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5883291/005fc636570e22bb.jpeg)
情感引导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控制型父母与放任型父母
误区二:轻视低谷和否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磕到摔伤,家长不要说,不疼,快起来!类似这样的语言会让孩子长大之后缺乏同情心,并且以自我为中心。
误区三,采用外部激励和奖赏的手段:
孩子会干某一件事情,就给一个奖励。这样的外部激励手段,很可能一时有效,但不能经常有效。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即使没有奖励也应该去做正确的事情。
误区四:以消极后果作为惩罚:因为孩子不听指挥就被妈妈示意,暂停活动的惩罚。
正确做法:利用直接后果来教育孩子,先给孩子讲好原则。事先给孩子说明7:00回来吃晚餐,7:30洗澡,然后上床听故事孩子,孩子7:10回来了,晚餐就没有甜品吃了。
对于他喜欢或者玩耍而错过了甜品,什么叫同情。但也要指明是因为他不顾妈妈的畸形才耽误你了,晚饭的时间他的迟到是问题的症结所在,而丧失甜品,只是它引发的一个直接后果。这个后果不是直接惩罚他。
晚餐没有吃到甜品,不是惩罚他是让他学会在吃晚饭的时候准时回家。晚餐和甜品是关联的,但如果你说晚餐没有按时回家,不允许看电视,这两件事情就没有任何关系。
怎样吃到甜品呢?只有准时回家,要启发孩子思考正确的解决方案。日常价遵循这种程序,而不是说谁说了算。
让孩子合作的关键是激发他们内在的能动性,让孩子因为自己会受益而去做某件事情,而不是因为他们受到威胁或者逼迫。
总体来说就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思考什么怎么做,对自己利益的最大化,让自己从主观上去做,而不是听从于父母。
不要和孩子起争执,相互对峙。我们要尽快结束这种状况,只要一方停止对峙,游戏就结束了,就像拔河一放松的手,比赛就结束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