为书找读者,为读者找书,因为这个缘故,我也结交了不少喜爱读书、喜爱文艺、志同道合的师友。售书即是聊天,聊天也是读书,读书即为交友。有时还会将那些书店没有而自己有却用处不大的书送给熟人,或低价让出。与师友交换书籍也是我人生的一大乐趣,因为我觉得应归属适合他的人,有书不交流,是死书,如同好友要常联络、交流是一样的。交流了才能活学活用,扩大朋友圈、知识面。有时,送别人书使本来挺熟络的关系反倒生疏起来,一次送朋友的妻子一本书,本来见面与他还挺热乎,不知什么缘故,后来遇见时连最起码的礼貌也没有了。可我对书的热爱反倒更强烈了。
也许是与书结缘太深了吧,也许自认为自己的人生经历特别是患病治疗的经历示之与人而能有益于人,所以总想写一本书。现在工作之余、闲暇时分端坐书城,伏案疾书,实现着人生的价值,不知内心有多美、有多么的幸福呢!
书缘作于2011年11月1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