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历史小说,民间的传说,关于历史人物的最终归宿,不同的版本背后, 都代表着一种群体的情绪发泄。
数千年的封建统治,为男人带来的,是无数展现辉煌,扬名立万的契机。女人永远被当作附属,委曲求全于男人之下。
一个个男人成就了大业,被后世传颂敬仰,而其中起关键因素的女人,早已淹没于荣耀的光芒中。即使被人提起,也以挑剔批判的眼光审视。
无法改变的男尊女卑,无法动摇的社会制度,让一个个本单纯且身怀憧憬的女子,无法抗拒的一步步踏入黑暗残酷的政治斗争。
那些本是男人们玩的游戏,却因某种需要,而必须由女人来参与。游戏当中,女人的作用似异乎寻常的重要。当游戏结束,真正胜利者诞生,一切的利益资源,将得以重新分配。
而这即将被瓜分的资源,也包括了参加游戏的女人。因为,女人永远不可能于男人平起平坐,更不可能同参与竞技的男人同享一杯羹。她们只是男人为了碾碎对手而使用的磨,速度上领先对手而使用的桥。
那些传奇的女性历史人物,无论虚构的,真实的,其演绎者无不站在当时社会的角度,男性的角度,将她们的结局描绘的符合人们心中,作为女性应当得到的待遇。
这么写,真的满足了绝大群体心中最理想的感觉。而更聪明的作者,对她们在大局已定,争斗方休,游戏舞台即将落下帷幕的关键时刻,对这个贯穿游戏始终的女人,结局竟以一种莫讳如深,语焉不详的方式,寥寥几笔匆忙带过。
这种看似失误的处理,实际更体现了一种高明的处理。人们急切想知道她们最后的结局,但是,到最后竟无从查询!于是,心里越痒痒,越想从整部作品中寻来蜘丝马迹,猜测作者是否在文中留下暗示的只言片语。这无形中,又让自己的读者平添了许多。
不夸张的讲,直至如今,这仍是营造悬念的好方法。但前提是书要真正写得好。
那个令无数男人魂牵梦绕,美貌到令月亮也自惭行愧的貂蝉,是整个三国小说中起到支撑平衡的关键点。
没有她,王允无发成功的离间董卓于吕布,更无法激起吕布后来对董卓的诛杀之心。没有她,吕布也不可能因其一句“将军与妾作主,勿轻身自出”,而放弃了陈宫献上的逃脱之计。最终身陷囹圄,被曹操取了性命。
她是历史的转折点,多少人因她而归于黄泉,之后便是新格局的开始。而她的结局,好像随着吕布的陨落一起消失的无踪影。我们从《三国》中,似乎再也窥视不到关于她的半点足迹。
于是,坊间的传说,慢慢开始填补了我们对她的难以寻觅,而产生的失落。
就像开头说的,每一个流传的版本,都代表着一个群体内心的宣泄。封建时代以保守势力为代表的卫道士,他们最不愿看到的,便是那些万古垂青的英雄豪杰,沾染了红颜祸水而误入歧途,最终将整个江山带入万劫不复。
于是,就有了关羽大义斩貂蝉的传说。那义薄云天的关羽,基本上也就是封建时代,权利制度的人物化的体现。实际上也就隐晦的指出,貂蝉必将被那个时代所不容,与其说是斩杀貂蝉,倒不如说是对当时捍卫传统礼教的夫子们,对女性那些放纵权利用道德的斩杀。
尽管,这似乎有些变态,但这样的结局,对他们可谓是一种最畅快的意淫。
而另一版本,则貂蝉的结局截然不同,叙说貂蝉经历了董卓,吕布的相继殒命,悲惨的她最后落入曹操之手,而这恰恰是她暗无天日生活的开始。建安十五年,曹操的孔雀台于邺城建成,貂蝉,便幽禁于此。每日,受到无尽的蹂躏与摧残。
这个,已经很变态了。此版本的内容,应为当时底层市井所创。人民群众的想象力真的是非常丰富。一个绝色奇女子,周旋于雄霸天下的数位豪杰中,每每都临危不惧,且游刃有余,而最关键时刻竟没了去向,说不过去啊!既然你不说,那我们来说。
既然是我们说,不添加点带颜色的佐料,怎可令人有一个咂摸不尽,而又遐想连篇的结尾?所以, 这又是一种荤段子般,接地气式的民间意淫。
当然,也许罗贯中本意是想为世人造一悬念,以貂蝉无故的消失来引发人们的思考。 但结果,却是让不同群体将内心想表达的东西,尽情的宣泄出来。
吕布诛杀董卓确实是发生过的,而貂蝉,我们打开各个历史文献,却也很难找出有关于她的记载。而她的美貌,她勾人魂魄的妩媚,她一切令人惊异的传奇色彩,似乎只诞生于老罗的这本《三国》中。
我们是否可以大胆的推测下,貂蝉,实际上也只是老罗出于某种对情思的追忆,依照其印象去加工,美化出了一个几近完美,毫无瑕疵的貂蝉?
而她的结局,是否又因老罗的怀念,变得不忍下笔。因为,老罗想让她的完美,永远停留在书中,停留在读者的脑海里。
这样,才是对她最恰如其分的描绘。如果老罗在书中让她死去,更甚者让他被任意欺凌,这将是对他心中的女神最大的玷污。他绝不可能做到。所以,让她永远的活着,活在老罗的心中,活在人们的心中,才是老罗最大的夙愿。
我们在这里,也偷偷的大不敬一下,说这个貂蝉的诞生,也是老罗隐藏在心中的一个意淫?
最后,以老罗在书中为貂蝉所做的一首诗,来缅怀这位美貌与神秘共存的奇女子。
红牙摧拍燕飞忙,一片行云到画堂。眉黛促成游子恨,脸容初断故人肠。榆钱不买千金笑,柳带何须百宝妆。舞罢隔帘偷目送,不知谁是楚襄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