瞋是失诸善法之本,一切法得于忍
一、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
『佛经曰』,这个地方它引用,「佛经曰:『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当急弃之,毋使增长。』」从哪里引用出来的呢?这个是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弃盖第三》,这个《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是智者大师讲述的,在《大正藏》第四十六册。第二、「弃瞋恚盖」,这个我们止观里面有讲,「呵五欲,弃五盖」,这个「弃瞋恚盖」,什么叫「盖」呢?就是瞋恚心会盖住你的真如自性。这个地方就讲「弃瞋恚盖」,「瞋是失佛法之根本」,我们《感应篇》是讲,「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面是讲,「瞋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我们《感应篇》这边讲是,「堕诸恶道之因缘」。
「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思惟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是为九恼。故生瞋恨,瞋恨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彼如是瞋觉覆心,故名为盖。当急弃之,无令增长。如释提婆那以偈问佛:『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吞灭一切善。』佛以偈答言:『杀瞋则安乐,杀瞋则无忧,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如是知已,当修慈忍以灭除之,令心清净。」
这一段就是从《修习止观坐禅法要》里面「弃盖第三」,这里面最主要说,「瞋是失佛法之根本」,我们说,「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开」。瞋心,我们就是要修忍辱。所以瞋心一起来的时候,就是「失佛法之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所以瞋心是堕地狱,贪心堕饿鬼。所以瞋心它是法乐的冤家,法乐就是法喜充满,无上菩提觉法乐,无上涅槃寂灭乐,这叫法乐。那个解脱之乐就是法乐,所以解脱之乐的冤家就是瞋心。「善心之大贼」,瞋心就是善心的贼害,贼害善心,就是「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府藏」,为什么会恶口呢?就是瞋心,人一生气以后就恶口骂人,所以说,「种种恶口之府藏」。
「是故行者于坐禅时思惟」,所以修行人在坐禅的时候,就要思惟修,「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现在这个人让我产生很多的苦恼,让我产生很多的烦恼,在干扰我,在烦恼我,「此人现在恼我,及恼我亲」。「赞叹我冤」,那么赞叹我,其实也是一个冤家,「赞叹我冤」。「思惟过去未来亦如是」,我们过去生也是这个习气,未来也是这个习气。「是为九恼,故生瞋恨,瞋恨故生怨」,瞋恨心一生起来的时候,那自然就结怨了,「故生怨」。「以怨心生故,便起心恼」,怨恨心一生起来的时候,就生大烦恼、大苦恼。
「彼如是瞋觉覆心,故名为盖」,所以瞋心就是会盖住我们真如自性。「当急弃之」,我们应该放下这个瞋恨心。「无令增长」,不要让它增长。如释提婆那这位尊者以偈来问佛陀了,「何物杀安乐」,哪一件事情把我们的清净心杀掉呢?「何物杀安乐?」「何物杀无忧?」本来我们是没有烦恼的,就变成苦恼,「何物」,是什么东西来把我们无忧无恼的清净心杀掉呢?「何物杀无忧?」「何物毒之根?」哪一件事情把我们这个根性毒害了呢?「吞灭一切善」,那一件事情吞灭掉我们一切善的这个善心呢?这个种子呢?
