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闲读《随园诗话》(417)

闲读《随园诗话》(417)

作者: 真老实人_425a | 来源:发表于2021-08-25 23:30 被阅读0次

【原书补遗卷八·六二】

门下士孙莲水秀才,自山左归,为余言学使阮芸台阁学,风雅绝俗,爱士怜才。渠深感栽培之恩。并诵其《小沧浪雅集诗》云:“北渚尘鞅明湖翠微濠梁宜客性,山水愿人归。乐趣,吟情。孤亭复虚榭,徙倚意无违。”《莱阳(按:原诗名为莱州试院晓寒》云:“渤獬阳和犹未回,晓闻昕鼓发轻雷。山风入院初重,潮气满城未开。昨夜清樽北海,何人博议东莱。此时颇让江南客,官阁春深落古梅。”余为钦迟不已,惜乎未窥全豹。近复持衡两浙,吾乡多士,得一宗工,当何如抃庆耶?

孙莲水,即孙韶,(1752年—1811年),字九成,号莲水,江宁人。诸生。诗人。曾入阮元幕。著《春雨楼诗略》,阮元为之序。

山左,即山东省。

阮元,(1764年-1849年),字伯元,号芸台、雷塘庵主、揅经老人、怡性老人,江苏扬州仪征人。清朝中期官员、经学家、训诂学家、金石学家。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进士,先后在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供职,并出任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身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所至之处,以提倡学术、振兴文教为自任,勤于军政,治绩斐然。晚年官拜体仁阁大学士,致仕后加官至太傅。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去世,年八十六。谥号“文达”。阮元提倡朴学,曾罗致学者编书刊印,主编《经籍籑诂》,校刻《十三经注疏》,汇刻《皇清经解》等,于数学、天算、舆地、编纂、金石、校勘等方面亦多有建树,史称其“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主持风会数十年,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生平著述丰富,撰有《揅经室集》、《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等三十余种著述传世。其中《小沧浪笔谈》涉及山左历下人文历史,倍受现代济南守望者关注。

阁学,官名别称。北宋宣和末年,陈亨伯进官龙图阁直学士,科称龙学。显谟、徽猷二阁直学士欲仿效之,但难称谟学、猷学,乃以阁学泛称诸阁学士。明沿此称,并泛称诸殿学士为殿学,翰林学士为翰学。清惟内阁学士称阁学。

小沧浪,亦称小沧浪亭。在济南大明湖铁公祠庭院内西南隅。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阿林保重修铁公祠时,参照苏州沧浪亭建成。其名之典取自于《楚辞·渔父》“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其亭坐北朝南,半浸水中,长方形式,歇山飞檐,外设围廊坐栏。整个建筑,采用借景手法,把湖光山色借入园内,于内正可欣赏。

北渚,音běi zhǔ。北面的水涯。《楚辞·九歌·湘君》:“鼂骋騖兮江皋,夕弭节兮北渚。”王逸注:“渚,水涯也。”宋·陆游《北渚》诗:“北渚露浓苹叶老,南塘雨过藕花稀。”但“北渚离尘鞅”句中的北渚,阮元曾专门说明“即杜子美所言北渚者也。”杜甫写大明湖的诗有“北渚凌清河”句,字面上看是说明小沧浪亭的方位,而实则通过引经据典增强诗情画意。

尘鞅,音chén yāng,世俗事务的束缚。鞅,套在马颈上的皮带。唐·牟融《寄羽士》诗:“使我浮生尘鞅脱,相从应得一盘桓。”

明湖,即大明湖,济南市区湖泊、济南三大历史名胜之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旧城区北部,是由济南众多泉水汇流而成,湖水经泺水河注入小清河。水面面积57.7公顷。景色秀丽,湖水澄碧。1957年正式辟建成公园。大明湖历史悠久,纪念建筑及自然景观颇多,诸如历下亭、铁公祠、小沧浪、北极阁、汇波楼、南丰祠、遐园、稼轩祠等。唐以后历代诗人,都留有诗篇。

翠微,此处泛指青山。“明湖浸翠微”,则指在小沧浪亭可见千佛山倒影沉浸于大明湖中。

濠梁,音háo liáng。犹濠上。梁,桥梁。濠上,意思是濠水之上。典故。《庄子·秋水》记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见鯈鱼出游从容,因辩论鱼知乐否。后多用“濠上”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之地。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目对鱼鸟,水木明瑟,可谓濠梁之性,物我无违矣。”

