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国学与传统文化
读《孟子》能学到什么

读《孟子》能学到什么

作者: 大宋努力 | 来源:发表于2017-09-19 17:46 被阅读67次
    一起读《孟子》6.png

    你对孟子是什么印象呢?

    在我的印象里,孟子喜欢讲大道理,都是一些仁者爱人的话,不管从哪里开始,孟子都能转回到道德问题上,经常举个栗子,喷得别人怀疑人生;但是再妙语连珠,也只是一件漂亮的花瓶,没有实际用处。

    后来看《传习录》,我才发现自己全理解错了,孟子表层谈的是仁义道德,但仁义的背后是严谨科学的逻辑,支撑逻辑的是人性,从上到下,孟子全说透了。《孟子》是一本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人生攻略。

    那么,孟子到底是做什么的呢?

    孟子生活在距今两千多年前、打仗打得最热闹的战国时期。

    当时,中国大地上分布着十多个大大小小的诸侯国,这些诸侯国的老大周天子被彻底架空,各诸侯王不再看周天子的脸色,各种争端冲突都私下里自行解决。

    因为大家都是平级,又没人能以德服人,所以大家都达成一个共识,谁拳头硬就听谁的。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摩拳擦掌发展军备,有七股势力发展最为迅猛,代号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并称战国七雄。拳王争霸赛主要就在这七个大诸侯国之间展开,其他的小诸侯国则沦为摇旗呐喊的角色。

    战国前期,因为有小诸侯国夹杂在七大国之间,七雄的冲突还比较克制,相互的较量只为分出胜负,来决定小诸侯国的归属权。但随着郡县制的发展,中央集权有了切实可行的政治制度,诸侯王有开始有能力管理更大片的土地,小诸侯国就逐渐被并入大诸侯国的版图,战国七雄的野心也随着领土的扩张开始膨胀,有了吞并天下的野心。没有小诸侯国在中间作为缓冲地带,七雄之间开始直接碰撞冲突,战争愈演愈烈,从竞技模式切换到生死模式,灭国战争开始出现,人民全部跌入到水深火热的战争中。

    孟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始游说各诸侯王,主张推行仁政,建议君主爱护人民,发展生产,让人民过上小康日子。

    这种政策是不是迂腐,在战火纷飞的年代,拼的是军队实力,这一套慢悠悠的管用吗?

    管用,我们经常会说到胜算,在战争中胜算是算什么呢?《孙子兵法》里有答案,算五个方面:道、天、地、将、法。

    其中“道”排第一位,是最先要计算,也是最重要。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你要想打仗,首先要先获得人民的支持,人民支持你,你的胜算就大,不支持你,你就没有胜算。

    毛主席曾在抗日战争时期发表过文章《论持久战》,判断抗战一定是持久的,判断中国必胜,主要的依据的就是这个“道”。

    既然政策有用,孟子又那么会说,为什么没有国君愿意采纳孟子的仁政呢?

    也不是没人愿意,只是做不到。其中一个是腾国的滕文公,滕文公向孟子问政的态度非常恳切,但腾国是个小国,又处在齐、楚两个大国的夹缝中,没有条件推行仁政。孟子给他的建议是尽力而为,做多少算多少,为子孙后人的发展创造条件。

    还有一个是孟子寄予厚望的齐宣王。齐国是个大国,物阜民丰,地界范围大概就是现在的山东省,地理位置得天独厚,而且齐宣王也比较喜欢听孟子谈仁政。

    但推行仁政需要君主以身作则,这样才能上行下效,推广开来。齐宣王偏偏是一个控制不住欲望的人,生活骄奢淫逸,“滥竽充数”的典故就和这个齐宣王有关;并且野心勃勃,一心想效法齐桓公、晋文公称霸,建立功业,所以他还不能等,一看到利益就扑身而上。

    孟子给齐宣王的战争策略是“以有道伐无道”,你只管修理好国内政治,等到他国有变,国君失去民心,你才可以前去讨伐,所有的战争都要以团结人民为目的。可这个齐宣王任性胡来,齐宣王攻克燕国后,孟子曾劝他燕国民心尚未收服,不要占领燕国,可他不仅占了,还把燕国的珍器宝物掠夺一空,让燕国人恨得咬牙切齿。果然后来燕国反叛,差点将齐国灭国。齐宣王可以赠给孟子约等于现在2000万人民币的咨询费,但是无法按照孟子的仁政要求去做。

    如果按照救世济民的标准评价,孟子是一个失败者;但按我们现在的成功标准,孟子应该算相当成功,他游说诸侯的谈话对象是各国国君,经常拿到国君赠送的上千万人民币的咨询费;记录他言行的《孟子》,成为中国学子的必学科目。

    读《孟子》都能学到什么呢?

    我们可以跟随孟子的脚步,走进战火纷飞的战国岁月;旁听孟子如何劝谏各国诸侯,推行仁政;观看孟子在那“百家争鸣”氛围下和各路学者分析、辩论问题,听孟子教诲弟子。

    我们将看到“仁政”背后的深层次逻辑,了解支持逻辑成立的人性;我们将学到孟子看问题的角度,把抽象问题具象化;学会运用逻辑推理,直达问题本质。

    当然,我们还将接触到孟子思想的源泉。

    为什么孟子懂那么多,为什么没有问题能够迷惑孟子。是靠多读书吗,还是靠多走路?

    都不是。那个时代能有多少书,那个时代能走多远的路。

    “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人真正的学问从不源自外面,而是源自人的天性,孟子说:“善养吾浩然之气”,就是善于培养运用这个天性。

    让我们按照孟子游说诸侯的时间顺序,一起读《孟子》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孟子》能学到什么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hgs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