「佛以偈答言」,佛陀就用偈语来回答了,「杀瞋则安乐」,什么叫「杀瞋?」去掉瞋恨心、放下瞋恨心、断掉瞋恨心,「杀瞋」就是把瞋恨心断掉了,把烦恼习气断掉了,这叫「杀瞋则安乐」,你断掉瞋恨心自然得安乐。「杀瞋则无忧」,你把瞋恨心断掉的时候,你就没有忧恼了。「瞋为毒之根」,瞋恨心就是毒害我们见闻觉知的觉性的根,就毒害我们这个根性。「瞋为毒之根」,也可以解释说,这个瞋心是一切所有的毒里面的根源,也可以这样说。所以前面刚才讲说,释提婆那说,「何物毒之根?」应该解释说,什么是一切这些毒害的根源呢?来吞灭这一切善呢?所以佛陀就答覆他说,「瞋为毒之根」。
你要晓得为什么身上,我们为什么会产生病毒呢?我们生病就会有病毒嘛,对不对?你会癌症,肿瘤,你看这个癌症里面,癌里面有三个口,这三个口如山,一个嘴巴就不得了,这三个口,这三个嘴巴,刚才特别提到说什么?智者大师特别提到什么?「种种恶口之府藏」,为什么会恶口?为什么会恶口骂人?瞋心嘛,你起了瞋心嘛。所以佛陀告诉我们这个智慧的道理了,我们现在说,为什么身上会有病毒呢?「瞋为毒之根」。我们现在终于明白,你吃什么药,吃什么仙丹妙药,你吃什么有机的健康饮食,现在都很多这种非常高贵的、非常养生的食品,你还不如无瞋,不如无瞋,无诤跟无瞋。
所以佛陀说,「瞋为毒之根」,瞋才是所有毒的根源,所以你要排毒、要去毒,有人说,用断食法可以排毒,我连续七天都不吃饭,断食。你要把瞋心去断掉,就所有的毒害就根除了,「瞋为毒之根」。「瞋灭一切善」,佛陀说,瞋才是灭掉一切善的原因。「如是知已」,他说,如果你能够这样彻底明白,「当修慈忍以灭除之」,那要怎么灭掉呢?佛陀就说,要慈悲、要忍辱。所以「当修慈忍以灭除之,令心清净」,让我们这个心地清净。以上是这个「佛经曰」这一段,「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我们把这一段经文的由来,我们把它细述,这一段讲得非常地好。
二、受持经典是领纳于心依理去行
受持《金刚经》,给大家说受持不只是读诵,受持就是领纳于心,就是真正能领会经义而得受用。受又比解更进一层,因为用心领会经义得受用,这是受;持就是行持,对于经的义理,领纳于心以后,还要照理去行,这叫做受持。如果我们每天只是读诵《金刚经》,放下经本以后,你该怎样的执着,还是怎样的执着,该怎样的着相,还是怎样的着相,这就不能称为受持。因为你心里的执着没有丝毫的减少,还是执着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这与经里讲的义理所违背,那就不能说是受持《金刚经》,只能说读诵罢了。
三、一切法得成于忍
这里面有一句重点就是「瞋是失诸善法之根本,堕诸恶道之因缘」,这一段是非常重要的一句经文,我们学佛就是要学智慧。我们说,贪瞋痴三毒,那刚才我们已经研讨过,佛陀跟我们开示,瞋是毒之根,吞灭一切善法。所以佛陀在《金刚经》里面也一再跟我们开示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佛陀特别以他自己本身在因地修行,他当忍辱仙人,歌利王跟他节节割截身体,歌利王拿刀割他的耳朵啦、鼻子啦、手脚啦,还问他说,你会不会起瞋恨心呢?佛陀说,我都没有起瞋恨心,一如我没有起欲望之心一样。佛陀说,我将来成佛的时候,我第一个就是要度你。
那就是这一世,释迦牟尼佛的座下,第一个跟着他去修行的那一位,五比丘里面的其中一位,叫憍陈如尊者,在《无量寿经》里面提得很清楚。我们也原来知道说,憍陈如尊者原来是佛陀的亲戚,后来是悟道的一位尊者,叫憍陈如尊者。那再往更前,无量世以前,在佛陀因地的时候,原来他是伤害佛陀的人,拿刀割佛陀的耳朵、鼻子,伤害佛陀的人。你看佛陀在那个时候,在因地的时候,在菩萨道的时候,都还跟他讲说,我将来成佛的时候,我第一个度你。这种就是一切法得成于忍的最佳写照,所以我们就要学佛陀。
所以中国人把六度里面这个忍辱,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为什么翻忍辱呢?因为翻译到中国来也要入境随俗,中国人其实它原来开始翻的时候是忍耐,布施、持戒、忍耐。但是我们总感觉好像忍耐真的力道不够,换成忍辱就是不一样啊。为什么?因为中国人爱面子,中国人就是最爱面子的民族,叫「士可杀,不可辱」。读书人说,你可以杀我的头,但是不能够侮辱我。确实是如此,就是「士可杀,不可辱」。所以后来翻译的祖师大德真的很有智慧,欸,用忍辱最恰当,果然翻得非常好,《金刚经》里面就翻成忍辱仙人。我们也曾经讲过,山东百忍公,百忍成道,「百忍成金」的故事给各位听过。