庄、惠,指庄子与惠子。

孟、韦,指唐朝诗人孟浩然、韦应物,他们都是山水田园派诗人。

徙倚,音xǐ yǐ,意思是徘徊,来回地走,逡巡。出自《楚辞·远游》:“步徙倚而遥思兮,怊惝怳而乖怀。”王逸注:“彷徨东西,意愁愤也。”

莱阳,山东省烟台市代管县级市,名称来自于“日月出东莱之阳”。古为“昌阳”、“长广”,又有“梨城”、“龙城”的称号。位于山东省东部,北邻烟台,南接青岛,自古以来就是“胶东腹地”。后唐同光元年(923年),庄宗李存勖为避祖名国昌,改昌阳为莱阳(即在莱山之阳,莱山为旌旗山古名)。清朝时属登州府。1987年,撤销莱阳县设立莱阳市。

莱州,指莱州府,明清时期山东省设置的一个府,府治掖县,即今山东莱州市掖城,其中潍县是莱州府经济最发达的县。民国二年(1913年)废。阮元当时任山东学政使,应该到府一级地方主持院试,诗名应是《莱州试院晓寒》。

试院,旧时科举考试的考场。《宋史·选举志二》:“自今乡贡,前一岁,州军属县长吏籍定合应举人,以次年春县上之州,州下之学,覈实引保,赴乡饮酒,然后送试院。”

渤澥,音bó xiè,古代称东海的一部分,即渤海。《文选·司马相如<子虚赋>》:“浮渤澥,游孟诸。”《初学记》卷六:“东海之别有渤澥,故东海共称渤海,又通谓之沧海。”《史记·高祖本纪》:北有勃海之利。《索隐》:勃,旁跌也。旁跌出者,横在济北,故齐都赋云:海旁出为勃,名曰勃海郡。《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作“勃澥”。裴骃集解:“《汉书音义》曰:‘海别枝名也。’”司马贞索隐:“案《齐都赋》云,海旁出曰勃,断水曰澥也。”

昕鼓,黎明时学堂敲击的起床鼓声。昕,音xīn。指太阳将要出来的时候,也指黎明。有成语“大昕鼓徵”,意思是太阳初升,击鼓令人早起。语出《礼记·文王世子》:“天子视学,大昕鼓徵,所以警众也。”

旆,音pèi,本意是古代旌旗末端形如燕尾的垂旒,特指镶在旐旗边幅的旗饰,引申泛指旌旗。东汉·陈琳《大荒赋》:华盖建杠,招摇树旆。摄提运杓,文昌承魁。

关,最早见于金文。金文为会意字,从门,门内有闩。战国文字“关”即从门,中像门闩。小篆变为形声字,从门,𢇇声。南北朝以来的俗字,曾把繁体字“关”中间的部分简作“关”。近代民间又将外面的“门”省略,写作“关”。《简化字总表》采用了这种写法。此处的“关”当指试院门。

清樽,音qīng zūn,亦作“清尊”、“清罇”。酒器。亦借指清酒。《古诗类苑》卷四五引《古歌》:“清樽发朱颜,四坐乐且康。”宋·曾巩《戏呈休文屯田》诗:“纵无供帐出郊野,尚有清樽就闲燕。”

北海,指北海郡,汉置,山东旧青州府东部莱州府西部之地,治营陵(在今山东省昌乐县东南五十里),隋改为高阳郡。唐改青州,旋仍曰北海郡,后又为青州。宋曰青州北海郡,金改为益都府,即今山东益都县治。

博议,指全面详尽地讨论或评议。《北史·魏收传》:然犹以群口沸腾,敕魏史且勿施行,令群官博议。

东莱,指东莱郡。汉景帝时分胶东国而置,其地在今山东烟台、威海一带。东汉时治所为黄县(今山东龙口),属青州。曹魏时移治掖县(今山东莱州),南朝宋移治曲城县(今招远西部)。北魏复治掖县。隋唐改为莱州。

江南,中国地理区域,在文化、地理、气候等领域的不同情况下,江南的范围、概念和定义各不相同。广义上的江南是指长江之南,一般多指长江上中下游南岸区域。其中,上中游只是地理上的长江以南的江南,而下游地区江浙皖属于文化上的江南。阮元是扬州仪征人,故其自称“江南客”。

