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3年12月8日,晴空万里。此刻是下午3点半,我独自坐在货运站办公室里,一抬眼湛蓝湛蓝的天空,像是挂在对面山头上的蓝色头纱,白白的水滴桥似挂在大山胸前的一根项链坠子,总之美了。
今天早晨的气温很低,所幸的又碰到了小平的车,没有在江边等太久,开完早会,我拿着自己的茶杯就上了货运站。
任姐想必又早起到了,办公室的门半掩着,空调应该是没开多久,办公室还没热起来,开水也已经烧好了,人却又没在了,我发信息问她,才知道又去学习了。
逃不过魔咒的黑色星期五,又是没有车皮的早晨。上午10:00车皮终于来了,我心里犯嘀咕又是卡饭店的,11:20第一趟10个已装载完毕,师傅们都下站台去吃饭了,他们跟我说你也赶紧去吃口吧,12:30开始装下一趟。
我草草吃了几口就连忙往回赶,在回来时看见师傅们已经都陆陆续续往站台返回了,我的也就直接上了站台。
下午有一个车皮因为装载的产品间隙过大,叉车班长喊我到跟前,问我这个要怎么装?说实话我被问蒙了,我不知道!
看到他焦灼的眼神,一边抱怨装坏了,又要怪他们说装得不好,让我们拿主意,我们又说不上。
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不管别人怎样暴燥,我都情绪稳定,不知道是不是累了,我不急不燥地回应到:“我问问吧,如果有问题大家把问题提出来,我们一起协商处理,如果现场确定不了,我们第一时间把问题反馈给领导,等待她们做出指示”。
正在这时,任姐和主任过来了,主任,虽然年轻,但是很有魄力,现场立即拿出方案就叉车班长按此执行。
我深知这个问题源头不在此。我脑子里陆续跳出来我所想到的几点:
首先,原工厂生产时所用叉板并不是最适配的。导致产品摆在中间左右,两边都有缝隙;
第二,排单路径不是最优。这么大批量的泡茶水源头工厂也有铁路,为何不选择直发;
第三,车皮装车方式不是最妥帖的。有装载风险的理应安排人工码装。
第四,装载防护需一层一板。就是装载一层产品铺垫一层三合板来增加运载过程的摩擦力,防止产品倒塌。
好不容易这一车在主任的大力支下,平缓了紧张气氛,他亲自监督装完,把叉车师班长的火气也压下去了。
结束后我下了站台,刚好有组织品质扫盲活动,我就以此为鉴提交了一份。我不知道我的建议会不会被看到,或者是不是合理,但是我仍然想按照我一线的切身体验,把这件事情我所看到的,我所想到的都说出来。
不被重视的每一天都是人微言轻,其实工作没那么累,主要是心累,这是一个需要多方配合的工作,如果彼此能站在对方的角度,多想那么一点点,多有一点利他心,真的就没那么难。
每天都要为向站台下讨要12 L板、5 L板、集化板而烦恼,其实只需要备一点,在1号的闲置站台即可,现场管理却偏偏不安排,非得让我们站在站台边缘,候着疾驰而过的叉车工,明明可以杜绝的安全风险,非得这么制造出来一个,这是我不能理解的。
师傅们明明只需要稍稍用力就可以加塞的叉板,硬是需要我软磨硬泡的多说好多的话。我不知道要怎样来改变他们的这种观念,他们去做这个活是有拿工钱的,不是给我干的。
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动不动就将我的军:“那你来”!我多么想像办公室的那些人来回怼我一样,如果我来,还要你干什么?可是我仍然是一个温良之人,我断然说不出这样的话。
坐下来的时候觉得好累,累到不想说话的那种。师傅们说:“燕子你累吗”?我都回答说:“不累”!因为我知道,我说累了又能怎么样呢?
此刻无言,无语,是累最好的诠释。我跟自己说再坚持一天,然后再一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