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任何一个人,一生只做了三件事,便死去了。自欺、欺人、被人欺,如此而已。
如果能逃出了这三样的话,就跳出三界外,真正的高境界了。
不自欺
一个人对自己认知清晰,不欺骗自己,其实很难。
孔子初次参加祭祀典礼,很多规矩都不懂,于是请教身边的人。有人就责备孔子,怎么这么不懂礼。
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我不懂,不能假装懂,所以要请教,这样才能不出岔子。
对自己诚实,是一种极高明的智慧。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容易被蒙蔽。就像是狐假虎威的狐狸,因为背后有老虎撑腰,所以百兽辟易。
渐渐地,其他动物的恭维让它飘飘然,觉得自己真的天下第一了,然后去挑衅大象,最终惨死森林。
有时候,一个人的能力强,很可能是借助了其他力量,别人奉承你,未必是你能力强。有可能是你的位,也有可能是他们见识太浅。
苏轼曾经担任朝廷的礼部尚书,声名显赫。很多人就奉承他,说他一肚子的锦绣文章,但苏轼有很清醒的认识,他知道自己是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时刻保持反省的状态,保持谦逊,一个人才能去掉外在的遮蔽,认清自己。
不欺人
一个人不欺骗自己,才能不欺骗别人。保持内心的真诚,才能不向别人使用狡诈的手段。
苏轼在乌台诗案中“因言获罪”,被人寻章摘句,扣上了反对皇帝的帽子,九死一生。
后来新党垮台,旧党起复,苏轼得以重返朝堂。当时旧党打压一个新党言官。同样是“寻章摘句,罗织罪名”。
苏轼反对,说“这其中的滋味我尝过,不愿意让别人尝。言事无罪。”这是宋朝的铁律,也是苏轼内心的自由。
他不能欺骗自己说:对待政敌,不择手段也是合理的。所以他不能“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因为不欺己,所以不欺人。
只要内心的闸门不曾松懈,无论外界多污浊,我们始终都能保住内心的善良。
不被人欺负
一个人不自欺、不欺人,那么谁又能欺骗得了你呢?
苏轼一生历经波折,在朝、外放、贬官、还朝、外放、贬官,大起大落、飘零四海。
如果他肯自欺,或者肯欺人,他的仕途就不会这么坎坷。
就像他的朋友章敦,欺骗自己说“官场就这样,我也就跟着一起混吧”开始自欺、欺人,于是官途顺畅。苏轼的不自欺、不欺人,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真诚。
不回避问题、不遮蔽问题,总是和挫折黑暗正面对抗。这是一种煎熬,远不如章敦随波逐流来得舒服。
正因为煎熬,所以思索、所以读书,所以写作。人生在世,若不自欺,谁没有无法解答的困惑?他熟读儒释道经典,用自己的思考去解答自己人生中的困惑。最终自由出入儒释道三家,世事洞明,淡然豁达。
人生的通达哪里来?在不断的反省、不断的煎熬、不断的思考中来。
不自欺、不欺人,是智慧的源头。历经风雨,他一眼就能看到人心里,又有谁能欺骗他呢?
人要自爱,才能爱人,最后自然可被人爱。人要自尊,才能尊人,这样才能使人尊你。人要自立,才能立人,这样才能让别人立你。
王阳明说:“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一切问题都是自身的问题,都是自己内心的问题。
不要管外界的环境如何,只要修好自己的身,守住自己的心,人生自然能得圆满。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