钦迟,音qīn chí,释义:1、敬仰。《晋书·隐逸传·陶潜》:“刺史 王弘 以 元熙 中临州,甚钦迟之。” 郭沫若 《在新义州告别》诗:“告别在今日,钦迟意满怀。”2、恭敬地等待。宋·洪迈《夷坚乙志·玉华侍郎》:“瑶台一别,人间甲子周矣。嗣见有日,钦迟好音。”

持衡,音chí héng,释义:指公允地品评人才。持,拿着,握着。衡,原义是绑在牛角上防止伤人的横木。金文至楷书字形皆由角、大、行构成。中上部为“角”;“角”为兽角的象形,于此特指牛角;中下部为“大”,指人。行,有说是声符,也有说是道路。古时候,人们为了防止牛以尖角顶人伤人,便在牛角上绑一较大的横木。而此横木,必须捆绑得平实才能起到防范作用,行走时才能够平稳,故衡有平、对等之意。而以秤称重时,只有两端重量相等,秤杆才能平衡。“衡”由此引申为称重,又引申为平衡、评定之意。唐·綦毋潜《送崔员外黔中监选》诗:“持衡出帝畿,星指夜郎飞。”阮元此时调任浙江学政,袁枚故有此语。

宗工,音zōng gōng,释义:1、尊官。即高官,也是对官员的敬称。《书·酒诰》:“越在内服,百僚庶尹,惟亚惟服宗工,越百姓里居,罔敢湎于酒。”孔传:“服事尊官,亦不自逸。”2、犹宗匠,宗师。指文章学术上有重大成就,为众所推崇的人。《金史·文艺传下·元好问》:“兵后,故老皆尽,好问蔚为一代宗工,四方碑板铭志尽趋其门。”

庆抃,音qìng biàn,亦作“庆忭 ”。庆幸,喜悦。唐·韩愈《贺雨表》:“微臣幸蒙宠任,获覩殊祥,庆抃欢呼,倍於常品。”《宋史·礼志十九》:“元正令节,臣等不胜庆抃,谨上千万岁寿。”明·宋濂 《<春秋本末>序》:“臣幸生盛时,遭逢两宫之圣,不胜庆忭之至。”《诗话》原书为“抃庆”,或是刊印错误。

(待)

相关文章

  • 闲读《随园诗话》(417)

    【原书补遗卷八·六二】门下士孙莲水秀才,自山左归,为余言学使阮芸台阁学,风雅绝俗,爱士怜才。渠深感栽培之恩。并诵其...

  • 袁枚撰写并亲书的《恭祝丽川中丞大人诗》

    因为硬读《随园诗话》的缘故,对《随园诗话》中涉及的诗文、人物、典故多有浏览。 随园诗话》卷一载:“咏...

  •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硬读“《左氏》:郑伯享赵孟于垂陇,七子赋诗”小记 ——《随园诗话》随读随写(6) 《随园诗话》卷一:《左氏...

  • 闲读《随园诗话》(3)

    【原书补遗卷五·八】张若瀛诗,好游戏,咏《眼镜》云:“终日耳边拉短纤,何时鼻上卸长枷?”闻者皆笑。《赠兄竹杖》云:...

  • 闲读《随园诗话》(6)

    【原书卷二·—八】尹文端公论诗最细,有“差半个字”之说。如唐人:“夜琴知欲雨,晚簟觉新秋。”“新秋”二字,现成语也...

  • 闲读《随园诗话》(7)

    【原书卷二·四一】为人不可不辨者:柔之与弱也,刚之与暴也,俭之与啬也,厚之与昏也,明之与刻也,自重之与自大也,自谦...

  • 闲读《随园诗话》(15)

    【原书卷三·三〇】杭州周汾,字蓉衣,咏《春柳》云:“西湖送我离家早,北道看人得第多。”不脱不粘,得古人未有。惜客死...

  • 闲读《随园诗话》(12)

    【原书卷二·六四】崔念陵进士《鄱阳道中》云:“斑鸠呼雨两三处,毛竹编篱四五家。流水声中行半日,薰风不动晚禾花。”《...

  • 闲读《随园诗话》(13)

    【原书卷二·七八】上虞陈少亭爱童二树五言,为《摘句图》,仿阮亭之摘施愚山也。余尤喜其“早烟山际重,春雾水边多”、“...

  • 闲读《随园诗话》(4)

    【原书补遗卷五·一十三】山东道上,妓女最多,佳者绝少;过客题诗壁上者亦多,佳者亦少。独有无名氏末二句云:“最是低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闲读《随园诗话》(41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olki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