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读绘本的时候,常见问题总是:
“这个故事讲什么?”
“你觉得这个故事怎么样?”
“谁在这个故事里面?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其实这个提问的方式没有层次,所以孩子的思考也没有深度,只能想到那些固定的答案,对于孩子思维的启发不够。
现在人人都在谈“思考的深度”,到底什么是有深度的思考呢?如果你做一做调查,你会发现,“有深度的思考”并不等于“复杂的思考”,不在难度,而在深度。
简单举个例子,在做科学探索的时候,我们会教孩子地球上存在的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汶川地震就是其中一个:
让孩子描述一下,地震的特征,这是第一级思考。
那么把地震和洪水相比,他们有什么区别呢?这是第二级思考。
如果让孩子来推理一下地震的发生原因,这是第三级思考。
根据地震的发生原因,来推测一下,哪些地方有可能再次发生地震,这是第四级思考。
你看,同样的问题,通过不同方式来提问,立马就显示出问题的层次感了。
思维的深度分为四种:
第一层:平常思维:回忆
第一层的思维常常强调事实,让孩子回忆以前所学到的内容。而且常常没有固定的答案,例如我们常常会这样提问:
你知道这是...吗?
你可以回想…吗?
你可以定义…吗?
你可以描述…吗?
你怎么知道…的意思呢?
第二层:概念思维:技能/概念
概念思维的重点在“运用”,即把已经学到的知识运用在熟悉的环境中。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你能解释一下…是如何影响…的吗?
你如何运用我们刚才学到的知识到生活中来?
能不能给这些事物分类、比较呢?
你可不可以总结一下我们刚才学的知识点?
能不能预测一下等下故事要发生什么?
第三层:策略思考:推理
第三层的思考主要在于推理,需要孩子进行一些抽象的思考,而且往往不局限于一个正确答案。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
如果发生了…那结局会是什么样子?
你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
你如何来验证…?
为什么…是对的...是错的?
为什么它是最好的答案?
第四层:批判性思维:深入推测
在最高层的思考中,每一项活动都需要更复杂的推理、计划、以及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活动往往有多个步骤,并且需要多学科联系起来。
我们常用的问题有:
如果我们想要...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写一个调查报告?
如何设计一个理论,从各种不同的调查资源中得出结论?
父母是孩子思维深度的设计师,父母的思维高度决定孩子的思维深度,一个小小的故事,可以根据思维的深度衍生出很多问题。试试用这些思维深度,在给孩子读绘本、讲故事、沟通问题的时候用思维导图做延伸性的提问,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
网友评论