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南雄梅岭。
如今的旅游盛地。
曾经的古道,在车马舟船作为主要交通工具的年代,梅岭古道作为一条交通要道,它成为由赣入粤的唯一通道。
从梅山脚下到梅关全长不到1.5公里,从山下往上行,石道两旁是依稀的民居,依旧有居民居住,清一色红墙青瓦,古韵浓厚。
石道就地取材铺就当地山上的石材,凹凸不平踏在路面上就如穿越到古代。
路面整体上有2、3米宽,两旁树木掩映,虽是酷热的夏季却也没有太热的意味。
沿道上行,最先映入眼帘的是"司马宅",一栋古宅,砖木结构绿瓦红墙,古时农村江南民居的样子。因宅主人曾做过"司马"而被保存完好。宅主人今居何处却不得而知。
古道依山势而上,尚有若干景占,都只是点而已,文人骚客因各种原因路经古道的也还有几位旧迹留存。
汤显祖曾踏足古道,东坡居士,昌黎先生皆因政治原因留下诗词于古道。文天祥被囚也从古道经过,还有北伐军的出发地也在古道。
古道两旁还有多多少少的点:送子泉,夫人庙,六世佛,状元树等,不一而足。只是怱怱驻足,不能久停。
至半道旁边水溪才能见到小小的一点溪流,再上行则溪水断流而两侧的山壁也都是山石构成,感叹人力修建古道的艰辛。
至顶,雄关--梅关,这一边则己是赣之大余县,这侧,由大余县政府修建一个几十平的木构平台以供游人休息和观瞻大余之风景。
从岭关俯视,峰峦起伏连绵,大余县城尽收眠底,岭关右侧,只有一块木匾标示为陈毅曾经的隐藏处,但找寻一遍,未见旧迹。《梅岭三章》便是作成于此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