所以我们今天就来探讨说,为什么一切法得于忍?但是众生都是没有耐心,尤其是现代的人,现代人就是没有忍辱心、没有忍耐心。所以我们修行,一切法得成于忍,就是你要开悟,什么叫一切法?不是佛法叫一切法,六根对六尘都是你修忍辱的地方,眼见色、耳闻声、鼻嗅香,舌尝味、身对触、意对法,眼耳鼻舌身意对色声香味触法都是修忍的地方,修忍辱的地方。我们说,生忍、法忍、无生法忍,对不对?我们要「花开见佛悟无生」,那你证到无生法忍,那你就成佛了,所以一切法得成于忍,一切法都是佛法。所以《金刚经》里面跟我们讲,一切法得成于忍。《金刚经》里面讲六度波罗蜜,六波罗蜜,它是教诫初学先修两样。你看佛陀在《金刚经》里面特别讲到有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布施,一个问题就是忍辱。
欸,我们说,终于抓到《金刚经》的要点。佛陀跟你讲,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佛陀跟你讲,不住色布施、不住声布施、不住香布施、不住味布施、不住触布施、不住法布施,什么意思呢?就不住色布施是你眼睛看了,你就要放下来,你不能起执着。眼睛看了,不能说,我喜欢,不能眼睛看了,我讨厌。佛陀告诉你说,你要从这个地方去修,这个叫不住六尘布施。我们刚开始是学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对不对?其实最大的布施就是《金刚经》里面讲的这个境界,全部都放下来了,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到达「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那是最大的布施,那就到六度波罗蜜了。什么叫波罗蜜?登彼岸叫波罗蜜。所以如果你没有到这样的一个境界的时候,你六度只是修福。但是如果你能够到这一个不住色声香味触法布施的时候,那六度就是波罗蜜。
所以《金刚经》教你两样,修两样,一个布施,一个是什么?修忍辱。所以《金刚经》里面讲,有忍辱仙人啦,一切法得成于忍啦。那布施是放下,绝对不是说,我有钱赶快拿去布施做好事,去铺桥造路、去救济穷人,这个只是刚开始一个方便。你说,我这样叫布施,不是,你这样的话只是刚开始而已,这是一个普通善人。你可能如果认为这样是布施的话,你就把佛的意思搞错了,这不是布施真正的意思。真正的意思是,你把你的见解放下来、把你的烦恼放下来。就像我们刚才讲说,把你的瞋心放下来,把你的贪瞋痴布施掉,把你的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布施掉,是这个意思啊。单单把你的钱布施掉,你来生只是得福报,可是你并没有智慧。可是你把你的这些前面讲的烦恼布施掉,把贪瞋痴布施掉,把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布施掉,你不是光得到福报,你得智慧。
我们现在世间有钱的人、有势力的人很多,过去生中就是修这个因来的,现在有钱了,不再修行了,不再做好事了。欸,这个我们看了很多。欸,现在也有,是真的有,是真的有这些富豪,当然也有这些富豪很喜欢布施,比如说,我在讲经讲座上提过的美国的比尔盖兹、巴菲特股神、香港的余彭年富豪,他们都很喜欢布施,李嘉诚也喜欢布施。不是说,全部都不喜欢,也有很多富豪喜欢做好事的。所以老和尚说,世间有钱人,有势力的人都是过去生布施来的,所以今天才得这么多的富贵、财富,但是现在有钱了就不再修行了,不再做好事了。所以布施是放下我们的一切知见,放下一切烦恼,是教我们舍这个东西,功夫就在这个地方用。
如果你明白这个道里,六祖大师在黄梅八个月的修行,六度万行,你们想想看对不对?六祖在黄梅修八个月的舂米,他就在修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样样具足。他没有上过法堂,他没有去听一堂课。这种修行只有五祖忍和尚明了,他看得出来。五祖弘忍大师那个寺庙有三千多人,只有一个人真正在修行,是谁?六祖大师,在舂米的。别人都是假修行,那个真修行的人,假修行的瞧不起。可是真修行对于假修行的人都恭敬,你看看《坛经》上面,连一个小小的行者,就是那个沙弥,十四、五岁,还没有出家的,带发在庙里面做事的行者,六祖大师都称他叫上人,就指那个小沙弥。
这个典故我只要稍微提一下,在《六祖坛经》里面有,「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我把这个经文念一遍,我简单解释给各位听。「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其偈;能一闻,便知此偈未见本性,虽未蒙教授,早识大意。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言:『尔这獦獠不知,大师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上,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依此偈修,免堕恶道。』能曰:『我亦要诵此,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我此踏碓,八个余月,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能闻已,因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獦獠,汝亦作偈?其事稀有。』能启别驾言:『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若轻人,即有无量无边罪。』」
