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忙笑这说:
“咱们雪下吟诗?依我说,还不如弄一捆柴火,雪下抽柴,还更有趣儿呢。”
很多人看到黛玉当面说出宝玉心思,我想说宝玉心思,也只有黛玉懂。说出来呢?
宝钗等人呢?都笑了。
宝玉呢?瞅了黛玉一眼,也不答话。
说了他们几个的谈话,刘姥姥的故事就没有意思在写了。结果,讲完故事大家都散开回家的时候,宝玉却背地里拉了刘姥姥,细问那女孩儿是谁。
痴心如此,也没有第二人了。
刘姥姥只得编了告诉宝玉:
“那原是我们庄北沿地埂子上有一个小祠堂里供的,不是神佛,当先有个什么老爷。”说着又想名姓。
难为刘姥姥了。
宝玉就说:
“不拘什么名姓,你不必想了,只说原故就是了。”
这就是仓促“断更”的后果,宝玉追根问底的,不是故事结果,而是女子结果。
刘姥姥就接着编:
“这老爷没有儿子,只有一位小姐,名叫茗玉。小姐知书识字,老爷太太爱如珍宝。可惜这茗玉小姐生到十七岁,一病死了。”
把她说死,看你问什么。
宝玉听了之后,跌足叹惜,又问后来怎么样。
打破砂锅,也就这样了。
刘姥姥继续编:
“因为老爷太太思念不尽,便盖了这祠堂,塑了这茗玉小姐的像,派了人烧香拨火。如今日久年深的,人也没了,庙也烂了,那个像就成了精。”
还是靠到轮回神佛上面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