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是分门别类、各读所爱的。有些人觉得只有知识、技能、方法、励志之类的书才是有用的,其余都无用,持这般思想的大有人在。毕竟人各有志,也无可厚非。我把这类书归纳为实用类书籍。为了工作、生存、解决问题,我也读过一些类似的,但并不属于真正的喜欢。而自己热衷的是文学、历史、社会等相关的书籍,虽说这在某些人眼中视为“无用”,却也无法阻挡自己在这一类书籍中尽情地“浪费”生命。
近来多闲,随手乱翻家中藏书,虽之前都算读过,只如今复读才明其真意,察其蕴涵,体其深刻,识其奥妙,懂其技巧。看来很多好书读一遍绝对不够,时间稍长,就连情节也渐模糊,更别说知其精神之妙;多读几遍,才感到自我的浅薄。如今面对浩瀚书海,如何选择?会很迷茫!因为生命有限,精力有限,知识、信息与文章的爆炸倒是无穷的,以有限对抗无穷必败;故而、选自己读过而没读透又深感十分好的书最为保险。这么说并不等于我不看新出版的书,只是表明一些好书、或者精彩的片段值得多读几遍。
要是某人的文字,一时读来来深感可爱,自己也会被同样的气韵流动所感染,偷偷模仿,暗自学来,即兴写下一两句眼前的场景,立马发现,那个人的文风也一点点传染给我了。接着读不同的作者,又会有另一种风格,心里一喜欢,文句中自然而然地模仿夹杂了起来……忽然觉得,一个人的文风也许就是这样慢慢地被传染、夹杂、发酵、渗浸、融合而成的。就像本文前面第二段,也是读了一段古文,忽然被这样的语气感染,于是也试着写一段自己的话语,短小一些似乎不难,长篇的就气短局促了。所以功底还是不够,唯有不断学习。
常常,没有深刻的思想作动力,也就写不出琐碎小事的魅力;没有童趣的心态作后盾,也写不出好玩诙谐的美丽。哲学理念、宗教信仰、生活观点、价值观念、习性爱好都对文字有多多少少的影响、潜移默化的渗透。意气风发的时候,口气也激进豪迈;挫折失败的面前,语气也带收敛惆怅;平静理性的时刻,思想最为公正客观,要始终保持这样的心境、心态是难能可贵的!有时意志也是摇摆,受到外界言语刺激发表有失偏颇的言论也是有的;或者明知不对,也要诡辩。理智挡不住情感,正经敌不过引诱,判断赢不了猜测!一件事情,假如你一定要别出心裁,从违背常理的一方来评判也总是可以的,只要读者卖你的账。
以前,看一本书,就写一篇感受,有些是应付任务,有些是滥竽充数,有些是了却情面,都作不得真;只那些不受束缚又由感而发的心里话才是真正的好文章。现在,力求摆脱拘束,站在旁观者的立场,静心静气、全神贯注地潜入作者的思想深处,方能体会到那些以前容易漏失掉的精彩。文字好玩是因为生活好玩,文学可爱是因为思想可爱。记得以前中学里的数学老师教导我们不要“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这倒符合数学里的排列与组合,应景应时,把所有可能的情况都枚举穷尽,令人感到好玩的同时,也深明其中的大义。
你若浮想,我必联翩;春暖花开,心暖发呆;灵感创意,一块齐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