末学因为讲过《六祖坛经》在佛陀基金会,所以我对《六祖坛经》独有所锺、情有所锺。我把这一段解释给各位听,六祖大师在舂米房舂米的时候,因为那时候五祖大师要传衣钵,就叫弟子去写一首偈语出来,自己修学的心得,神秀大师先写一首偈语。过了两天,有一个童子就是那个沙弥,就老和尚这里讲的十四、五岁那个行者,那童子就经过碓米房了,就诵神秀的偈子,说「身如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在那边摇头晃脑。
六祖大师一听,说这个没有见本性,我虽然没有和尚教我,但是我早就已经明自本心了,我早识大意了,就问那个童子说了,「诵者何偈?」你是诵什么偈呀?童子说,「尔这獦獠」,你这个獦獠,就是没有开化的民族,没有文明的人,不知大师说生死事大吗?他想要,大师想要传衣钵了,叫「门人作偈来看」了,如果能够「悟大意」,「悟大意」就是什么?能够悟本心、悟自性,明心见性,就付给你第六祖的衣钵。所以神秀大师在南廊壁上就写这个「无相偈」。大师看了说,教人家说,诵这个偈可以不要堕恶道。为什么?因为他没有见性,所以只能当做善法修,所以未入门。五祖大师看了以后就说,这个没有入门,「依此偈修,免堕恶道」。惠能大师说,我也要诵这首偈,来「结来生缘」,同生佛地。「上人」,这个地方就讲上人,就称这个小沙弥做上人,我在这个地方踏碓八个月,还没有到法堂前面,请上人带我过去好不好?
童子就引他到偈前要作礼,刚好旁边有一个江州别驾,别驾是以前一个官名,他姓张名日用,叫张日用。张日用先读神秀大师的偈语了。六祖大师说,我也有一个偈语要写,请别驾你帮我写。别驾说,尔獦獠你也会作偈,「其事稀有」,这个太稀有了。这个地方,从这个地方,惠能大师就说了,就告诉别驾说,「欲学无上菩提」,你想要开大智慧,「不得轻于初学」,你不要看不起那个刚学佛的人。「下下人有上上智」,你不要看那些愚夫愚妇,他偶而迸一句话出来都是「上上智」,都是开智慧的话。那「上上人」呢?「有没意智」。虽然他辩才无碍,能讲经说法,「上上智」,根器很高的人,他有时候也会有起了无名烦恼的话语出来,上上人也有没意智。「若轻人」,如果你轻视别人,就有无量无边的罪。
老和尚讲的是指这个地方,我稍微再提一下。所以老和尚说,六祖都称他叫上人,就称这个小沙弥叫上人,这样的恭敬,可见他不但是修六度万行,他还在那里真正修普贤十愿。为什么?他礼敬诸佛。我们看经,听讲经要从这个地方着眼,才晓得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如何去修学。所以老和尚说,修行的纲领是修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修净土的人特别重视第三条清净心,清净心具足戒定慧,清净心就具足无量的智慧德能、德行。
我们一天到晚看到别人的过失,没有看到自己的过失。实际上别人决定没有过失,怎么决定没有过失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他哪来的过失呢?没有。过失从哪里来的?我们自己的心里有过失。我们这个心肮脏了,照到别人的地方统统是脏的。你看到这个脏,那个也脏,不知道自己能照的是脏,外头并不脏。六祖把这个情形讲得很清楚,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若见他人非,自非却相左。我们要把这些宝贵的教训应用在生活上,应用在处事待人接物上。以上一切法得成于忍,六祖大师在五祖那边修八个月,就是在修这个忍辱,最后成就了,得到衣钵。这是老和尚在《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里面一百一十六集的开示,我引述这一段话。
本文选自于网络,由“佛经讲:堕胎的后果是什么样?堕胎对男人的果报有哪些”转编,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小编会定期分享:佛法知识与堕胎婴灵的果报方面知识,若你也是堕胎女性,请长期阅读本博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